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菲律賓公務船故意衝撞中國海警船 現場畫面曝光
【有線新聞】中國海警指控菲律賓多艘公務船非法闖入黃岩島領海,並故意衝撞中國海警船,中方依法採取管制措施,批評責任全在菲方。菲方則指事件造成至少1人受傷。 中方公布現場畫面,指菲律賓10多艘公務船從不同方向非法侵闖黃岩島領海,中國海警依法對菲方船隻採取喊話警告、航路管制、水炮噴射等管制措施。又指其中有菲律賓船隻多次無視嚴正警告,以不專業、危險方式故意衝撞中方正常執法的海警船,批評菲方蓄意侵權,挑釁行徑性質惡劣,發生擦碰的責任完全在菲方。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電子告票|警方:平台研加入更多功能 包括提出爭議、申請查看執法證據
【有線新聞】警方6月15日起實施交通違例告票電子化,當中八成五告票都成功透過電子方式發送。 警方指電子告票推行後,直至9月7日共發出逾52萬張告票,當中44萬張同時透過電子方式發出,新網頁平台及手機應用程式已經逾10萬人登記,使用人數有近100萬人次。警方指現時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核實告票及繳費,未來會加入更多功能,包括容許司機及車主提出爭議,甚至可申請查看警員執法時拍攝的違例證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投訴警察課首8月接1,451宗須匯報投訴 按年升兩成八
【有線新聞】警方投訴警察課今年首8個月接獲1,451宗須匯報投訴,按年升兩成八。 監警會聽取警方匯報,同期收到的指控有1,779宗,主要來自軍裝,九成六涉及疏忽職守、行為不當、態度欠佳及粗言穢語,當中疏忽職守的指控按年多了兩成三,有過千宗。而嚴重指控有61宗,包括55宗毆打及6宗濫用職權,分別較去年同期分別下跌一成半及六成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8月旅客創疫後單月新高 陳美寶:將與機管局合作拓展航空網絡加大運力
【有線新聞】旅發局公布8月訪港旅客創疫情後單月新高,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出席機場活動時表示,政府會加強與機管局合作拓展航空網絡加大運力。 旅發局公布8月暑假期間,初步統計有515萬名旅客訪港,創疫情後單月新高,較去年同期多16%。而訪港旅客今年首八個月,累計有約3,300萬人次,按年增加12%,其中內地旅客和非內地旅客分別增長11%和16%。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自三跑道系統在去年底啟用後,機場運力提升超過五成,期望擴建後的二號客運大樓在下星期首階段啟用後,可豐富市民和旅客的出行體驗,又透露會與機管局拓展更多航空網絡。 陳美寶:「最近我們聽到很多喜訊,這裡先賣關子,很快我們會與航空公司緊密聯絡,希望可以盡快加大我們的運力,亦都可以旁及一些新興的市場,包括一帶一路,歐美的一些傳統路線,或一些南亞、南美的地方,我們都希望可以開拓我們的航線、航點。」 另外,為慶祝香港機場發展100周年,由即日起到11月8日機管局在機場舉辦「香港機場百年印記」展覽主題,回顧由啟德舊址開始啟用再遷移到赤鱲角的發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內地推出19項措施擴大服務消費
【有線新聞】內地9個部門發文,宣布推出19項措施擴大服務消費。 為更大力度提振消費、擴大內需,商務部、發改委、教育部等部門宣布推出多項措施,包括培育服務消費促進平台,開展「服務消費季」系列促銷活動,支持推出文學、藝術、影視、動漫等領域精品創作。另外會延長熱門文博場館以及景區的營業時間,優化預約方式,放寬中高端醫療、休閒度假等領域市場准入,吸引更多境外人員入境消費;優化學生假期安排,增加旅遊出行等消費服務時間,加大消費信貸支持力度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星薈欠薪結業 準新人追討訂金「摸門釘」 質疑職員當日隱瞞:叫我放心不會倒閉
【有線新聞】鴻星集團旗下專門辦理婚宴的「星薈」懷疑結業,據前經理透露至少有50場婚宴及公司聚餐受影響,有準新人希望能追討訂金。消委會稱收到6宗投訴,涉及總金額逾49萬元,最高一宗金額約10萬元。 和鴻星中菜同一餐飲集團的婚宴酒家星薈傳出結業消息,原訂明年10月設婚宴的羅小姐指,今年4月到酒家試菜時見到門市一直有客人,覺得穩妥。7月鴻星全線結業時,經理安撫指星薈沒問題,與鴻星的合約已中斷。羅小姐:「星薈包括印喜帖服務、加酒水價錢,我們自帶的酒水都是免費,有證婚、都有小吃免費給我們。剛好又見到(有人設婚宴),又可以看到場地,都可以,幾好。當時她(經理)沒有直接講,星薈和鴻星斷約後轉哪間公司,之後我在官網發現原來還是鄧氏家族,如果我知道仍隸屬鄧氏家族,我應會有個後備方案。」 羅小組其後與多名受影響的顧客到星薈試圖追討但「摸門釘」,有準新人感憤怒和失望,質疑酒家職員隱瞞。歐小姐:「黃小姐回覆我叫我放心,星薈不會倒閉,是暫時不營業,管理處亦聽聞星薈有婚宴才營業,因為想減低蝕本支出。我們想取回錢,我們都沒有期望他有額外的賠償,只是想退回訂金。」一班事主來到青衣這間酒家想找星薈負責人,但不成功。 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施政報告|消息:設上億基金支援航天科研 有學者冀有大額、長期財政支援
