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下水 大灣區實現「吃魚自由」
【有線新聞】全球首艘自航式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在廣東江門下水。 深海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總長155.8米、闊44米,最大吃水深度達20米。與一般漁船不同,「灣區伶仃」號水下部分並非封閉結構,而是由15根方形立柱撐起8萬立方米的養殖空間,如「水下宮殿」,通過掛設漁網隔出12個獨立的養殖艙室,可同時進行多種魚苗養殖,預算年產5千噸魚。「灣區伶仃」號搭載了高精度的GPS以及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可實時報告航行水域的位置,為養殖人員作提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上海隧道成為網紅拍照熱點 交警部門採取專項行動應對
【有線新聞】上海新華路隧道成為網紅拍照熱點,不少人入夜後闖入隧道範圍「打卡」,險象環生,交警部門要採取專項行動應對,有拍攝者被罰款。 有人在上海新華路隧道內拍攝號稱具「港產片風格」的照片,吸引不少人仿效,「隧道拍照」更成為了社交平台上的「熱門搜索」,有「博主」大方分享「心得」,卻引起安全疑慮。出租車司機:「當時就看到有人在裏面走,然後拿著手機在拍照,看到前方車子在減速,我會閃燈叫他們走。」附近居民:「如果行人一旦闖入,司機是沒有反應時間的,所以說他這個拍照打卡,對自己也不負責任,對他人也不負責任。」 上海警方展開專項行動,鎖定其中一名攝影愛好者,他承認4月底曾與朋友走入隧道內拍照,最終被罰款。攝影愛好者劉先生:「第一反應就是感覺車速比較快,如果說萬一摔倒甚麼的那肯定是很危險的,有點兒窄吧,朋友可能也感覺到車速比較快,拍了大概十分鐘左右就原路返回了。」 隧道明文規定禁止行人和非機動車進入,而所謂的「打卡位」,實際上只是闊半米的緊急避險道。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交管支隊第一大隊警長王子偉:「那裏的步道其實是設置給在地道裏面,發生交通事故、車輛拋錨等特殊情況,應對這種特殊情況所設置的一個臨時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廣州科技公司遭台灣黑客攻擊
【有線新聞】廣州有科技公司遭黑客攻擊,警方調查發現是台灣黑客組織所為。 廣州市公安局天河區分局辦案民警李雲鵬:「公安機關接到報警後,第一時間固定證據。該案屬於初級APT攻擊,採用的是常規攻擊手段,即利用開源掃描工具對我境內特定IP地址段,實施無差別掃描探測,發現存有漏洞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再利用漏洞入侵到該系統,獲取系統管理員權限,進而控制相關單位所有前端設備,並上傳惡意代碼。」 當局指該台灣組織自去年以來針對大陸的攻擊規模和次數明顯提升,向十多個省份、千多個重要網絡系統,包括軍工、能源、水電、交通等領域進行大規模網絡資源探查,並通過發送釣魚郵件、自制木馬程序等展開攻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國家電影局: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電影製作公司
【有線新聞】國家電影局發布管理規定,鼓勵香港、澳門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設立電影製作公司,開展電影製作業務。 為進一步深化內地與港澳地區電影合作交流,國家電影局鼓勵港澳服務提供者在內地投資設立電影製作公司,製作故事、動畫等各類電影。規定指出港澳投資電影製作公司可作第一出品單位,提交電影的立項和審查申請,申報程序及材料要求參照中外合作攝製電影片管理規定;而申請國産電影備案時,如港澳投資電影製作公司為聯合出品單位,申報程序及材料要求須參照現行國產電影的管理辦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貴州現代化農場冀搶佔高端市場 直播宣傳農產品 逾百直播主躋身「萬元戶」
【有線新聞】貴州近年引入科技、借調農業大省的技術人員來到這裡改良土質,建設現代化農場以提升競爭力,當地農民更加想出用直播方法對外宣傳貴州農產品。 這個佔地2,400畝的現代化農場2019年開始營運,主要是種螺絲椒,還有蕃茄、白菜、百香果等。年產量大概6,000噸,其中1,600噸,每日要8至10小時送到粵港澳大灣區銷售基地。這些螺絲椒由栽種到收割大概需要55日,之後就會運到廣州、佛山和深圳,部分更會運到香港。 雖然解決了農業技術問題,但由山東來到這裡,協助管理農場負責人說各省各地加速興建現代化農場,產能過剩造成市場波動。貴陽市菜籃子集團榕江基地負責人郭志群:「現在平均每斤一塊八人民幣,去年能達到三塊四人民幣到三塊五人民幣的一個均價,高出來的這塊主要是純利,我們這個一塊八、兩塊是成本價。」 郭志群又說,領導給他們的挑戰是嘗試種更高質量的產品,搶佔高端市場。貴州婦女促銷蔬果的方法更直接,穿上民族服裝、唱住山歌在網絡做直播。網民想要甚麼瓜甚麼菜,以至日常用品都可以配送。據了解,當中百多個直播主持更因此成為了「萬元戶」。侗族月寨孃孃團長張愛珍:「我們這團隊年齡在50歲左右,他們就說這麼大的年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7日
大國科技|內地建設太空計算衛星星座 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
