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1日
一線搜查|「降溫神器」或致中風、面癱? 專家拆解迷思 避飲酒精、咖啡因飲品助消暑
面對炎熱夏日,便攜式風扇與涼感頸圈成為不少市民的「降溫神器」。這些設計新穎的產品,無論是掛頸式、手持式還是腰掛式風扇,抑或是能帶來清涼感的頸圈,幾乎隨處可見。然而,這些降溫工具的實際效果如何?使用時又是否潛藏健康風險?專家從科學與醫學角度為市民解構其效用與注意事項。 專家教用降溫神器 三招技巧助降溫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科技、工程及健康學部講師傅秀聰表示,便攜式風扇在高溫環境下的降溫效果,主要取決於對流傳熱的三大因素,分別是風力覆蓋面積、環境與人體的溫度差、風速。他指出,使用便攜風扇時需注意以下三點,第一是直接吹向皮膚;第二是避免衣物阻隔;第三是擴大吹風面積。他指出即使風力強勁,但如果只集中於小範圍,如直接吹臉,其效果有限,並可能導致眼部乾澀不適。傅秀聰建議將風扇對準胸部或腰部,微微傾斜吹送,以增加風力覆蓋面積,提升散熱效率。 部分高端便攜風扇配備冷凍板金屬片,利用半導體通電製冷。傅秀聰表示,這種設計雖然能有效降低吹出空氣的溫度,但當半導電體通電後,冷凍板正面吸熱降溫的同時,其背面會釋放熱量,若持續運作,可能吹出熱風,甚至因過熱而燙手。因此,他建議用戶避免長時間連續使用冷凍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0日
一線搜查.黑工系列|內地黑工滲透各行各業 無牌領隊、攝影「跟拍」湧現 港導遊:佢哋人工平一半
隨著兩地交通愈加便利,內地黑工問題在香港愈演愈烈,從建築業、餐飲業到旅遊業,甚至網約車與外賣跑腿,無處不在。《一線搜查》繼續跟進「黑工」系列報道,揭露內地人士利用旅遊簽證來港非法工作,不僅衝擊本地就業市場,更對行業規範與消費者權益構成威脅。 相關新聞: 內地黑工搶佔豪宅裝修市場 放蛇直擊工人自出自入 業界斥以本傷人:$3,000完成萬元櫃 內地黑工低5倍價錢接廚房裝修 業界指難生存:睇住點衰退 裝修黑工殺入豪宅區 業界剖白:我哋都好驚訝 嘆搞到「難以生存」 黑工泛濫 滲透各行各業 衝擊本地就業 根據最新數字,香港失業率攀升至3.7%,創2022年底新高。其中建築及餐飲業失業率更惡化至6.5%及5.7%。這邊廂失業率高企,另一邊箱黑工亂象愈演愈烈。《一線搜查》早前報道西九龍站上蓋豪宅屋苑有內地黑工以「探訪」為名進行裝修施工,最新一集則揭示黑工已滲透至旅遊業、網約車及外賣跑腿等行業。 兼職導遊阿明(化名)向《一線搜查》爆料,指不少小型旅行社聘用內地人士擔任導遊領隊,帶團前往北京、四川等地。阿明指出,這些旅行社雖配備持牌香港領隊,但其角色由以往的隨團出發,變成僅限於在機場或機鐵站協助處理機票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9日
一線搜查|港女身份遭盜用開電話 無辜背2千元欠費 方保僑倡設統一查證系統
