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削學生津貼惹多名議員批評 促請重新檢視 蔡若蓮:政策因時制宜
【有線新聞】政府建議取消中小學及幼稚園每年2,500元的學生津貼,在立法會特別財委會,多名議員批評政策,促請政府重新檢視。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說取消學生津貼是因時制宜,已經過審慎考慮。 取消2,500元的學生津貼在社會發酵了一段時間,在財委會特別會議的教育部分,議員的發言都離不開家長不滿聲音。港島東(民建聯)梁熙:「政府是否有一個『政策分裂症』?即不是人格分裂而是政策分裂,一方面鼓勵生育,生育每名小孩會獎勵兩萬元,教育局就削減每年2500元津貼,都不只,去到讀大學時候要加價,還未完,還要每年殺校。」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我們今天要面對社會資源實際如何讓香港有個更好未來,讓家長、因為小朋友要面對未來,今天將所有資源運用,需要有用、不需要的也運用,其實不是對未來最好。」 選委會界別(工聯會)陸頌雄:「我落區時候所有家長都指明我一定要在委員會再向局長跟進。真的要以正視聽,這個不是紓困措施來的,是2021年已經恆常化措施。」選委會界別(經民聯)陸瀚民:「再窮都不要窮教育,家長們面臨突如其來削減,特別是很多是應用開學的資源,他們可以如何應對?不少家長都說吃少兩餐、買少兩本練習。」 蔡若蓮:「聽到議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中華文化節6月起舉行 以「文字」為主題
【有線新聞】中華文化節將於六月至九月舉行。 文化節將以「文字」為主題,舉辦超過280場活動,以多元文化形式展現中華文化深厚底蘊,有3,000名藝術家參與。 開幕節目取材於蘇東坡詩詞,結合音樂、舞蹈、詩詞國畫等元素,文化節亦配合康文署。6月首度舉行的非遺月,節目上將加入非遺元素,讓人一次過觀賞本地和內地國家級的非文化遺產。 康文署總經理倪淑儀相信今年文化節參與人數可以再創新高,「去年第一屆參與人次達到90萬 ,去年的場次有250場,今年有280至300場以上,所以人數我相信達到90萬的目標不難,可能達到超過100萬。」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立會有議員關注遙距聆訊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
【有線新聞】立法會舉行特別財委會,有議員關注過去三年遙距聆訊案件數量呈下降趨勢,司法機構解釋是由於疫情後大多法庭程序回到法院處理,不過現時正與懲教署研究將更多程序轉為遙距。 司法機構政務長梁悅賢:「刑事聆訊審訊階段不能做(遙距),但刑事案件有一些是非正審,程序上的都相當多,尤其是牽涉沒有保釋的被告,我們已積極與懲教署商討,在技術、流程層面希望這方面多用遙距聆訊,這是有利整個案件處理效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張李佳蕙獲任機管局行政總裁
【有線新聞】機管局委任張李佳蕙為行政總裁,任期三年、即日生效,是歷來第一位內部培育的行政總裁。 張李佳蕙1992年加入機管局,2022年12月出任首席營運總監。去年6月前行政總裁林天福擔任主席後,張李佳蕙就署任行政總裁。董事會一度全球招聘行政總裁,歷時九個月。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歡迎張李佳蕙出任行政總裁,相信在她帶領下,機管局會繼續鞏固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領導地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科技園於創新科技領域推首個公私營合作「共同企業加速計劃」基金
【有線新聞】香港科技園公司推出首個在創新及科技領域公私營合作的「共同企業加速計劃」基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基金啟動及合作簽署儀式,基金聚焦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互聯網系統及可持續發展領域。首四間獲批企業與科技園簽署,成為基金合作夥伴,向其他創科公司提供資金及拓展支援 。另外位於科技園內的「ARENA」正式開幕,為創科企業提供聯繫場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2018年印航降落時急速下降 調查報告揭因儀表著陸系統訊號波動
【有線新聞】2018年一架印度航空客機在本港機場降落時急速下降,民航意外調查報告發現,涉事飛機儀表著陸系統訊號波動導致。 事發於2018年10月,印度航空波音787客機載有207人由印度來港,在接近機場跑道時急速下降、觸發警報,飛機復飛時已下降至無線電高度280英尺,最終在第二次進場時安全降落。 民航意外調查機構的調查報告指,事故是由於儀表着陸系統訊號波動,令飛機急速下降至預定航線下方,加上機組人員延遲復飛,令飛機進場狀態更不穩定。報告建議印度航空要制定清晰的穩定進場標準,並審視培訓安排,確保機組人員遵守標準操作程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2020年沙田新城市廣場示威 兩人原審罪脫 高院裁定律政司上訴得直、發還處理
