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鹿兒島離島多次地震 其中一次達5.5級
【有線新聞】日本九州鹿兒島縣離島發生多次地震,其中一次達到5.5級。 該次5.5級地震,在當地下午接近3時半發生,震央位於十島村小寶島對開海域,震源深度約10公里,氣象廳指沒有海嘯風險,小寶島有學校的地面出現裂痕。鄰近的惡石島海域,清晨亦錄得一次5.1級地震,附近一帶有多次4級以上地震。 氣象廳警告,未來可能再發生規模接近的地震。十島村近期地震頻繁,氣象廳自上月21日起,錄得逾850次震度1級以上的地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接生「太用力」扯斷男嬰頭 父母求助名醫遭二度傷害 「向全世界公開驗屍」
【有線新聞】美國兩年前發生一宗駭人分娩事故,由於胎兒卡在骨盆無法順利分娩,醫護過程中「過分用力」扯斷胎兒頭部,父母事後卻未獲告知真相,經殯儀館職員通知才得悉兒子死狀。二人其後向一名病理學家求助,卻換來血腥又恐怖的「二度傷害」,對方居然將驗屍全程放上IG公開。 毛氈緊緊包裹嬰屍 「支撐頭部」連在身上 這對年輕父母的噩夢始於2023年7月9日,他們的首胎兒子於喬治亞州的南部地區醫療中心分娩。根據訴訟文件顯示,當時嬰兒在分娩過程中肩膀被卡住,接生醫生未有及時轉為剖腹產,而是施加「過大力量」試圖接生,終於花了三個半小時,才在凌晨12點11分透過剖腹產娩出,不久卻宣告死亡。 他們當時曾要求看看孩子,而嬰兒被緊緊地裹在毛氈,「頭部支撐在身體上方」,看起來仍然連在身上,最後從殯儀館才得知了嬰兒「被斬首」的死狀。他們聘請病理學家Jackson Gates博士進行屍檢,揭發嬰兒「上頸椎和脊髓完全橫斷」,死亡原因是肩難產、分娩停滯,以及妊娠糖尿病和胎膜早破。 指控醫院阻止屍檢 官方最終裁定屬他殺 父母向醫院提起訴訟,指控他們試圖掩蓋真相,阻止他們進行屍檢,並鼓勵他們將兒子火化。法醫辦公室雖然去年二月裁定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李夏茵獲任醫管局行政總裁、8月生效 范婉雯接任醫衞局副局長
【有線新聞】醫衞局副局長李夏茵將出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並由衞生署顧問醫生范婉雯接任副局長一職。 李夏茵將於8月1日接替高拔陞出任醫管局行政總裁,任期三年,任命已獲醫管局大會通過,並得到特首李家超批准。53歲的李夏茵本身是麻醉科專科醫生,1996年港大畢業後加入醫管局,之後晉升至管理層,2022年加入醫衞局。 醫衞局副局長一職由衞生署顧問醫生范婉雯接任,本月14日生效,她前年曾經參與特區救援隊,到土耳其地震災區救援,之後獲國家衞健委表彰,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則再度獲委任多一年。 醫管局候任行政總裁李夏茵:「我期望回到醫管局時,與同事建造一個效率高、服務優的醫管局,不過同時貪心一些,希望醫管局成為更有溫度機構,提供醫療服務之外仍可傳達一種溫暖,與人建立一種互信關係、對人有尊重及關愛。」 醫務衞生局候任副局長范婉雯:「我自己的專科是家庭醫學,現時提倡一人一家庭醫生,對我來說這個工作最有親切感,所以我一定責無旁貸,盡力支持和推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粵車南下|爭取11月起開放 每日100名額 目標年內直接駛入市區
【有線新聞】粵車南下即將啟動,特區政府爭取在11月起開放粵車南下申請,初步先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泊車轉乘,目標今年內開放每日約100個名額,讓部份粵車直接駛入市區,每次可逗留數天。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口岸停車場的預約程序相對簡單,而入境市區的粵車,由於需要進行包括驗車等程序,所以我們預計粵車會開始先使用口岸停車場,然後很快在今年內有粵車進入市區。入境市區部分會以小規模的、100預約名額開展,我們密切留意推展情況,考慮口岸與附近道路交通、用家適應及反應、社會反應,以穩建可控方式推進,即是以小步快走做法,先累積實施經驗,然後試好系統程序安排,再增加名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議員同你傾:何敬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房委會收回三個精進建築地盤
【有線新聞】房委會收回三個精進建築地盤。 房委會說由於精進建築在三項建築工程項目放棄執行合約,已收回房委會三個分別位於白田邨、屯門及東涌的房委會建築地盤。房屋署正安排其他合資格並能勝任的承建商接手精進建築餘下的工程,期望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完成受影響的項目。未來會加速落成其他公屋項目,盡量減低影響。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萬斯投下關鍵一票 美參議院通過「大而美」法案 眾議院最遲周四表決
【有線新聞】美國參議院以一票之微,通過總統特朗普的「大而美」減稅法案,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法案需再送交眾議院審議,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指最遲周四全院表決。 美國副總統萬斯:「這次投票50票贊成,50票反對,參議院票數各佔一半。副總統投票贊成,經修訂議案獲通過。」 美國參議院馬拉松式審議及投票,最後有3名共和黨參議員倒戈,連同全數47名民主黨參議員反對「大而美」減稅法案,贊成及反對各得50票。身兼參議院議長的副總統萬斯投下關鍵一票通過法案。由於修訂了之前的眾議院版本,新版本需送交眾議院再作表決。 法案包含4.5萬億美元減稅方案、延長總統特朗普在首個任期的減稅政策,加上今屆提出豁免徵收小費、加班費及汽車貸款利息等稅項。亦包括最受爭議的削減醫療補貼,涉及約1.1萬億美元,可能令近1,200萬人失去補貼。同時將國防、驅逐非法移民和邊境安全等開支增至約3,500億,聯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元。 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這法案將導致美國在未來10年赤字增加近3.3萬億美元。特朗普對參議院通過法案感到高興,期望將在周五最後限期前在眾議院獲得通過。「我認為參議院比眾議院更強硬,但我們到了那裡幾乎得到了想要的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又打風?天文台:熱帶氣旋或本周形成 未來九日有雨 下周有雷暴
