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茶飲股滬上阿姨孖展超購逾370倍 九新股同日申港上市
【有線新聞】新股市道繼續活躍,九隻新股同日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第二日招股的內地茶飲股「滬上阿姨」,孖展超購暫逾370倍。 陸續有內地餐飲及消費股來港上市,繼年初出台的蜜雪集團及古茗後,預製飲品公司滬上阿姨亦在港招股,集資最多約2.7億元。公司第二日公開招股,綜合主要證券行數據,已接獲超過100億元孖展認購,相當於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逾370倍。 同日亦有九家新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當中包括內地最大休閒食品、連鎖零售商鳴鳴很忙。截至去年底,公司在國內經營的門店約有1.4萬間,去年商品交易總額按年增加2.6倍。其他新股包括騰訊有份投資的內地戶外運動品牌伯希和,公司現於內地有146家零售店,亦有經營網上業務,集資所得將用於提高品牌知名度以及加強銷售網絡等。 九隻新股中有四隻為內地A股,包括車廠賽力斯、南華期貨、晶澳太陽能及劍橋科技。其中車企賽力斯曾與華為合作推出電動車,現時在內地市值超過2,000億人民幣,據報公司計劃在港上市集資約156億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滙控:關稅戰對收入低單位數影響 維持未來三年RoTE目標
【有線新聞】滙控首季少賺兩成半,表現勝預期,集團指關稅戰對收入有低單位數影響,但未來三年有形股本回報率仍能達標。 滙控指宏觀經濟環境不明朗加劇,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及金融波動,將對集團收入造成影響。滙豐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在目前關稅下行影響情境下,我們預期將對集團收入產生低單位數百分比直接影響,我們關注下行情境的模型中,全球貿易和經濟增長放緩是受關稅上調影響,預期信貸損失將增加約5億美元。」 他指業績及財務表現維持穩健,有足夠能力應對市場波動,維持未來三年每年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約15%的目標。關稅亦不影響集團重組,會繼續實行每年15億美元節省成本計劃,目標明年底完成,估計今年繼續出現約2億美元遣散開支。 滙控首季少賺兩成半,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跌至94.8億美元,但高於市場預期的78億美元,第一次股息維持10美仙,期內淨利息收益跌4%,預期信貸損失升兩成一。 滙控預期今年淨利息收益420億美元,但利率前景變得更波動及不明朗。另外,滙控進行新一輪30億美元股份回購,會於公布中期業績前完成。
- 財經資訊
- 2025年04月29日
收市交易所直播室 29/04/2025 期結日港股繼續悶局、阿里新AI無助股價,滙豐業績勝預期成市場亮點
主持:黃健臻 嘉賓:李明德 大聖資產管理投資經理 收市焦點: 。恒指收升36點,科指升0.6% 。滙控季績勝預期、增回購,收升3% 。阿里推出新AI模式,收跌0.2% 。藥明康德業績後升4.2%第二佳藍籌 。比亞迪業績繼續捱沽,跌2.5%最差藍籌 。李寧季度營運欠佳,跌2.5%第二差藍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未來三至四年一手潛在供應降至10.5萬伙 分析:不代表樓價會止跌
【有線新聞】政府數據顯示,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潛在供應量跌至10.5萬伙,見七個季度以來低位。有分析認為,供應減少不代表樓價可止跌。 受樓市氣氛影響,過去一季一手私樓建築中單位按季減少3,000個跌至7.2萬個,見約兩年低位。即使現樓貨尾量持續滾存按季再多1,000伙,升至新高的2.8萬伙,亦未能令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止跌,首季減少至10.5萬個,見七個季度低位,亦是連續四季下跌。 有分析預計,未來潛在供應有機會再跌,但不代表可支持樓價止跌。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估計連續下跌幾季的原因,最主要是發展商也想作些主動調整。如果暫時的趨勢,無論施工或落成量,也可能會有輕微調整。現時估計樓價,最主要大家都在觀望經濟狀況,因為現時美國特朗普關稅,對內地關稅仍然繼續抱著較進取態度,估計整個市況無論在金融市場或樓市都是觀望態度,所以樓市並非單一在供應。」 上季私樓施工量回升,按季升1倍至3,600伙,但按年比較仍減少一成六。而上季私樓落成量,由去年第四季的紀錄高位,大減近六成至5,500伙,按年比較則升一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港股反覆向上收報22008點升36點
【有線新聞】期指結算日,本港股市反覆向上。 恒生指數於22000點上落,收市報22008點升36點,成交1,776億元。 滙控季績勝預期,午後重上88元,升3%收市。四大國商行季績前股價反覆向下,其中,農行及工行曾見一個月高位。汽車股個別發展,季績後的比亞迪繼續向下,有全新品牌汽車交付的蔚來汽車獲大行祝福,股價則升近半成。 另外,獲螞蟻入主的耀才證券,再升三成一收市。近日有新產品登場的泡泡瑪特,再創新高,一度迫近200元。再有茶飲股上升,古茗及蜜雪集團雙雙破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房屋局:未來三至四年一手潛在供應10.5萬伙按季四連跌
