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高才通|子女來港讀書比率僅37% 孫玉菡:高才有能力有錢有選擇
【有線新聞】「高才通」簽證陸續屆滿,截至上月大約一半人申請續簽,獲批率超過9成。最新統計顯示,當中三分一人並非通常居港,但他們在香港都有工作,而受養子女來港讀書比率只有三成七。 「高才通」2022年底推出,高收入人士或指定高校畢業生在毋須受僱下,可分別獲批三年及兩年簽證。截至上月已有13,678名「高才」簽證到期,有7,394人申請續簽,比率達五成四。連同另外2,305名提前續簽的人,共有9,699名「高才」申請第二輪簽證,當中9,044宗已處理,8,500多人成功續簽,成功率達九成四。 政府統計這批續簽「高才」就業情況,發現他們月薪中位數約4萬元,一成人月薪高過12萬,最頂尖1%月薪達30萬元;不過亦有四成人月薪介乎2萬至不足4萬元,低過兩萬元有5%。商貿、金融及創科是他們最主要的工作領域,大約六成人從事,另外有一成一人做保險行業。 住屋方面有一成三人已經買樓,近半「高才」亦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申請受養人簽證,平均申請1.7名子女來港。三分一人的子女來港讀書,當中三成六入讀資助學校,另外五成人選擇私校、直資及國際學校。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向傳媒簡介時指,香港適齡學童人數減少,收多些「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社區牙科支援計劃|對象擴至無家者 社協料約500人急需服務
【有線新聞】強化版「社區牙科支援計劃」納入無家者為服務對象,截至上月底有逾700名無家者在社署系統登記,社區組織協會估計約500人急需牙科服務。 無家者納入「社區牙科支援計劃」服務對象,政府希望照顧到社區上相對隱蔽的他們。山哥:「五、六年沒有看牙醫,沒有痛、沒有事,它不痛便不理它,做其他事。」范先生:「吃也吃不到,吃東西咬不爛食物。(為何不看牙醫檢查牙齒?)他一定會叫你光顧拔牙,賺錢、賺一筆。」 社區組織協會估計過半數無家者都飽受牙齒問題,平均十年沒有看牙醫,每人平均有3種牙患。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衞東:「但他們都不去治療,基於他們可能沒有錢,或者沒有領取綜援,或不善於尋找牙科醫生預約。最主要牙科較貴的問題,他不知道配假牙要多少錢。」他說這些印象令不少無家者對看牙醫卻步,最終問題惡化、牙齒脫落,亦不會去鑲配假牙。 他估計約500名無家者急需牙科服務,支援計劃除改善無家者口腔健康,亦有助他們重返社區。吳衞東:「當他牙齒處理得好,找工作容易些,和人建立關係信心都大些,都幫到他們。」很多無家者過去一段長時間無接受牙科服務,吳衞東相信要由社工先跟進,再鼓勵他們接受治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天文台:料今年或仍有2至5個熱帶氣旋襲港 全年總數屬正常至偏多
【有線新聞】天文台最新評估,今年餘下時間仍會有多兩至五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屬正常至偏多。 今年至今已有五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500公里範圍,要發出熱帶氣旋警告,包括蝴蝶、丹娜絲、韋帕、楊柳及一個在6月未命名的熱帶低氣壓,較1月至8月長期平均值約3.8個為多。主要原因是西太平洋海面溫度偏高,加上大氣環流影響,有利熱帶氣旋形成並靠近本港。天文台最新評估,還可能有多兩至五個熱帶氣旋影響本港,提醒市民於餘下風季做好準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個別學校疑「借殼」辦學 蔡若蓮:高度關注 重申將依法嚴懲違規