【有線新聞】天文台表示,現時位於呂宋鄰近海域的低壓區正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並有可能會在今明兩日(2日、3日)逐漸發展為熱帶氣旋,但其隨後的移動路徑存在變數。 高空反氣旋正覆蓋中國東南部,同時廣闊低壓槽為廣東沿岸帶來驟雨及雷暴。天文台表示,今日(2日)正午時分,本港部分地區的氣溫上升至32度左右,本港今日大致多雲,有幾陣驟雨,初時局部地區有雷暴,下午部分時間有陽光及酷熱,吹和緩東至東南風。 此外,位於呂宋鄰近海域的低壓區正為該區帶來不穩定天氣,天文台昨日(1日)發表天氣隨筆,指部分電腦預報模式預料該低壓區會在本周後期發展為熱帶氣旋,同時高空反氣旋會分裂為東西兩部分,這個潛在熱帶氣旋有機會在兩個高空反氣旋之間向偏北方向移動,靠近台灣以東海域。而部分人工智能電腦模式則預測該潛在熱帶氣旋會進入南海並移向廣東沿岸至海南島。 天文台說,根據現時評估,兩種情況的機會不分軒輊。而低壓區會否發展為熱帶氣旋要視乎大氣環境的配合,而低壓中心的位置亦影響其隨後移動路徑,現時電腦模式對此仍未達成共識。無論如何,廣闊低壓槽會在本周中後期持續影響南海北部,為廣東沿岸帶來幾陣驟雨。 根據天文台最新的九天天氣預報,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歐洲熱浪持續 巴黎鐵塔頂層關閉 西班牙、英格蘭錄史上最熱6月
【有線新聞】歐洲熱浪持續,法國近2,000間學校在酷熱天氣下停課。巴黎著名景點艾菲爾鐵塔的頂層關閉。西班牙和英國英格蘭錄得史上最熱6月。 巴黎連日酷熱,民眾都要想辦法消暑,塞納河邊和橋身變成跳水的跳台,不少人圍在街頭的灑水器前降溫涼爽一下。巴黎等16個地區發出最高級別的紅色酷熱警告。周二最高氣溫逾攝氏40度,近2,000間學校局部或完全停課。巴黎著名景點艾菲爾鐵塔頂層觀景台周一提早關門,周二和周三亦暫停對外開放。 英國周二亦經歷了今年最熱的一日,倫敦市區錄得逾攝氏34度。剛開幕的溫布頓網球賽,觀眾用手提風扇消暑。海灘、泳池亦逼滿人。氣象局指英格蘭上月平均氣溫達攝氏16.9度,是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亦是全英第二熱紀錄。 西班牙亦以攝氏23.6度打破6月平均氣溫紀錄,甚至熱過以往7月和8月的正常平均值。國家氣象局指伊比利亞半島部分地區周二最高錄到逾攝氏43度。 在意大利酷熱相關的死亡個案增加兩宗,部分地區禁止工人在最高溫的時段到戶外工作。受非洲反氣旋影響,歐洲提早踏入酷熱季節,預計未來數天氣溫會回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有議員關注爆水喉熱點改善工程過長 甯漢豪:已要求水務署趁新路規劃時及早部署
【有線新聞】近期多宗爆水管事故,有議員關注爆喉熱點的改善工程過長。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回應指若水管在主要幹道需要考慮交通影響,已要求水務署趁當區有新道路規劃時及早部署和跟進。 選委會界別(經民聯)陸瀚民:「這些爆喉熱點的改善工程由規劃去到完成平均都需要四年,最長去到七年。」 甯漢豪:「是我們對於換管的時候的工程部署、對交通的影響,怎樣用螞蟻搬家式去做。可能是某一天封某一條線,另一日又封第二條線。不同的路線也不是全天候24小時開工,其實在這些種種的限制之下才導致去維修或者更換的時間是比較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會展舉行學與教博覽 蔡若蓮:冀藉AI、大數據提升教、學水準
【有線新聞】學與教博覽一連三日起在灣仔會展舉行。 今屆博覽以「共塑教育創建未來」為主題,設有超過600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展位。又設有超過270場主題演講、研討會及公開示範,展示創新教學方案與科技應用趨勢。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致辭時說優質教育基金資助的22項創新項目已於上月30日啟動首階段工作,期望利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提升各學科的學習和教學水準。 蔡若蓮:「教育局已將數位科技包括人工智能和編碼整合到校本課程中,我們還強調媒體與資訊素養作為價值觀教育的一部分,有助學生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有效且合乎道德地使用創新科技。」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朗思國際學校停辦 鄧飛:現時法例難規管校方退還建校債券 倡設明確規範
【有線新聞】教育局表示非常關注朗思國際學校停辦。有立法會議員認為現時法例難以規管校方是否有向家長退還建校債券,建議當局設立更明確的規範和指引。 鄧飛:「當你要清盤、你要結業,到底這些家長買了學校債券的家長在清盤過程之中,賠償的優先權是否等同於債權人?這個我也不清楚。學校辦學團體的結業怎樣賠償、怎樣支付給家長,這樣東西不完全等同於商界的運作。到底怎樣運作、怎樣監管,這個其實需要進一步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