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全港學校發展「STEM」10年 智庫:資源重疊要整合
【有線新聞】政府在2015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STEM教育,之後陸續推出具體的執行政策及措施。有智庫推算,全港已有9成學校響應推行,但認為部分資源重疊,建議設立平台共享。
這間學校在2015年成立劇社,培養學生對戲劇的興趣,每年恆常開支大約15至20萬,佔學校總開支約一成,主要用作聘請導師、購買材料等。2019年為了配合學校發展策略,開始在話劇製作過程中加入STEAM元素。中學綜合科學科主任麥煒權:「今年學生想做一些類似坊間在演唱會看到的一個總控,一些LED燈的開關和轉色。我聽到他們的意念時,我就幫他們想想,我們有哪些現成的硬件資源可以做到,然後與學生一樣想如何編程,思考如何將裝置放在牆上,也去做一些測試,看看會不會是否真的可以在這麼長的距離控制到這麼多的燈。」
現時中小學可以利用教育局恆常發放的「資訊科技綜合津貼」應付關於「STEAM」課程的開支,亦可以申請數字政策辦公室的「學校IT創新實驗室」計劃,每年最多可以獲批100萬的資助,學校需要在舉辦活動後3個月內提交報告,計劃網頁顯示,不少項目投入在設備的開支多過實質營運開支。
香港科技創新教育聯盟主席張澤松:「坦白說我就覺得不理想,我想反而我會建議投放多一些資源在人上,例如在老師那裏。當然老師也有一個空間去做,我想很多學校都在做,但是到底怎樣強化那個老師,然後令到他能夠一個可以帶動到一百個。」聯盟推算全港有超過9成的中小學已經開展「STEM」教育,政府亦投放不少資源發展,張澤松認為是時候重新整合。
張澤松:「舉例我經常見到可能A學校在做的所有事,可能久不久B學校也都不斷地在重複,但是會不會其實有一些平台,我們大家就不需要不斷在這裏重複去做,我們大家走那條路便會暢順,我想這正是現在香港是需要做及加強。」他認為面對財赤,業界都願意與政府共渡時艱「睇餸食飯」,因為大家都認同創科是本港以至全球發展的新方向,必須要大力推動。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指,目前全港學校已穩步推展STEAM教育,局方會持續與不同機構、專上院校協作,讓教師緊貼創新科技發展,又指即使財政緊絀,亦未有計劃會削減撥款。今個學年也推出新計劃,以先導形式在初中科學科使用人工智能輔助教學,向參加的學校獲發一筆過10萬元津貼。另外,2024年向每所小學發放35萬元的「開設小學科學科津貼」,預計相關撥款可使用至2026/27學年,強調局方會適時檢討,推動「STEAM」教育的措施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