為打擊電話詐騙,政府計劃收緊電話卡實名登記制,每人於每間電訊商由登記最多10張儲值卡,大幅減至3張。然而,《一線搜查》接獲觀眾許小姐投訴,指其身份證被盜用申請電話卡,名下更背負逾2,000元欠費,電訊商甚至將其列入黑名單。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直言,自電話卡實名制實施後,身份盜用個案頻發,又建議電訊商提供網上平台讓市民查詢身份是否被冒用,甚至建立統一查證系統。 身份被盜用背負欠費 電訊商反指「有紀錄」 許小姐早前向一間電訊商申請家居寬頻服務時,意外發現自己被列入黑名單,原因竟是其身份證名下登記了一個以「4」字開頭的電話號碼,涉及每月184元、為期兩年的電話計劃,累計欠費超過2,000元。許小姐堅稱從未申請該號碼,亦未光顧該電訊商,「我話我冇喎,我冇申請過喎。我知個名係我,但唔係我申請,我冇4字頭電話號碼。」然而,電訊商職員堅持指系統有其申請紀錄,並要求她登入公司手機應用程式查看帳戶詳情。然而,許小姐從未擁有該公司的帳戶。 「第一唔係我申請;第二,我都話名下無你賬戶,點搵返紀錄?」許小姐無奈表示,與職員的對話猶如陷入「鬼打牆」,對方稱會有相關同事與她跟進,並詢問「打返你4字頭電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8日
一線搜查|清水灣二灘竹棚屋亂象 泳客私建佔地逾十年 拆完再起難杜絕
【有線新聞】西貢清水灣二灘以水清沙幼、海景迷人聞名,被譽為香港最美海灘之一,吸引無數泳客及攝影愛好者前來。然而,《一線搜查》接獲觀眾報料,揭露清水灣二灘存在大量非法搭建的竹棚屋,部分更霸佔沙灘十多年,不僅破壞環境,甚至存在安全及衛生隱患。 泳客斥竹棚屋破壞環境 憂藏蛇蟲鼠蟻 報料人梁小姐向《一線搜查》表示,自已不時會到清水灣二灘游泳,惟沙灘兩旁充斥大量非法建設的竹棚屋及木屋,「我唔知係咪有人住,冇過去細睇,但成日見到有人出入,同埋好多雜物。感覺好破壞呢度環境,又可能引好多蛇蟲鼠蟻。」 根據現場可見,由清水灣二灘沿著石灘會發現不少竹棚屋,當中部分以防水帆布覆蓋,大門更上了鎖,儼如私人空間。而在半山坡上亦有竹棚屋,部分甚至建有樓梯,再以大樹遮掩,較為隱蔽。其中一間未有上鎖的竹棚屋內,門口設有水井,鐵閘內擺放了清潔用品、煮食爐、煮食用具、餐具及雜物,而地面亦放有一堆樹枝。有街坊表示,曾目擊有人在竹棚屋內煮食。另外屋內亦掛有游泳用品、捕魚工具,包括救生衣、水鞋、漁網等。 更令人震驚的是,部分竹棚屋直接建在政府豎立的「不准擅闖、不准佔用」標示旁,公然違反規定。泳客李先生表示,這些竹棚屋至少存在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一線搜查|扮慈善機構用動物慘況呃善款 狗場無奈急澄清 區議員:要睇清收錢戶口
坊間不少愛護動物團體都會接收及照顧被遺棄的小動物,為牠們提供糧食及住所。為維持穩定收入,部分團體不時為動物的日常開支及醫療費用籌款。《一線搜查》發現有騙徒假扮慈善機構,利用動物慘況騙取善款。 每月醫療開支至少十萬 有人網上冒充募捐 在上水恐龍坑開狗場的「傻媽」接收了183隻無家可歸的狗隻。傻媽:「這隻加菲曾經被車撞過,頸椎、尾骶骨全部也受傷了,但得不到妥善醫療照顧,之後主人都離開了,每星期一次針灸、物理治療及水療。」傻媽指場內年老的狗、傷殘及病狗多,每月醫療費最少都十萬或以上,以今年五六月為例,甚至高達逾40萬元,希望牠們能得到妥善醫療及安享晚年。 但狗場早前被人在網上冒充,並以其中一隻毛孩「菲菲」做完截肢手術的圖片發布至社交平台,更以「糧食得返五日,佢哋命懸一線」為題,聲稱替機構籌款。傻媽指事後接獲有心人反映始得悉事件,已即時發出澄清聲明及報警求助,又對事件感到驚訝,「流浪動物已經好可憐,要被人盜用牠們的慘況去籌款,有關行為很不應該。」她強調慈善機構募捐不會用私人戶口,籲有心人要看清楚戶口才入錢,才能幫助有需要的毛孩。 區議員教要明辨平台真偽 查清收錢是否個人戶口 傻媽事後在區議員協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3日
