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新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擬引入私人承建 謝展寰:料省至少400億工程開支
【有線新聞】政府計劃引入私人承建新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預計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工程開支。 洪水橋/厦村的供冷站將由原定的兩個減至一個,而新田科技城的區域供冷系統則改由私人承建。謝展寰認為透過商業模式推動項目可減少鋪設喉管、土地平整等工程開支,亦可為商界帶來新商機。他形容工程項目是一盤生意,市場反應熱烈,正研究包括推出稅務優惠等吸引更多商界參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政府正檢討輸入外勞計劃 有意見指致本地工人失業 孫玉菡:會嚴格把關
【有線新聞】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現時正檢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會仔細聆聽業界聲音。有意見指出有行業因為輸入勞工導致本地工人失業,孫玉菡說會嚴格把關。 孫玉菡:「尤其大家較關注一般性補充勞工計劃,僱主要申請一定要做本地招聘,如果對於本地招聘的把關,勞工處很重視的。例如會見了一些本地工人,但工人不再做或者覺得不適合,我們會致電跟工人了解原因,是自己覺得不適合還是其他原因。好認真的去做,整個輸入勞工前設就是在本地工人優先就業下,補充本地勞動力不足情況而去做,所以這個原則我們會抓得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積金局:Channel C母公司拖欠18名員工強積金 涉款約23萬元 暫未收到投訴個案
【有線新聞】媒體「Channel C」母公司拖欠強積金,積金局指有18名員工受影響,涉及約23萬元,正從民事途徑跟進。 涉事的藝園媒體製作有限公司旗下的藝園媒體和「Channel C」,未有為員工繳交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的強積金供款,積金局去年11月起多次主動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為涉事員工追討欠款,至今未收到投訴個案。積金局呼籲如果懷疑被拖欠供款,應主動聯絡當局。警方上星期四拘捕「Channel C」母公司董事,涉嫌使用虛假文書騙取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新蒲崗工廈搭棚竹墮下 擊傷兩途人
【有線新聞】新蒲崗有搭棚竹墮下,擊傷兩名途人。 兩名傷者分別額頭擦傷及感到胸口痛,初步包紮後,送伊利伯醫院治理。現場是大有街一座工業大廈,外牆搭建棚架維修。上午約十時,一支約長一米搭棚竹懷疑從高處跌下,擊中兩名途人,警方封鎖部分路面並向搭棚工人了解情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有理有得傾|蔡若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管制即棄塑膠|謝展寰:自備餐具風氣明顯改變 僅少數食肆違規 第二階段推行視乎替代品質素
【有線新聞】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法例生效一周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社會對自備餐具風氣改變明顯,食肆違規屬少數,至於第二階段何時實施,謝展寰說要視乎何時尋找到良好替代品。 「走塑」一周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成效如何要視乎大家看法,他發現不少人已改變習慣自備餐具,食肆也適應得差不多,不過仍然有少數食肆不聽話,「有21間食肆沒有改善,所以我們同事再去就真的向他罰款,所以有21間食肆罰了錢。我很記得同事回來告訴我,有一間在罰款時他說,『啊,你們真的會罰我的?』所以你看到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政府,既然政府說宣傳教育都說了兩三次,都沒有開罰單給我,我猜你都不會罰吧,可能有些人會用僥倖想法。」 至於第二階段何時實施,即是膠杯、膠蓋、膠飯盒等都要絕跡,謝展寰說最初希望快些推行,但業界對替代品反應欠佳,因此沒有硬性時間表。謝展寰:「(紙飯盒)一般使用可能可以,但例如裝湯時的紙蓋會發覺是很容易鬆脫,一鬆脫整個湯會倒了,有這個問題。我們認為這些都是一個合理的關注,所以我們認為既然如此,我們會在今年年中,我們會找一些大型餐飲業跟我們試驗,試一下市面不同替代品的情況,我們覺得要謹慎一點,在找到一些良好替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蔡若蓮:院校非本地生升 反映留學香港需求大 美國政治不穩海外生或改赴港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指,本港資助專上院校非本地生限額增加一倍後,去年非本地生人數大幅上升,反映香港留學的需求大,加上美國政治不穩定,令更多海外學生考慮到香港升學。 蔡若蓮:「無論有沒有地緣政治,香港的院校非常具吸引力,兩文三語的教學環境、英語教學,香港社會對海外、非本地生都很有吸引力。加上現在美國在學生簽證、學科限制,令同學出外留學增加很多不穩定因素,令家長要考慮其他升學地方,所以香港當然亦是,留意到就算香港學生到美國留學也減少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智創未來|消防處推室內定位設備及虛擬訓練系統 助提升消防員工作表現