【有線新聞】現時的衛星通常會將採集到的數據先傳送回地面,再轉交數據中心處理。這種所謂「天數地算」的做法容易受到地面站資源、頻寬等因素限制,數據質素受影響之餘,亦欠時間效益。針對這些問題,內地正組建全球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星算計劃」由浙江的之江實驗室與全球合作夥伴,以及民營企業國星宇航合作進行。首批有12顆衛星入軌,搭載星載智算系統、星間通信系統,具備每秒5千萬億次在軌計算能力和30TB儲存容量。通過降低數據傳輸成本和時間延遲,將來可望廣泛應用於應急、防災、低空經濟等多方面,同時推動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發展。 計算星座科研任務總體技術總師李超:「因為我們星座最主要的是算力上天、在軌互聯、模型上天,那麼就說白了就是把遙感影像的數據能夠在軌處理掉,在軌處理的好處是實時性強,傳統的就是把資料傳到地面來處理,這都是小時的處理效率,(現在)你可以達到分鐘級、甚至秒級這種處理速度,這樣就實現了應急減災、地質災害、泥石流、滑坡、地震等等相關的,真正實現在軌的實時處理。」 按照計劃藍圖,未來可望做到「千星」規模,實現「天數天算」。另外,亦可支援近地軌道航天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天問二號」任務將於周四實施發射
【有線新聞】國家航天局公布經工程任務指揮部綜合研判決策,中國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二號任務計劃於周四實施發射。 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任務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即將加注推進劑,天問二號探測器此前已完成了技術區總裝、測試等工作,發射場亦完成發射前系統間合練,按照計劃,天問二號將對小行星2016HO3進行伴飛、取樣、返回,以及對主帶彗星311P開展伴飛探測。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小學附近直播涉妨害秘密 「陸配」遭移送法辦成全台首例
【有線新聞】在台灣,有大陸配偶被指在,小學校區附近拍攝學生,涉妨害秘密等罪嫌被移送法辦,據報今次是全台首宗,因直播遭法辦的案件。 警方公布畫面可見,涉案52歲劉姓女子當時拿著手機沿路拍攝,事後辯稱自己只是分享在台生活和風土民情,民進黨台北市議員許淑華則指控該女子在民生社區一帶直播時,曾多次拍攝學生。 警方指由於許淑華提訴,案件已依妨害秘密罪嫌和,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函送台北地檢署偵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正部級李微微被提起公訴
【有線新聞】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原副主任李微微涉嫌受賄,被提起公訴。 1958年出生的李微微,被指利用擔任湖南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湖南省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十四屆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非法收受財物,數額特別巨大。檢察機關依法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內地高考生為搶救同學棄考 獲頒見義勇為獎項
【有線新聞】內地一名職業學院高考生早前為了搶救突發心臟病的同學而放棄高考,事件在網上引起熱議。當局向他頒發見義勇為獎項,更破例讓他參加補考。 在山東煙台就讀職業學院三年級的學生姜昭鵬,早前與同學一起乘搭網約車去考試,男同學上車後突然暈倒,其後失去呼吸。 網約車司機王濤:「不呼吸了,給他做搶救,快點快點,給他做搶救。你好,我是網約車司機,我接到一個乘客,我這個乘客現在一上車,有一個男子不呼吸,我得趕緊往烟台山醫院東院區送,能不能給我開個綠燈?(您車牌號是多少?)魯FD72723、電車。(行,現在您可以闖紅燈。)」 姜昭鵬在車上不斷為他做心肺復蘇和人工呼吸,司機亦即時打電話叫救護車,並聯絡交警。最終在原本要10多分鐘的路程,縮短到7分鐘後趕到醫院,搶救成功,事件被網民形容為「教科書級的急救」。 不過姜昭鵬則因遲到而錯過高考,雖然覺得很失落和焦慮,但他不後悔,「我內心還是不後悔的,因為當時放任何一個人倒在我的面前,我都會毫不猶豫去救他。」 山東考試院的工作人員指,當地以往沒有補考的先例,不過當局其後發布公告,啟用副題讓姜昭鵬參加補考。他考完試後亦有到醫院探望同學,「能交流了,當時也是能走路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澳洲若收回達爾文港道義上欠妥
【有線新聞】中國駐澳洲大使肖千表示,澳州政府如果收回中國嵐橋集團的達爾文港口營運權,在道義上是欠妥。 達爾文港設有美軍基地,嵐橋集團在2015年以逾5億澳元租用碼頭99年。澳洲總理阿爾巴尼塞早前在競逐連任時表示,計劃買回達爾文港的營運權。肖千接受傳媒訪問時說,中國嵐橋跟北領地政府簽訂的租約是通過公開競標程序獲得。過去十年,集團在維護和建設港口設施作出大量投資,幫助港口經營轉虧為盈。 肖千說澳洲政府若在港口虧損時把它租出,有盈利時將其回收,在道義上是欠妥。他期望澳洲能認真履行合同,為中國企業提供公平營商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5月26日
內地高考臨近市場湧現「AI猜題」 聲稱準確度較名師猜題高
【有線新聞】內地下月初舉行高考,預計總報考人數超過1,400萬人,由於競爭激烈,市場出現很多「猜題」服務,今年更有「AI猜題」。 內地傳媒報道,以往不少商家推出「名師猜題」,深受家長和考生歡迎,今年新推出的「AI猜題」宣稱準確率更高,但價格也更高,每本售價由以往的數十元人民幣,飆升至300至400元人民幣。報導引述專家指出,這些猜題試卷的「命中」標準非常寬泛,只要涉及相同知識內容都聲稱猜中,認為這類猜題試卷只是一種行銷手段,呼籲考生保持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