一線搜查.黑工系列|裝修黑工殺入豪宅區 業界剖白:我哋都好驚訝 嘆搞到「難以生存」
《一線搜查》早前直擊建築、裝修黑工殺入西九豪宅區,揭發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後,裝修行業數個商會主動聯絡,剖白整個行業已經被內地黑工搞到「難以生存」,很多賣裝修材料店舖已經拉閘結業,而消費者得到的卻是安全性成疑的假貨水貨,直言現時已是「雙輸局面」,問題嚴重程度更堪比「依托咪酯」(太空油)。 相關新聞: 內地黑工滲透各行各業 無牌領隊、攝影「跟拍」湧現 港導遊:佢哋人工平一半 內地黑工低5倍價錢接廚房裝修 業界指難生存:睇住點衰退 內地黑工搶佔豪宅裝修市場 放蛇直擊工人自出自入 業界斥以本傷人:$3,000完成萬元櫃 「後期去到,為何去到西九?我們奇怪……很驚訝,我們都好驚訝有這件事。」、「你問我,大膽比喻,現在如此的形勢,我不覺得這不比太空油嚴重。」包括傢俬裝飾廠商總會、工程裝飾商會、瓷磚潔具業總商會的代表向《一線搜查》表示,內地黑工重擊整個行業,令到市場萎縮,業界聯盟將會於本周舉行聯合記者會,齊發聲,反黑工。 「黑工的問題一直煩擾了我們好幾年,曾經試過有些短訊、電話說『會長啊,無生意啊,怎算啊?』」瓷磚潔具業總商會會長蔡沛霖明言現時業界相當「難過」,有些可能一星期一張單也沒有。傢俬裝飾廠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2日
一線搜查|黑雨水浸村落未復常 村民冒險出村:咪睇下冧唔冧 有人公屋排足十幾年
近年極端天氣頻繁出現,早前連日黑雨亦令市民對「世紀暴雨」重臨顯得提心吊膽,《一線搜查》近日就重返暴雨期間水浸重的新界東北烏蛟騰村,以及鄰近市區的荔枝角九華徑舊村,探訪村民「災後」仍未復常的生活。 位置偏遠的烏蛟騰村,由於新娘潭路近涌背因為部分道路因暴雨崩塌,一度全線封閉,多日出入交通大受影響。村民李先生:「需要不斷轉車再轉車,有影響,上班變得不方便,坐車需要左轉右轉。(原本)半小時可以到達,但新娘潭路匠邊倒塌了,在七點半坐車到鹿頸,再轉車到粉嶺,在粉嶺再搭火車到大埔墟(上班)。」 現時村內有百幾名村民,有村民就指都試過發生類似事情,似乎對封路未有太擔心。不具名村民:「村內只有長者和小孩,我要去接小孩放學,就拖著他們就這樣過去(行人橋),看看它會不會倒塌。他們做工那些都不害怕,我也不害怕,我要回家的,難道要我在那裡等。」不過就現場所見,橋底水流依然頗急,未知再下雨時水位會否蓋過橋面。 雖然出入舉步維艱,但村民直言習慣了鄉郊生活,從來未有打算搬走。李生生:「老實說句,當時疫情的時候,我也沒有打針。老人家不習慣(市區),而且很吵鬧,平時我也不會逛街,除了外出買菜。」 至於九華徑舊村,黑雨當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1日
一線搜查|紅磡差館里驚現「私人寢宮」 富婆婆佔後巷亂駁電 街坊:佢身家過億
每個露宿者背後都有其故事,紅磡差館里就有一位婆婆就在後巷打造自己的私人空間,甚至會由旁邊樓宇拉線駁電,如同「私人寢宮」。有附近街坊指婆婆並非無家可歸,反而手握物業收租,傳言身家過億。據了解,婆婆拉線電源來自私人物業,政府部門或無法直接處理,有區議員擔憂發生火警的危險。 「認識的,以前跟她租過(店面),她的男朋友不肯租(給我),後來把我趕到旁邊來。(她是業主來的?)是的。」、「那幢大廈是好她的,旁邊整幢都是她的,她起碼有超過十億身家。(你跟她關係好好?)我派飯時,她就來取飯吃。」附近商戶都指婆婆是當地的知名人物,平常喜好拾荒,夜晚又會露宿,更會在後巷小便。 