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轉一圈|美加墨合辦2026世界盃 研究指極端高溫危及球員健康 3場館UTCI或達49.5度
【有線新聞】國際足協2026年世界盃決賽周,將由美國、加拿大、墨西哥聯合主辦,亦是史上首次三國合辦。賽事分布在16個城市舉行,其中5個是用室內場館,按慣例將賽程編排在夏季。
歐洲多間學府和機構的氣象和模型專家,在《科學報告》期刊發表研究,警告這次世界盃的氣候情況可能危及球員健康,引發中暑及嚴重脫水。
國際足協目前採用的暑熱壓力指數WBGT,亦即濕球黑球溫度、綜合量度氣溫、濕度和輻射熱,推論出對人體影響的指標,但研究質疑這個方式低估了體育運動的熱壓力程度,認為還要加入代謝產熱及運動影響空氣相對流速等因素考慮,主張改以更近代提出的通用熱氣候指數UTCI評估。
他們模擬了16個球場7月的平均氣候數據,在生理上造成的熱度感受,結果顯示如球員進行劇烈運動並符合UTCI模型的設限下,其中10個球場都有引發極高熱壓力的風險,即UTCI高於攝氏46度,雖並非指實際可量度出的溫度,但正是類比反映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人對氣溫的感受。
得州達拉斯和休斯敦,還有墨西哥蒙特雷三處的室外場館,下午2時至5時的UTCI估計將達到被界定為不可補償熱壓力的49.5度,即指人體已無法不借助外力冷卻去維持核心體溫,如球員在這種高溫和高濕度情況下連續跑數公里,隨時會頭暈、意識模糊。
上屆卡塔爾世界盃原本正是安排在平均氣溫超過攝氏40度的夏季舉行,最終都延期到冬季。這次研究亦提議國際足協重新安排賽程,避免球員在不安全環境作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