【有線新聞】針對個別學校懷疑「借殼」辦學或聲稱提供香港學籍等情況,教育局局長蔡若蓮高度關注事件,重申會依法嚴懲違規情況。 蔡若蓮與學界召開特別會議,了解受養人子女來港升學及學校收取插班生情況。針對近期個別學校被指違規與第三方機構協作的事件,蔡若蓮呼籲業界團結、守護誠信,必須嚴格遵守相關法例。她指香港有充足公營學額以及多元辦學模式,學界應更主動讓家長掌握更多選校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大熊貓|加加得得一歲生日 羅淑佩讚「暴風式成長」 海洋公園:正製作紀錄片
【有線新聞】海洋公園龍鳳胎大熊貓加加、得得一歲生日,邀請了同日出生的小朋友一起慶祝。 加加、得得的大日子怎可以沒有生日蛋糕,十多位與「家姐、細佬」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歲小朋友也來到在海洋公園一起慶祝。劉小姐:「看著熊貓就像看到見到(孩子)在家中周圍爬周圍翻筋斗一樣,與(孩子)一起長大,可以看看他們一起大。」海洋公園說,一對大熊貓現時已經可以自行用碗碟進食,也慢慢能夠消化固體食物,照顧團隊在牠們糞便內發現竹葉纖維。 出席生日派對的還有超過300位市民,二十年熊貓迷當然不會錯過。陳先生:「之前看過三、四十次加加、得得,差不多每個禮拜都來。平日看熊貓就開心,今日有種傳承的感覺,過了一個月兩個月終於都一歲啦。」有派對參加者更自製了宣傳保育熊貓知識的小禮物與現場朋友分享。 出席生日會的文化體育旅遊局局長羅淑佩說,街頭巷尾以至港鐵內都有大熊貓裝飾,與市民分享加加、得得生日的喜悅。「加加、得得出生時只有一百多克,放在手掌上脆弱得怕被風吹走。經過一年成長,牠們現在的體重已過30公斤,是小學一年班生的重量。過去一年,相信大家與我們一樣見證加加、得得健康快樂暴風式成長。」 海洋公園主席龐建貽再次感謝中央及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虎豹別墅將活化作文藝用途 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運作
【有線新聞】虎豹別墅將活化作文藝用途,由非牟利機構接手營運,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始運作。 有89年歷史的虎豹別墅是一級歷史建築,2019年曾活化成虎豹樂圃,舉辦音樂訓練及活動,負責管理的機構2022年宣布停止營運,並交還政府,之後一直由古蹟辦管理,開放予市民預約參觀,至今丟空約兩年半。政府將與本地非牟利機構簽訂三年服務協議,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包括舉辦展覽、電影放映、工作坊及藝術家駐留計劃等,亦會繼續有免費導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口岸爆炸案|法官開始引導陪審團 提醒勿因2019年社會事件被情緒影響判斷
【有線新聞】2020年初明愛醫院及口岸爆炸案,法官開始引導陪審團,提醒他們不要因為2019年社會事件被情緒影響判斷。 多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高等法院。法官陳仲衡引導兩男七女陪審團,提醒他們是唯一「事實裁斷者」,可全權決定是否相信案中的證據,必須達到一致或不少於7比2的大比數裁決。法官提醒陪審團不能因為被告過去沒有被控告的行為而產生偏見,例如計劃從高處投擲汽油彈、管理「家長車」或分發物資等。 辯方在結案陳詞曾經提到「寧縱毋枉」,法官亦在庭上修正說法,認為「宣告無辜者有罪與宣判有罪者無罪釋放,同樣令人憎惡,但前者比後者更值得警惕」,至於案件牽涉多項有關被告容貌及聲音的爭議。法官提醒無論多誠實的人都有「認錯」的風險,過往亦曾經出現無辜者被定罪,因此比對證據時必須特別謹慎。他又提到陪審團可能因為2019年社會事件有情緒反應或對案件感到憤慨,但陪審團的責任是根據證據作出事實裁斷,提醒他們不能受感情影響。 案件審訊已經151天,遠超原訂預留的100天,法官下周一會繼續引導陪審團作出裁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多名議員到北京出席閱兵儀式 立法會秘書處預告9月3日會議取消
