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保存中美空軍指揮塔 還原「飛虎隊」部署情景
【有線新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是中國戰區接受日方投降的地方,由於芷江地理位置優越,美國援華的「飛虎隊」亦曾經派駐當地,成為當年國民政府重要軍事基地。
經歷長期抗戰的中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六日之後當時國民政府在湖南芷江舉行「受降禮」,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就在這裏向中方代表蕭毅肅交出侵華日軍的兵力分布圖,並簽署備忘錄。莊重的佈置、簡單的桌椅,一一保存下來成為紀念抗戰的重要地。芷江人為了紀念抗戰勝利,建成這座紀念牌坊,「血」字造型象徵「和平來之不易」。
芷江當年作為戰略樞紐,攻守兼備,所以有「抗戰前線後方,抗戰後方前線」之稱,是當年國民政府重要軍事基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它是一個臨界點,那也是說在這個地方建有盟軍的第二大機場,也就可以說它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空軍基地,也成為我們拱衛西南、保衛整個中國最重要的一個戰略屏障。」
由於中國空軍在抗戰初期損失慘重,時任美國飛行教官陳納德組織「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並主力派駐芷江。由於P-40戰鬥機的鯊魚圖案被民眾誤認為是老虎,約定俗成就被稱為「飛虎隊」。這座是目前唯一保存的中美空軍指揮塔,展示了當年用作部署和指揮的重要物品。指揮塔二樓是當年陳納德將軍辦公地方還原當年情景,而這個夾萬是其遺孀陳香梅特意捐予紀念館,旁邊的俱樂部就是中美空軍聯隊用作娛樂的地方。
為了保護這兩處遺址,館方只會在國慶、暑假等指定日子開放給予民眾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