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8月推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服務模式 助縮短輪候時間
【有線新聞】白內障手術需求持續上升,醫管局計劃8月起在所有聯網引入「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服務模式」,整合流程增加手術數量,目標每年完成多4,000宗白內障手術,加快病人早日重拾光明。
今年51歲的李女士自2020年起眼睛開始不適,2023年才獲確診右眼患上白內障,但等候兩年仍未獲手術排期,今年6月接到電話告知她可以參與大埔那打素醫院的「高流量白內障手術服務模式」,於7月10日完成手術。李女士:「由我排期到通知我可以參加這個計劃,那時候我的白內障已經開始好深了,還有看東西開始模糊了。我也有問其實我要排多久才可以做到,他們說其實還沒輪到你的。」
醫管局指目前有近66,000宗白內障患者正在輪候手術期,平均輪候時間約3年,但每年有近25,000至30,000宗新症。新服務模式透過優化手術流程,省卻醫生處理文書工作,再篩選出適合和能夠配合醫療指示的病人參與,提高手術室每節的手術量以及節省病人住院時間。
新界東醫院聯網聯網統籌(眼科及視覺科學)楊樂旼:「年紀不可以太大,剛才說了年紀越大白內障就會越熟,希望不會有其他的複雜疾病,因為其他複雜疾病的時間就會有機會影響手術,甚至手術的時間,可以出現併發症,手術後也不需要住院。」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及大埔醫院醫院行政總監冼藝泉:「平時我們用傳統的流程就是一個上午做五個病人,現在就可以做到八個,換算起來減少了60%的時間,做多了60%的病人。」
新模式下,病人須在家自行用眼藥水,節省術前入院的等待時間。那打素醫院截至六月共完成632個高流量白內障手術,醫管局亦計劃在8月開始在所有聯網增設高流量白內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