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粵車南下|陳美寶訪問廣州商討
【有線新聞】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訪問廣州,商討「粵車南下」工作。 陳美寶與廣東省官員召開會議,運輸署署長李頌恩亦有出席,會上商討推進實施「粵車南下」及優化「港車北上」措施,包括讓粵車使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兩個自動化停車場泊車轉乘,以至入境香港市區。 陳美寶又參觀運輸署在當地安排的驗車中心,她接受報章訪問時說希望覓得更多合適地點,設立驗車中心,在推行粵車南下時可以更方便申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深水埗東社區客廳開幕
【有線新聞】深水埗東社區客廳開幕。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為社區客廳揭幕,這是區內第三個社區客廳,位於大埔道,約3,600平方呎,設有共享客廳、淋浴間、自助洗衣間等等,有250戶家庭申請使用。 陳國基稱,去到今年第三季,全港會有九個社區客廳,預計最少4,000個劏房戶受惠,每年服務達61萬人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港澳辦:回歸28周年好事連連 呼籲社會團結奮進
【有線新聞】港澳辦發表文章,指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好事連連,呼籲社會要團結奮進。 文章指行政長官李家超及管治團隊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持下,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全面推動各項事業邁上新台階,香港在多項國際評級及世界競爭力排名都名列三甲,反映社會邁向由治及興,活力蓬勃。司法機關無懼無私捍衛香港法治,而維護國家安全法治體系持續完善,愛國愛港主流價值觀日益深入人心。文章又指區議會、關愛隊、地區三會及愛國愛港社團服務市民,凝聚力量,相信政府和社會各界會堅定篤行,開創更好明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七旬婦捱客貨車撞倒捲車底 手腳受傷清醒送院
【有線新聞】一名70多歲老婦在荃灣遭客貨車撞倒捲入車底,由消防員救出。 涉事客貨車停在路中,警員用工具升起車身調查搜證。下午1時許,客貨車沿禾笛街駛入新村街,懷疑收掣不及,撞倒過馬路的老婦,將她捲入車底。她手腳受傷、清醒送院,客貨車司機亦報稱不適送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將軍澳綫故障|張年生:屬人為問題、港鐵應交代細節 張欣宇倡數碼化監控
【有線新聞】港鐵將軍澳綫五月中發生電力供應和信號系統同時故障,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認為信號系統故障是人為問題,促請港鐵交代更多細節;有議員提出數碼化監控,以掌握全面數據。 將軍澳綫事故超過一個月,港鐵向政府提交報告指有職員在早前安裝設備時,無意間使一支螺紋金屬桿接觸到信號設備櫃,電壓干擾了信號系統,導致整個路段停駛。有專家認為港鐵需要向公眾交待為何會有不尋常物品出現在信號系統設備附近,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 :「 有些在綫路圖上沒有出現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應該會問相關的工程師,如果不是就一定會先上報,但這個好像港鐵沒有提供任何資料,之前有記錄過這件事,所以我覺得不可以接受。」 除了增加檢查次數,他認為港鐵應引入新科技,再結合閉路電視監控,以減少人為錯誤。張年生 :「 有表徵出現時就要看多項數據,現時要靠員工經驗,如果有自動化系統或人工智能、會否有幫助?這是可以研究探討的。」 有議員同意數碼化監控有助港鐵得出更全面數據,以提升安全指數。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主席張欣宇:「將全部所有東西數字化,將來我們用數字化的模型與現場情況自動做比對,就算以往不常壞或平時沒那麽重要的設備,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兩危殆病人急須換肝 醫管局籲市民踴躍支持器官捐贈
【有線新聞】瑪麗醫院兩名危殆病人急須換肝。 其中一人肝腎功能嚴重衰竭,進入肝昏迷狀態,目前在深切治療部留醫。另一名病人肝臟功能嚴重衰竭,腎功能亦嚴重受損,兩人都出現嚴重併發症,他們現時位列於各自血型肝臟移植輪候名冊的首位。 醫管局呼籲市民踴躍支持器官捐贈,又表示除了在本地尋找合適肝臟,同時準備透過特區政府向內地尋求協助,協調將合適器官跨境捐贈,為危急病人帶來重生希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董經緯:國安法乃一國兩制實踐重要里程碑 強調要「安而不忘危」
【有線新聞】駐港國安公署成立五周年舉行升旗儀式,署長董經緯說國安法是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里程碑,強調要「安而不忘危」,堅定不移防風險、保安全、護發展。 升旗儀式在國安公署臨時總部舉行,國旗伴隨國歌徐徐升起,國安公署署長董經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國安委秘書長區志光等近150人出席。 董經緯致辭說國安法實施五年來,香港社會告別動盪不安,恢復安定、安寧,特區政府亦歷史性完成基本法23條立法。「港區國安法的制定實施堅持和完善了一國兩制制度體系,有效落實中央全面管治權和特別行政區高度自治權相統一,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亂。香港正面臨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駐港國安公署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定不移,實施港區國安法堅定不移,防風險、保安全、護發展堅定不移,將繼續與香港特區行政區一道,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他強調,公署會在法治軌道上切實發揮職能作用,堅決防範、制止、懲治任何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 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賀信,感謝公署監督、指導、協調,支持特區政府履行維護國家安全的職責,會繼續攻堅克難、報效國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餐飲業界促放寬管制日本水產 謝展寰:需更多科學數據支持