【有線新聞】2020年沙田新城市廣場示威,兩人被控刑毀及拒捕原審罪脫,高院裁定原審在法律上犯錯,判律政司上訴得直,案件發還原審處理。 案發於2020年5月13日,有網民在沙田新城市廣場發起「和你 Sing」,7人涉嫌破壞連鎖飲品店「喜茶」分店。其中浸大學生會前外務副幹事長戴嘉平與孖生哥哥戴嘉正,被裁定刑事毁壞及拒捕罪名不成立,原審裁判官認為控方未能舉證至毫無合理疑點,律政司以案件呈述方式上訴。 高院法官陳仲衡頒判詞,指閉路電視鏡頭不可能每分每秒追蹤到被告,及拍攝二人容貌,批評原審忽略了眾多片段的累積份量;作供警員從來沒說過分辨不到二人,亦針對他們是孖生兄弟的特別背景,對症下藥地以WhatsApp訊息區分他們,而非只靠五官;並檢視閉路電視片段中的衣物特徵、髮型等,確保沒有混淆二人行為,認為處理方式無可批評;接納律政司陳詞,辨認二人為搗毁「喜茶」和把風的黑衣人,是多項證據累積效應下的唯一合理結論,有充份證據支持他們曾出現在現場。 法官指出控方沒有明確要求裁判官按夥同犯罪原則考慮,認為如果肯定被告夥同搗毁「喜茶」,但不肯定他們的具體角色,仍應判處刑毁罪名成立;所以裁定原審在法律上犯錯,二人罪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特首辦開支預算增7.8%至約1.3億元 加開新聞主任等3職位 惹議員關注有否以身作則
【有線新聞】立法會特別財委會審核政府本年度開支預算,當中特首辦預算開支近1.3億元,較上年度增加920萬元,增幅達7.8%,有議員關注特首辦有否以身作則,在財赤下共渡時艱。 財赤下,政府連續三年每年要削減2%經常開支,有議員關注為何特首辦本年度開支預算增幅達7.8%。新界西北(實政圓桌)田北辰:「這個加幅在眾部門名列前茅,遠高於平均數,大部份部門都是3%以下。」 行政長官辦公室常任秘書長蔡傑銘:「由於我的部門規模真的較小,連公務員的公積金都要取得一些額外的預算,跟一些大部門可能本身的資源能夠調撥款項的情況有所不同,因此可能在比例上可能會覺得較大。但請大家放心,行政長官辦公室一定會盡力,以內部調配資源方式做更多工作,我們都會以身作則,秉持審慎理財的原則。」 政府目標本屆任期削減約一萬個公務員職位,有議員質疑特首辦是否有需要加開3個職位,包括兩名有時限的新聞主任,蔡傑銘解釋他們會協助擴展新媒體和撰寫講稿。社會福利界(新思維)狄志遠:「這是否符合財政司司長說要大家共渡時艱,而特首辦做了以身作則的做法?哪個部門不多工作?我們老人院、殘疾院也有很多工作,人手不但沒加反而減少。」 蔡傑銘:「兩個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山頂賓吉道大廈外牆遭淋紅油 警列刑毀跟進
【有線新聞】山頂一幢大廈外牆被人淋潑紅油。 大廈外牆及大門懷疑被人淋上油漆,地上遺下一個膠樽及一張寫有字句的紙張,警方昨晚11時許接報,賓吉道3號地下及大門外被人淋潑油漆,警員到場調查後列作刑事毀壞案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有議員關注財赤下審計署如何把關省不必要開支
【有線新聞】立法會特別財委會上,多名議員關注政府財赤下審計署如何為公帑把關,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人大政協及全國性團體代表界(民建聯)陳勇:「高人工、高開支,但低智能就麻煩了,這種不值得試,在審核中如何減少或避免?」 選委會界別(經民聯)梁美芬:「可能工程是數百億,批出了2%,需不需用這麼多的顧問費?」 審計署署長林智遠:「我們剛剛有關屯赤公路的報告,有相當篇幅衡量相關顧問,他的工作何處有待改善,我們覺得他未盡其力,接下來的報告雖然未能透露內容,我們都會關注相關方面,亦會列出顧問花費多少公帑,他的工作表現如何,甚至有些報告最終落實時可能會提議科技可以代替顧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優才計劃|議員關注獲批比率低 何啟明:因去年提升門檻
【有線新聞】優才計劃去年至今年2月4.9萬申請中只有9,000多人獲批,有議員關注為何獲批比率這麼低。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表示,有申請人跟隨社交平台流傳的計分方法提高自己分數,但他們只是僅僅符合申請要求,須提高申請要求。 何啟明:「優才計劃,如果大家記得第一批來港是湯唯、郎朗那些類型參與優才,但是整體推行這麼多年,發現很多朋友達到基本門檻,但是到委員會審批時『很難批落手』。它不像高才通很簡單,看到你那間大學畢業就批,它要看工作背景、學歷、精通的語言、年齡,有一個分數可以計算。而這些在小紅書上可以看到很多不同計分方法,幫他們計算得很高分。所以去年11月起我們將門檻有提升,12款的基本門檻至少一半達到才可以入場,有機會被遴選。」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07日
太空油|警方破104宗案件 檢3,500粒煙彈、液體等物件
【有線新聞】太空油毒品主要成分依托咪酯及類似物2月被列為毒品後,截至上月20日,警方共破獲104宗相關案件。 保安局禁毒處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補充資料,在104宗案件中共拘捕137人,檢獲總共3,500多件太空油毒品物件,大部分是煙彈,亦包括依托咪酯液體以及懷疑依托咪酯及類似物的粉末。 警方1月推出針對太空油毒品的快速檢測工具,截至上月20日驗出22宗太空油毒品個案,拘捕了26人,當中10人為21歲以下,其中7人為學生。保安局禁毒處將會加強宣傳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