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首8月約550宗藥房銷售投訴 奶薊草「両變錢」$300變$3萬 「安宮牛黃丸」包裝影射旅客誤買

【有線新聞】消委會今年首8個月接獲約550宗涉及藥房及藥店銷售手法的投訴,當中包括有商戶混淆「斤變両」、「両變錢」等計價單位,以及推銷包裝高度相似的影射貨品,令消費者有所誤會。此外,亦有個案的單據內容與購入數量不符,商戶以收銀系統錯誤為由拒絕退款。消委會批評有關做法不單對本港整體零售和旅遊業界的形象造成不良影響,亦削弱旅客對本地消費環境的信心。
「両」變「錢」計價混亂 買奶薊草$300變$3萬
其中一宗個案,投訴人何女士一家由新加坡來港遊玩,原打算在A藥妝店購買潔面產品,惟店員不斷推銷藥材,包括奶薊草,並提出「買80送5的優惠。店員在銷售期間沒有提及計價單位,當時在量秤上顯示重量為0.85,何女士聲稱見標價為每「両」380港元,估算整筆交易金額約為300元,遂同意購買。店員在未有清楚說明計價單位及總價的情況下,便已將藥材研磨成粉,然後要求何女士支付30,400元。由於金額遠超預期,何女士即場提出疑問,店員始解釋計價單位為「錢」,每錢380元,購買80錢送5錢,折合共30,400元。
何女士不滿店員未有事前說明,惟由於當時有三名子女同行,唯有息事寧人先行付款。店員起初拒絕提供收據,惟何女士堅持下店員才作罷。何女士其後懷疑收據上所列的計價單位與店內標示不符,加上店員在銷售期間沒提及計價單位,認為手法有誤導成分,遂向香港海關投訴,並向消委會求助,要求退款。
A藥妝店回覆消委會指標價牌已列明計價單位是「錢」,惟A藥妝店和投訴人均未能提供標價牌的照片。A藥妝店起初願意在毋須退貨的情況下退回9成款項,即21,280元,惟投訴人拒絕。經消委會多番調停,A藥妝店最終同意全額退款退貨,事件得以解決。
「安宮牛黃丸」包裝疑影射 名稱差一字 旅客誤買要求退款
另一宗個案,投訴人葉先生為內地遊客,到B藥房查詢安宮牛黃丸,他雖有心儀品牌,但過程中沒有提及品牌名稱。店員遂推介一盒產品,介紹為「北京安宮牛黃丸」。葉先生見產品的包裝外觀設計類似心儀品牌包裝,加上店員說是「北京」,便以為是心儀品牌,遂付款約2,640元購入3盒。然而當葉先生返抵內地仔細檢查後,才發現雖然該產品的包裝和外觀與心儀品牌高度相似,產品上也同樣寫有「北京」和「安宮牛黃丸」字眼,但生產商名稱卻相差一個字,懷疑屬假冒或影射貨品,遂向消委會求助,冀憑單據安排退貨退款。
B藥房回覆消委會時,沒有回應該藥品是否影射其他品牌,但願意安排全額退款。經商議後,葉先生於兩星期後再度訪港,親身到店辦理退貨和退款,個案得以解決。
單據標示與實物數量不符 商戶拒退差價稱系統錯誤
第三宗個案,投訴人龔女士同為內地遊客,於C藥妝店購買1盒6瓶裝藿香正氣水及其他藥品,結帳時共付款305元。離港後檢查收據時,發現列出的藿香正氣水為1盒12瓶裝,售價為170元,惟實際收到的貨品盒上則標示為6瓶裝。龔女士質疑C藥妝店多收1倍費用,遂聯絡商戶反映。C藥妝店稱收據上的瓶裝數量出錯乃因收銀系統記錄有誤所致,並強調1盒6瓶裝的藿香正氣水的售價確實為170元,拒絕退款。龔女士其後參考其他店舖的售價,發現同款6瓶裝普遍為40元至50元,認為C藥妝店錯誤收取了12瓶裝的價錢,遂向消委會求助,要求退回多收款項。
C藥妝店回覆表示,該品牌並無12瓶裝版本,而店內6瓶裝版本的售價確為170元,惟因其收銀系統問題,單據錯誤顯示為12瓶裝。C藥妝店建議龔女士帶同收據親臨店舖,會額外提供1盒6瓶裝的藿香正氣水,惟龔女士表示暫無計劃再次訪港,故要求退回一半貨款,即85元。經消委會再次調停後,C藥妝店同意透過電子支付平台退回一半貨款,個案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