【有線新聞】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連續四季下跌。雖然現樓貨尾量升至新高的2.8萬伙,但建築中單位按季減少3,000伙至7.2萬伙。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樓潛在供應減少至10.5萬個,見七個季度低位,亦是連續四季下跌。上季私樓施工量回升,按季升1倍至3,600伙,但按年比較仍減少一成六。上季私樓落成量,由去年第四季的紀錄高位,大減近六成至5,500伙,按年比較則升一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渣打中小企綜合營商指數43.8 反映營商信心仍保守
【有線新聞】有調查顯示,本地中小企整體營商信心仍然保守。 渣打中小企綜合營商指數,第二季報43.8,與過去數季相若,反映環球經濟前景不明朗下,本地中小企整體營商信心,仍然維持保守。 五大分項目指數中,招聘意欲及環球經濟指數下跌,其中,環球經濟分項指數跌至三年最低水平。目前渣打對香港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為2.2%,待上季經濟數據出爐及觀望關稅戰發展,再決定是否調整預測。 渣打銀行大中華及北亞區高級經濟師劉健恆:「直接受中美之間關稅影響的貿易量,其中包括中國出口經香港去美國及美國經香港去中國這兩個渠道,其實佔香港總體出口量6%至7%,如果這兩個渠道都下跌80%,大部分都停止,剩下來沒有取代品。對香港整體本地生產總值影響大約1個百分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滙控首季少賺25% 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及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有線新聞】滙控首季少賺兩成半,至94.8億美元,但表現勝預期,集團指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及金融市場波動加劇。 沒有去年同期出售加拿大,和阿根廷業務入帳,滙控首季少賺兩成半,但表現勝預期。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跌至94.8億美元,高於市場預期的78億美元,第一次股息維持10美仙,期內淨利息收益按年跌4%,費用收益淨額升半成,預期信貸損失升兩成一。 集團指宏觀經濟環境不明朗因素加劇,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預測及金融市場波動,對消費者及企業情緒構成不利影響。集團繼續以2025⾄2027年三年間,每年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達15%為目標,預期今年淨利息收益420億美元,但利率前景變得更波動及不明朗。 行政總裁艾橋智指,業績顯示集團穩健盈利能力,以嚴格紀律執行策略,將繼續支持客戶渡過經濟環境不明朗及市場發展難以預測的時期。 另外,滙控將進行新一輪股份回購,規模30億美元,會於公布中期業績前完成。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滙控首季少賺25%至94.8美元 第一次股息維持10美仙
【有線新聞】滙控首季少賺兩成半。 列帳基準除稅前利潤,跌至94.8億美元,但高於市場預期的78億美元,第一次股息維持派10美仙。期內淨利息收益按年跌4%,費用收益淨額升半成,預期信貸損失升兩成一。 滙控將進行新一輪股份回購,規模30億美元,會於公布中期業績前完成。集團指宏觀經濟環境不明朗因素加劇,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經濟預測及⾦融市場波動,對消費者及企業情緒構成不利影響。集團繼續以2025⾄2027年三年間,每年平均有形股本回報率達15%為⽬標,預期今年淨利息收益420億美元,但利率前景變得更波動及不明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新世界內地住宅銷售額增逾52% 首季吸金逾21億元人民幣
【有線新聞】新世界首季內地住宅銷售金額逾2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逾五成。 投資物業方面,K11首個內地旗艦項目正按計劃投入營運,當中文化零售部分已分階段試業營運。至於本港住宅物業,啟德柏蔚森及北角皇都合共套現逾75億元,而合作盤港島南岸第5A期滶晨最快今季推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阿里通義千問公布新版Qwen3I模型 個別性能優於競爭對手
【有線新聞】阿里巴巴通義千問公布新版人工智能AI模型,公司指在某些情況下性能優勝於競爭對手。 通義千問在凌晨公布新版模型,參數量從6億至2,350億個,公司指旗艦級模型與DeepSeek、OpenAI、Google等的同類模型比較,在編碼、數學、通用能力等基準評估,取得具競爭力的結果,個別小型模型表現更優勝於競爭對手。新版模型支持兩種應用模式,思考模式適用於複雜問題,非思考模式適用於快速回應的簡單問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4月29日
美財長貝森特:中國應為降溫主動邁出第一步
【有線新聞】美國財長貝森特指出,考慮到美中兩國貿易失衡,中國應主動為關稅戰降溫。 他接受外媒CNBC訪問時指,華府各部門持續與中國保持聯繫,將會觀望局勢如何發展,認為北京應主動為關稅戰降溫,相信中國近期豁免部分美國貨品關稅,顯示中方有意緩和緊張局勢。他又說美國還有一套升級局勢的方案,選項可能包括禁運,強調非常不希望動用方案,目前暫時將中國擱置一旁,計劃先與15至17個國家達成貿易協議。另外,貝森特希望最遲7月4日通過總統特朗普的減稅計劃,他最近會見國會的共和黨人,包括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圖恩、眾議院議長約翰遜等,尋求通過稅收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