【有線新聞】消防處引入新科技協助前線員工執行任務,其中室內定位設備可以準確地記錄消防員在火場內的活動情況,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 每當有火警或大型事故發生,消防員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們有時還要深入火場搜救被困人士。消防處近年引入不同的科技協助前線人員執行任務,這個室內定位設備是其中之一,不只可以提升救援行動的效率,還可以保障消防員的安全。 助理消防區長(室內煙火特性訓練)蔡子樑:「因為在傳統火場內,一些傳統的衛星定位系統或一些網絡的訊號,其實就很容易受到室內的環境。譬如一些間隔或火場內的高溫及濃煙所阻擋,影響訊號傳輸,所以就沒有辦法提供一個準確的位置訊息。通過這個設備,我們就可以記錄得到消防人員在火場內的活動情況,他們的位置以及行走路線可以讓指揮人員遙距監測火場內的救援情況。」 前線救援可以應用科技,後勤的訓練一樣可以用得上,消防處利用虛擬實境技術,透過沉浸式的體驗提升訓練成效。高級消防隊長邱曉生:「消防處在2022年的時候委託一間本地承辦商度身訂造出一套虛擬火場事故指揮訓練系統,希望藉着善用創新科技,讓消防處的指揮人員可以在安全而高效的模擬情景中鍛鍊應急指揮才能。雖然虛擬實境的訓練沒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管制即棄塑膠|謝展寰:不少人已習慣自備餐具 21食肆違規、罰款佔比少
【有線新聞】首階段「走塑」推行一周年,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說不少人已改變習慣自備餐具,形容風氣改變明顯,又指有21間違規食肆要罰款佔比很少。 謝展寰:「有21間食肆沒有改善,所以我們同事再去就真的向他罰款,所以有21間食肆罰了錢。我很記得同事回來告訴我,有一間在罰款時他說,『啊,你們真的會罰我的?』所以你看到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政府,既然政府說宣傳教育都說了兩三次,都沒有開罰單給我,我猜你都不會罰吧,可能有些人會用僥倖想法,但實際比例很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控煙|李力綱:排隊禁煙範圍清晰 非要和煙民對立 禁管有另類煙社會早有共識
【有線新聞】政府提出控煙修例草案,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指已平衡對經濟的影響,亦不是要和煙民對立,又認為條例已清楚說明禁煙範圍。 醞釀多時的控煙措施終於出爐,首階段於明年1月1日實施,包括建議禁止在的士站和巴士站等指定地點排隊等候時吸煙。醫務衞生局副秘書長李力綱指,是想避免市民被迫吸食二手煙,不同意執法上會出現模糊。 李力綱:「基本上都是指定範圍,大家都知等巴士設有上蓋、地線,範圍已經很清晰,裡面隨時有很多人等巴士。如果一個人站着等巴士,第二個人來到已經變成排隊。答案很清楚,如果有人站在你身邊而未吸食完,就真的不要吸食。」 對於明年4月底起禁止公眾地方管有另類煙,李力綱說本港在三年前已不准入口、售賣及推廣,社會已有共識。李力綱:「你說還有沒有朋友在吸食?當年購買的『貨尾』,根據時間推演,這個說法好像越來越牽強、有少許站不住腳。見到有影片拍攝到一些學生吸食電子煙,裏面甚至不只有煙油,還有毒品,這樣令我們更有決心完成最後一步。」 方案會否影響經濟?他認為已取得平衡,對旅客亦無帶來額外影響,又強調並非和煙民對立。李力綱:「有歌詞這樣說,『千萬不要食煙,為甚麼?因為你想像不到有多難戒。』聽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浙江無人機公司攻港 下月起夥Lalamove試送藥送文件 將與港大科大合作研發新功能
【有線新聞】浙港兩地政府早前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科技創新等領域合作交流,有浙江無人機公司說有計劃落戶香港,發揮與本港高校合作的研發優勢。 這間位於浙江的無人機公司在當地有50條航線,亦是本港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合作機構之一,目前有兩款物流配送無人機,分別可載重4.5公斤和9公斤。下月起公司將會與Lalamove合作,於香港試飛配送藥品、醫療保健品和文件等。翼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昌永:「目前現在我們得到的航線是從香港的數碼港飛南丫島,還有一個是香港的科技園飛馬鞍山,通過Lalamove把我們一些智能的硬件,就包括無人機、包括機巢,通過它可以出海,帶着我們一起去到東南亞、去到中東其他的國家。」 下月的試飛航線主要是以離島為主,公司說未來會與港大及科大合作,聯合研發更多功能,推動無人機發展。浙江企業與本港大學合作,正正是行政長官李家超訪問浙江期間與當地政府簽署合作備忘錄的內容,吳昌永說公司下一步計劃落戶香港科技園。 創新及科技工業專員葛明就期望,這些出色企業來港為處於經濟轉型期的香港帶來新轉變。工業專員(創新及科技)葛明:「(企業)他們對於一些新的想法,在技術方面都需要有些新的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6日
蔡若蓮專訪|專上學院修例保留收生彈性 對八大前景有信心 中小學津貼整合料下月公布
【有線新聞】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說,《專上學院條例》修例保留院校自資課程收生彈性、不劃一標準;而在壓縮資源下,對八大前景依然有信心;至於中、小學津貼整合預計下月公布。 立法會正審議《專上學院(修訂)條例》,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本台節目《有理有得傾》重申,不會為收生「劃線」,院校註冊不會取決於規模大小。「最重要院校本身設計課程定位時,清楚講明開辦的是精品課程目標收生多少,然後實際收到多少,以此衡量是否達到符合要求。這是對院校的彈性,以及開辦一些對社會重要、但暫時不是那麼容易接收同學課程,都是一個不錯的彈性。」 政府面對財赤,首次向八大要求回撥共40億,她說政府給予大學的資源仍然穩定、形容是長期承諾。蔡若蓮:「例如未來三年到2028年的撥款,大家都很清楚知道,所以對於大學來說,它們能夠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和調整。大學今天成就、雄厚實力也非一朝一夕,亦非單單只靠政府撥款。一般名牌課程、很多尖端人才,這些都是院校或科研實力,是日積月累、長時間積累下來的實力,對大學未來發展前景很有信心。」 當局亦正檢視「本地生」定義,確保大學津貼學額準確到位。蔡若蓮:「預計會盡快公布一些最新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