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巴黎羅浮宮搶劫案 賊人作案7分鐘偷「無價」珠寶 其中一件尋回、惟有損毀
【有線新聞】法國巴黎羅浮宮發生搶劫案,4名賊人偷去約9件珠寶,部分與拿破崙時期有關,其中一件珠寶在羅浮宮附近尋回。當局形容失竊的均是「無價寶」,羅浮宮事發後閉館一天。 網上片段見到訪客事發後從羅浮宮門口離開,保安在場戒備。在面向塞納河的羅浮宮外牆附近,這個升降工作梯據報就是被賊人用來犯案。事發在當地早上約9時半,即開館約半小時後,四名賊人使用升降工作梯踏上露台,當地傳媒報道有賊人穿上黃背心扮成工作人員,他們估計利用電鋸或角磨機,破窗闖入阿波羅長廊,打碎展示櫃,偷去約9件珠寶,得手後乘電單車逃去,事件中無人受傷。 法國內政部長努內茲稱,犯案過程歷時約7分鐘,賊人明顯事前曾「踩線」,文化部長達狄表示,賊人沒有針對其他人或使用暴力,手法非常專業。其中一件珠寶在羅浮宮附近尋回、但有損毀,據報是皇帝拿破崙三世妻子的后冠。 極右國民聯盟主席巴爾德拉指出,羅浮宮是法國文化象徵,今次失竊是國家奇恥大辱。羅浮宮上一次失竊可追溯至1998年,一幅畫作光天化日下被偷走,至今尚未找回。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全港美好家庭選舉 女兒進行三次開腦手術 父:她一滴眼淚都沒有、很堅強
【有線新聞】民青局與家庭議會合辦全港美好家庭選舉,選出15個家庭表揚。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及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頒發獎項給得獎家庭。選舉有近1,200個家庭報名參賽,最終選出10個美好家庭,以及5個良好家教家風傳承獎,表揚他們展現出牢固的家庭關係,應對生活各種挑戰的能力,和將良好家風傳承下一代,以弘揚家庭價值。 獲獎家庭鍾鎮源:「其實接受不到自己女兒進行這麼大的開腦手術,還要進行了三次。她完成手術,一滴眼淚都沒有哭,很堅強、很能面對,而我只會深深對自己流淚。但是那一剎那,原來我被我女兒感動了,因為我要支持、堅持,照顧她們一生一世。」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你們的故事詮釋了何謂風雨同路、休戚與共,何謂舐犢情深、春暉寸草,生動體現了孝親敬老、夫妻和睦,團結互助的中華傳統美德,為全港家庭樹立了良好榜樣。」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警拘16歲非華裔男童 涉阻礙港鐵灣仔站列車車門關閉
【有線新聞】港鐵港島綫周六有列車被人蓄意阻礙車門關閉,警方拘捕一名16歲男童。 事發在周六下午3時許,港鐵報警指懷疑有人在灣仔站用手阻礙列車車門關閉,導致車門未能關上,要安排所有乘客下車,駛回車廠檢查。警方翻查閉路電視後,當晚在紅磡區拘捕一名16歲非華裔男童,涉嫌刑事毀壞。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手機世代|調查指逾半6至10歲童擁智能手機 七成三家長認同有需要推遲
【有線新聞】有調查指本港兒童平均9歲便擁有智能手機,多數受訪家長認同有需要推遲子女使用智能手機和社交媒體的年齡。 一個家長組織7月訪問651位育有6至16歲子女的家長,過半數6至10歲兒童已經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而14至16歲的青少年差不多全部都已有手機。另外,七成三受訪家長認為青少年應滿14歲才可擁有智能手機,六成四人認為至少16歲才可以使用社交媒體。組織呼籲家長和社會教導下一代建立正確使用科技的習慣。 Look Up Hong Kong成員梁紫嫣:「可能小朋友覺得沉悶,很快就給他手機。其實我們是剝奪小朋友自己學習的機會一個能力,當他感到沉悶時可以做甚麼,又或者當他有情緒時,是否有其他方法可以舒緩情緒。這都是一個學習空間,一個機會讓小朋友學習管理情緒。」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警銳眼計劃安裝4,500支鏡頭 助破480宗刑事案 年內十條公共屋邨等納入系統
【有線新聞】警方銳眼計劃至今在各區安裝約4,500支鏡頭,同時將5,000支其他部門及公營機構鏡頭接入警方系統,計劃下一步在交通燈加裝鏡頭。 銳眼計劃閉路電視鏡頭主要安裝在罪案黑點、人流多公眾地方,至今協助偵破超過480宗刑事案件。繼7月開始在警車上加裝鏡頭,警方正研究擴展安裝地點,包括今年內在交通燈上安裝首支鏡頭,同時亦會逐步將其他部門及公營機構鏡頭納入計劃中,目標今年內把十條公共屋邨、三條海底隧道、四個出入境管制站及七個與全運會相關的康文署場館鏡頭,全數接入警方系統 。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習近平電賀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有線新聞】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電賀鄭麗文當選國民黨主席。 新華社報道,習近平致電鄭麗文祝賀,指出多年來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共同政治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成效積極。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期望兩黨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團結台灣同胞共同發展,推進國家統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 鄭麗文覆電表示感謝,指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取得諸多歷史性成就,兩黨應強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台海和平穩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太子大閘蟹店遇竊失$8,000財物 包括40隻蟹