【有線新聞】內地恢復進口部分日本水產後,仍然禁止福島等十個都縣的水產,與本港現時管制措施一樣,飲食業界希望進一步放寬,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回應表示政策修訂需要更多科學數據支持。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因為日本核污水排放是長期的,以及規模前所未有,所以我們在這方面的考慮需要比較謹慎,我們一直都有和日本方面磋商討論,我們會繼續向他們尋求更多資料,利用科學的方式作評核,看看我們是否有條件可以放寬,這一方面如有任何政策修改我們會向大家講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朗思國際學校據報下月停辦 鄧飛質疑教局高估內地生需求:高才家長傾向主流學校
【有線新聞】有報道指九龍塘朗思國際學校有家長收到校方電郵,指下月底停辦,學校早上無人應門,教育局稱未收到校方通知,有立法會議員質疑教育局預計國際學校學額需求出現落差。 位於九龍塘的朗思國際學校,早上有職員進入校內,未有學生上學,本台記者到學校按門鐘,無人應門,致電學校電話亦無人接聽。教育局回覆查詢指未有收到朗思國際學校停辦通知,正在與學校了解情況,要求校方若經營情況有變,盡快通知家長和教育局,並按照協議退還建校債券。 朗思旗下位於南昌的幼稚園,早上學生如常上學,不過有家長擔心升學安排,稱打算為子女轉校。學生家長宋女士:「姐姐在這裏讀得開心,本來打算妹妹繼續在這裏讀,但是看到消息就沒有辦法,都不想繼續,如果繼續讀到K班,(升)小學都不知道之後如何。」 學校副校長表示未有收到小學停辦通知,指幼稚園與小學獨立營運,不會受到影響。 目前政府要求國際學校至少七成學額分配給非本地生,教育局曾預計隨著本港推出人才計劃,國際學校取錄的非本地生將增加。但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當局或高估內地生對國際學校學額的需求。鄧飛:「教聯會做過兩年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以上高才通或人才計劃家長傾向將子女送到直資、名校資助學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將軍澳綫故障|張年生:信號系統故障屬人為問題 促港鐵交代更多細節
【有線新聞】港鐵將軍澳綫五月中發生電力供應和訊號系統同時故障,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認為,信號系統故障是人為問題,促請港鐵交代更多細節,包括為何會有不尋常物品出現在信號系統設備附近。 鐵路運輸專業人員協會主席張年生:「我覺得是不小心,因為第一次安裝時應該會檢查得很清楚,還有如果做一些維修保養時,所有人都應該去檢查,有些不尋常的東西出現在信號系統的機櫃、設備附近,都會特別看。有些在綫路圖上沒有出現的東西,是不應該出現的,應該會問相關的工程師,如果不是就一定會先上報,但這個好像港鐵沒有提供任何資料,之前有記錄過這件事,所以我覺得不可以接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的士司機疑遭警箍頸後亡 骨科醫生梁漢邦第三日作供
【有線新聞】的士司機陳輝旺2012年與乘客爭執被捕,懷疑被警員箍頸制服,入院一個月後不治的死因研訊,骨科醫生梁漢邦第三日作供。 代表涉案警員的大律師提到,陳輝旺與乘客爭執時曾經向後跌倒、雙腳豎起,梁漢邦指陳輝旺跌倒後立刻站立,代表沒有嚴重神經受損,但如果向後墜落的加速力足夠,便足以令頸椎關節脫位。又同意正常被箍頸的情況下,會導致舌骨和甲狀腺受損,不過根據法醫解剖報告陳輝旺沒有相關傷痕。根據醫療紀錄,他頸部前方、下巴及下顎軟組織也沒有受傷,只是頸部後方有瘀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醫管局推兩級責任制 有團體關注明愛切錯輸卵管事故 促檢視人手規劃
【有線新聞】醫管局將實行「院、科兩級責任制」 ,當發生醫療事故前線員工和管理層都要負責,有議員認為可以有效檢討責任和指令。有團體關注近日明愛醫院切錯器官事故,由正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主刀是否適切安排。 醫管局早前指將推行問責制和設賞罰制度,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認為醫療事故發生不只是前線員工問題,也應檢討上級的指令有否出錯。「我常常舉一個例子,如果打仗我只有五個士兵攻擊對方碉堡,人家有十幾二十人在內,如果我們全部戰死沙場,就怪那五個戰死沙場的士兵,沒可能的,一定是上面有人指使他這樣做,給一些兵器他這樣做。常常講指揮鏈,即是你一個線是怎樣去下指令,這個指令的線同時都是責任線。」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質疑,近日明愛醫院闌尾炎病人被錯誤切除輸卵管事故中,主刀醫生甚麼因素下切除了一個錯誤的器官。彭鴻昌:「這個醫生是一個受進階訓練的醫生,但當時是獨立地去負責這個手術,剛才說了這個手術似乎是比較複雜一些,不是一般的闌尾炎,在人手編排上在專業的培訓上是否可以由一位還在接受專科培訓的醫生去負責呢。」他亦指人手不足未必是醫療事故的絕對因素,未來管理層更重要的是在事故前檢視整體人手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