據《一線搜查》了解,這名富婆婆人稱「春姐」,街坊說她行動自如,喜好就是拾荒及露宿。後巷所見,富婆婆的家當相當齊全,衣物都有整理好掛起來,而且架設了一張床,床邊有藥物、食物,還有拐杖,甚至還掛了幾把風扇,接駁了電線到隔離大廈取電。 據九龍城區議員林博表示,婆婆有很多雜物都存放在後巷,而她的物業就正正在樓上,她的日常起居飲食,或每次回來過夜或居住,就是在後巷裡,霸佔了差不多一半的地方,對於走火警存在一定危險性。《一線搜查》亦到過她的物業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7日
一線搜查|翔龍灣淪「地陷灣」 專家憂工程致沉降 政府:未影響結構、冇即時危險
土瓜灣翔龍灣地面近期驚現明顯裂縫,嚴重處足以放入整隻手指,引發居民擔憂。由於附近正進行中九龍幹線工程,有工程師認為有兩個可能性會導致如此異常沉降,區議會亦向多個政府部門質詢,但獲回覆工程未有影響樓宇結構,也沒有即時危險,會持續監測。 「每天經過都會看到,會不會是有工程導致?肯定要維修加固。」、「一定不是正常,家中也不會無緣無固有條裂縫。」、「不是那麼安全吧,就是有點陷落了,擔心如果做得不好的話,便會繼續惡化。」附近街坊都向《一線搜查》表示有留意到地面裂縫,而且擔憂情況會持續惡化。 仔細觀察,這些裂縫是在建築物外圍和地面之間出現,嚴重的位置空間足以伸入一隻手指。《一線搜查》嘗試量度一下裂縫的闊度和深度,發現闊約2.5至3厘米,深度剛則約有22厘米。 據香港工程師學會建造分部前主席謝偉正指出,香港建造的高樓大廈絕大多數都是樁柱式地基,樁柱會打到地底石層,大廈不會因為外面邊緣沉降而影響結構。他看過照片後指異常沉降通常由兩類工程引起,第一是附近有打樁工程,使用了撞擊形式打樁,震動導致泥土流失,第二是挖很深的坑井工程,工程抽水過度導致水土流失。 據了解,翔龍灣商場對出的就是路政署中九龍幹線工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5日
一線搜查|天橋24小時「射水柱」 居民投訴兩個月冇下文 地盤工每日「濕身」開工
近期天氣持續不穩,港島東更是首當其衝,而柴灣有地方更出現「長期24小時下雨」。有街坊向《一線搜查》報料,指柴灣峰華邨有地盤範圍每日無間斷漏水,不但打濕使用附近天橋樓梯的街坊,就連地盤工人都深受其害,尤如在「水簾洞」內工作。 「總之就是不會停止,24小時不停漏水。」據居民陳太向《一線搜查》表示,起初漏水處只是漏一點水,後來越來越嚴重,誇張得好像下雨一樣,「像一條水柱般,像支水槍一樣,不停地漏水,足足有兩個多月」,陳太直言無論甚麼時間「水都像下雨般」。 據了解,這個位於峰華邨峰霞道的地盤,靠近一旁行車天橋的行人路,該處有一條旋轉樓梯連接峰霞道和翡翠道。根據東區區議會文件,地盤為「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的工程,涉及開支2,500萬元,工程會加建一部升降機,在2023年1月動工,預計今年11月完成。目前漏水的是天橋底一條消防喉管,雖然與工程無關,但應該是橋面消防街井因工程取水,卻由於設施老化不堪水壓,由街井湧出水再經老化的消防喉管,如水槍般噴灑出來。 漏水不但影響街坊,就連地盤工作的工人也忍不住向《一線搜查》投訴。地盤工人:「經過時,那些水水壓有時會很大,會去到那邊,水花很大,很影響我們。」工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4日
一線搜查|「電動篋」出沒注意 直踩馬路如同冇王管 轉彎易反車、恐變移動炸彈?
