大國科技|壓縮空氣儲能兼發電 新型儲能技術助減能源浪費
【有線新聞】可再生能源的優點繁多,但供電量容易受天氣等因素影響。另一方面,內地不少城市都存在用電高峰期供電不足,低谷期能源浪費的現象,開發新型儲能技術便成為減少能源浪費的關鍵。
壓縮空氣儲能電站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壓縮空氣來儲存能量和發電,在電力盈餘時利用多餘的電力推動機器將空氣壓縮並儲存起來,到用電高峰期再釋放壓縮空氣推動發電機組,從而向電網供電。不過,壓縮後的空氣可以儲存在哪呢?科學家想到利用廢棄鹽穴。
鹽穴是指用水溶法採鹽後形成地下洞穴,通過管道將清水注入地下近千米的岩鹽層,將岩鹽溶解後再抽出。隨著岩鹽愈採愈多,便會形成巨大的鹽穴,鹽穴內壁附有鹽晶,承壓能力強,且可通過鹽晶的重結晶過程「修復」裂縫,使得鹽穴具備良好的氣密性。
至於缺乏鹽穴的地區亦可採用人工硐室取代,在甘肅酒泉,世界首台人工硐室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階段。這裡的地下人工硐室能裝下600節高鐵車廂,是世界上最大容量的承壓式人工硐室。
在青海格爾木市的示範項目則採用液化的方式把壓縮空氣儲存起來,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擺脫地理條件限制,而且能持續恆壓地提供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