【有線新聞】太子有大閘蟹專門店遇竊,損失約8,000元財物,包括約四十隻大閘蟹。 警員事後到場調查。現場是汝州街3號地下,中午約十二時半,警方接獲負責人報案指店舖遇竊,初步點算後,損失約3,000元現金及約四十隻大閘蟹,約值5,000元,現場消息指店舖後門未有上鎖。案件列作爆竊。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沙特職|艾納斯5比1大勝艾法特 C朗攻入第800個球會入球
【有線新聞】沙特職業足球聯賽,艾納斯主場5比1大勝艾法特,C朗拿度攻入第800個球會入球。 59分鐘射失12碼,C朗信心無受影響,1分鐘後在禁區外精彩入回一球,興奮到脫衣慶祝,在場邊接受球迷歡呼。黃衫艾納斯領先2比1,被守衛纏住下拉弓勁射,艾法特門將拍到都入。同樣來自葡萄牙,祖奧菲歷斯大演「帽子戲法」,加上高文都有進帳,艾納斯贏5比1,5戰全勝排榜首。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美職聯|常規賽煞科 國際邁阿密5比2大勝拿舒維爾 美斯大演帽子戲法
【有線新聞】美職聯常規賽煞科,國際邁阿密作客5比2大勝拿舒維爾,美斯大演帽子戲法。 心口一控、左腳一勾,美斯說過就過,扣過守衛,射入先開紀錄。黑衫的國際邁阿密上半場都以1比2落後,換邊後,美斯射入12碼,為邁阿密追成2比2,收慢待門將撲了才射。佐迪艾巴、布斯基斯踢完今季「掛靴」,美斯合約亦在今年結束。81分鐘入到今場第3球,在射手榜以29球領先。跟伊恩菲撞牆,精準燙入遠柱。補時有第4球不射,美斯讓給史高維亞送入空門。國際邁阿密贏5比2,東岸第3名完成,季後賽再鬥拿舒維爾。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今年山嶺拯救行動逾50次 籲市民勿為「打卡」涉險 卓孝業:為自己安全負責
【有線新聞】民安隊舉行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宣傳行山安全。 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出席啟動禮。現場設攤位,展示各紀律部隊救援裝備,又讓小朋友以VR體驗飛行服務隊工作。民安隊表示,今年至今已經有 超過50次山嶺拯救行動,超越去年全年數字,當中不少都是單獨行山。 卓孝業呼籲行山遠足時要顧己及人,「我注意到有不少人選擇為了『打卡』,跨越欄河去到一些危險位置,又或者為了去尋幽探秘,自己去『劈林』,去一些完全未開發的地方,罔顧自身安全。很多人都說這些令自己涉險的人是咎由自取的,但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所有救援人員不論是消防、警察、民安隊或者是飛行服務隊,縱然面對危險,他們去拯救都是義無反顧。但請大家為自己的安全負責,不要將我們同事放在危險位置。」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共同社:日本自民黨與維新會達聯合執政協議 高市早苗或成首位女首相
【有線新聞】日本《共同社》報道,執政自民黨與在野維新會就聯合執政達成共識,預計明日簽署協議文件,意味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很大機會當選日本首位女首相。 日本《共同社》引述自民黨與維新會的幹部稱,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經過數日跟維新會黨魁吉村洋文磋商後,兩黨已達成聯合執政的協議,將在周一簽署確認文件。兩黨組成聯合政府後,維新會成員將不加入新內閣,而是以兩黨協作方式,在內閣外支持政府施政。 兩黨能達成共識的關鍵是自民黨同意接受維新會提出的12項政策要求,包括將比例代表制的國會議席削減一成、食品的消費稅停徵2年、禁收企業與團體政治獻金。 日本臨時國會將於周二舉行首相選舉,目前自民黨在眾議院擁有最多的196席,加上維新會的35席,合共有231席,差兩席達到過半議席。但由於在野黨派至今無法就聯合推舉一名候選人達成一致意見,意味即使高市早苗在第一輪得票不過半。到第二輪投票,餘下兩名候選人對決時,高市很大機會勝出。自民黨指如高市順利當選,將於周五發表施政演說。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9日
全美逾2,700場反特朗普示威 賀錦麗、希拉莉籲民眾上街 巴黎、馬德里等地響應
【有線新聞】美國全國50個州舉行逾2,700場反總統特朗普的示威,估計近700萬人參加。前副總統賀錦麗和前國務卿希拉莉都呼籲民眾上街,共和黨人質疑示威是表達憎恨美國。歐洲多個城市亦有同類示威。 首都華盛頓,示威者遊行前往國會山莊,他們舉起標語,高叫反總統特朗普的口號,表明不要國王,要求保障言論自由。共和黨的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形容是憎恨美國的遊行。獨立參議員桑德斯在集會發言,稱民眾是因為愛國而上街。美國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數百萬美國人今天站出來不是因為憎恨美國,而是愛美國,我們不會讓美國步向獨裁,國家將由人民統治。」 在伊利諾伊州芝加哥,示威者途經特朗普大廈。州長普利茨克與民眾一同叫口號,要求不要插手芝加哥的事務。紐約時報廣場有大批民眾聚集,警方表示逾10萬人在紐約和平示威。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亦有參與集會。 有組織在全美50個州和華盛頓特區發起2千多場「不要國王」示威,抗議特朗普在多個城市部署軍隊、搜捕非法移民、削減聯邦撥款等政策,批評是威脅民主,數百萬人響應上街。 反特朗普示威浪潮蔓延至歐洲,法國巴黎有人「化身」自由神像,象徵美國追求自由。西班牙馬德里、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等多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