【有線新聞】因應多名立法會議員獲邀到北京出席重要活動,立法會秘書處預告9月3日會議取消。 為慶祝中國抗戰勝利80周年,據了解多名港區人大政協及行政會議成員獲邀下月2日赴京參加9月3日舉行的閲兵儀式。立法會原定當日復會,秘書處預告由於多名議員獲邀到北京參加「重要活動」,順延至9月10日開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原定9月內宣讀新一份《施政報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高才通|簽證陸續屆滿 半數申續簽、逾九成獲批 最頂尖1%月薪達30萬元
【有線新聞】「高才通」簽證陸續屆滿,截至上月大約一半人申請續簽,獲批比率逾9成。最新統計顯示,當中三分一人並非通常居港,但他們在香港都有工作,而受養子女來港讀書比率只有三成七。 「高才通」計劃2022年底推出,高收入及指定高校畢業生可以在毋須受僱情況下,分別申請三及兩年簽證,首批13,678名「高才」簽證上月底到期,有7,394人申請續簽,比率達到五成四。連同另外2,305名提前續簽的人,共有9,699名「高才」申請第二輪簽證,入境處已處理9,044宗,向當中8,500多人批出新簽證成功率約為九成四,不獲批個案的主要原因是未交齊資料或文件。 政府統計這批續簽「高才」的就業情況,發現他們月薪中位數約4萬元,一成人月薪高過12萬,最頂尖1%月薪達30萬元,不過亦有四成人月薪介乎2至4萬元,低過兩萬元有5%。 商貿、金融及創科是「高才」最常見的工作領域,約六成人從事這三方面工作,另外一成一人從事保險行業。近半「高才」有為配偶或未成年子女申請受養人簽證,他們平均攜同1.7名子女來港。 勞福局指截至上月「高才通」推出以來收到約14萬宗申請,批出當中11萬宗,近9萬名「高才」抵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荃灣警署有警槍走火 無人受傷
【有線新聞】荃灣警署有警槍走火,無人受傷。 下午3時許,一名男警員在警署內上彈區上彈時,警槍懷疑不慎走火,子彈無射中人。消息指男警於今年1月從學院畢業,現屬荃灣警署軍裝巡邏小隊,佩槍為新款曲尺手槍,事發時有上級在場監督,警方正跟進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警方偵破四宗電騙案拘捕四人 涉款260萬元
【有線新聞】警方偵破四宗電騙案拘捕四人,涉款260萬元。 四名15至33歲男疑犯黑布蒙頭、鎖上手扣,由警員押返警署調查。行動中檢獲現金、手機及疑犯穿着衣物等,警方指一名71歲受害人周二接獲冒認兒子的騙徒電話,聲稱涉及刑事案要交保釋金,最終給了110萬元。警方其後拘捕一名疑犯,經調查再拘捕多三人,懷疑與另外3宗同類案件受害人都是長者。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5日
調查指港人詐騙損失金額較內地、台灣高 惟求助比例最低 促政府設計精準防騙策略
【有線新聞】城市大學調查顯示,港人因詐騙而損失金錢的比例比內地及台灣市民高,但主動報警求助比例卻是最低,學者建議政府和企業等,設計精準防騙策略。 詐騙手法千變萬化,假冒官員、網購陷阱等,「中招」個案也越來越多。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5月至6月在本港、內地及台灣收集超過4,000份網上問卷,超過九成半受訪者表示曾接觸詐騙訊息,被騙並遭受金錢損失的受訪者按比例計以香港情況最嚴重,損失超過十萬港元的人佔五成半,而且在騙徒面前高學歷並無任何優勢。 城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媒體與傳播系系主任及講座教授黃懿慧:「在香港,我們可以看到在教育程度上,出乎意料地研究所程度的,他比較會去回應,也比較容易受到損失。另外反詐知識比較少的也比較容易回應,跟較容易受到損失。」 調查發現港人面對騙徒以催促、「手快有手慢無」、先嚐甜頭等手法,就會較容易上當,而內地受害者往往就受羊群心理影響。調查又發現,曾經回應可疑訊息的香港受訪者中,只有約三成半人會主動報警或求助,比內地及台灣低近16個百分點,網上的反詐訊息比例少過詐騙訊息。 「受騙其實不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我們必須要真正、不要讓沉默來助長詐騙。那麼降低門檻,比如說在社交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