每逢暑假,很多家長都會小朋友去旅行,近年就興起一種電動行李箱,不少人會騎在上面在馬路、行人路左穿右插,都可見到它的身影,但如果不當使用分分鐘為帶來道路危機。 馬路騎坐電動行李箱屬違法? 近年這款可騎坐的電動行李箱頗受市民歡迎,在馬路、行人路,以至港鐵大堂都可見到它的身影。有律師表示在行人路騎行行李箱或會違反法例。律師梁永鏗:「這類行李箱可以稱為電動可移動工具,現時來說使用所有類似工具均屬非法,因為它結構如同一架車輛,在馬路上行走需要『三保』以及車牌,沒有第三者保險最高刑罰可罰款一萬元及監禁一年。如行人路駕駛最高可罰款兩千、監禁三個月。」 這類電動行李箱大部分可載重逾100公斤,平均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13公里。另外,在社交平台上不時見到有人使用電動行李箱跌倒,或用它來拉動其他重物。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青衣分校工程系署理副主管杜政諾指,若以65公斤重量為例,如果速度是每小時13公里,若發生撞擊就有如被40至50包五公斤重的白米壓著。他又指若然拉著重物的話,本身的質量就會增多、危險性就更高。 電動行李箱用咩電池? 會否容易過熱、爆炸? 多款行李箱亦標榜用家只要拆除電池就可上機,但因為早前多宗行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4日
一線搜查|半山「的色」垃圾站爆滿 居民拒改陋習淪惡臭坡 清潔工呻奇怪:滿都要掉
《一線搜查》發現半山列堤頓道垃圾收集點,因為位處山坡、空間有限,令大型垃圾收集箱一字排開放置行人路,而頻頻造成惡臭及衛生問題。無論居民怎樣投訴、議員怎樣反映,垃圾站的「臭」至今仍是一班街坊的夢魘。 垃圾箱放行人路 天氣熱加重臭味 現場可見,在不足一米寬的行人路上擺放著很多垃圾收集箱,剩餘位置只勉強夠兩人行過,右手邊已經是斜坡,令居民「避無可避」。中西區區議員施永泰表示收集站依斜坡而建,區議員指不但工人上落困難,有時會堆積垃圾,影響衛生,「外判工人有時清潔用具放置山坡,以及部分人將大型家居垃圾棄置此處,再加天氣熱就令到氣味惡化。」他又稱垃圾車平均每日來一至兩次收集垃圾,但現場馬路屬雙線行車,當有垃圾車停泊時,巴士、私家車等則需越線繞過通行。 山坡上有間小屋用作清潔工休息室以及存放清潔物資,區議員指都要經過向當局一番爭取才建成,但環境不算理想,內裡無冷氣且位置不佳,工人出入時連跑帶跌行落行人路。 工人休息室無冷氣 居民難忍惡臭兜路行 清潔工則稱現場環境較以往大有改善,但居民習慣卻未有改變,「以前山坡環境好差、行到行唔到,而家都改善咗好多,但啲人好奇怪,隨時隨地都將垃圾扔上山坡,我都冇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