【有線新聞】施政報告明天發表,消息指當局考慮設立基金支援本港大學的航天科技研發項目,金額以億元計,有學者指現時航天科研所需開支極大,期望政府有大額而且長期的財政支援。 國家近年愈來愈多航天工程有本港大學參與的身影,首位港產載荷專家亦有望最快明年升空執行任務,消息指新一份施政報告會設立基金支援大學的航天研發項目,預料金額以億元計。多間大學現時也有研發航天科研項目,其中科大正研製一款高精度二氧化碳和甲烷探測儀,目標明年升空,負責項目的學者指,政府基金的財政支援對大學相當重要。 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蘇慧:「這個是愈大愈好,所以我期望可能有幾億元,或十億元更多,而且我希望是長期持續的投入。每個航天項目實際上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有的項目是在幾千萬的量級,而像登月這種項目,嫦娥八號都是在幾億,甚至接近10億元的一個項目。」 理大亦曾研製太空儀器,隨「嫦娥六號」協助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採樣,副校長趙汝恒指大學難以獨自承擔科研開支,建議基金全額支援一些基礎科研項目。「例如我們現時與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有很多所謂載荷實驗的研究,這類是偏基礎研究,這類研究適合全額資助。但有些是偏向慢慢產業化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網約車|易志明建議晚上禁止營運:的士生意非常慘淡
【有線新聞】立法會討論網約車規管法案,有議員建議晚上禁止網約車營運。 易志明:「如果市民在高峰時段,在繁忙路段都能輕易揚手召車,香港經濟肯定出現大問題。現在的士晚上生意非常慘淡,如果這段時間多了網約車與它搶生意的話,的士如何繼續生存下去?」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因為人多車多、密集,所以我們都希望能夠做個限額,去訂定總量限制,但同時我們都要兼顧市面召網約車,或者透過網約平台召車時其體驗不會差,又可以方便。」 陳美寶又指,當局計劃讓申請駕駛網約車及的士資格的司機,參與同一筆試,11月起亦會簡化的士筆試減少地方及路線試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方型買餸車「惠己累人」 網傳將軍澳綠Van下封殺令 網民:要用就搭巴士
【有線新聞】近年買餸車款式越來越多,用起來相當方便,但有時可能是「方便自己,麻煩別人」,近日FB群組圖文直指將軍澳有專線小巴(綠Van)貼出通告,禁止方型買餸車登車,引發網民熱議。 稱避免阻塞通道 只容許較薄手拉車仔 據「將軍澳 • 日出康城 | TKO • LOHAS PARK」群組網貼,發貼者指「今日搭小巴見到司機同乘客僵持爭拗,原來小巴而家唔准上四方箱買餸車,買餸嘅街坊留意」。通告中表明因為車廂內空間有限,避免阻塞通道,只容許較薄手拉車仔,「大型行李喼/購物車一律不可上車」。 「見過坐第三排單邊位,但將架坦克車放路中間,啲人都唔知點入去!司機叫佢坐尾位又唔肯。好阻礙人。」、「早就應該,牙牙咋咋阻地方,一個上車成車人唔洗行」,有網民更直指初見正方形買餸車,已經叫做自私車,「因為呢款車摺埋放家好慳位,但打開後佔位多,無論上乜嘢車特別阻到人」、「我用果架都唔會上小巴,只搭巴士,路太窄同埋上落太麻煩」、「用得坐車頭車尾係常識」。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障礙競技100米世錦賽 港將黃敏婷歷史性稱后
【有線新聞】香港障礙競技運動員黃敏婷在瑞典舉行的世錦賽歷史性贏得女子100米金牌。 港隊首次參賽,派出4名運動員,45分鐘內由16強鬥到決賽。紅白衫的黃敏婷冠軍戰鬥美國代表,鬥快完成吊環、高牆攀越等重重障礙。這位港將尾段帶出,以48秒21率先完成,贏得香港首面障礙競技世錦賽金牌,她說感到意外。 黃敏婷:「好開心可以在障礙競技100米世錦賽奪冠,亦是香港首次在世錦賽奪得獎牌、加上是金牌,我們都很意外。希望大家可以留意其他運動員,尤其新一代運動員是非常之強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施政報告|蔡冠深:工商界會配合本港獨特優勢 積極對接國家發展
【有線新聞】有工商界人士舉行國慶酒會,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致辭時指,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公布,工商界會配合本港獨特優勢,積極對接國家發展。 蔡冠深:「明天行政長官將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我們期待特區政府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聯通內地和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角色,助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祖國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6日
內地連鎖餐飲品牌被揭發銷售預製菜 事件持續發酵 有關預製菜安全標準草案將向公眾諮詢意見
【有線新聞】內地有連鎖餐飲品牌被揭發銷售預製菜,事件持續發酵,針對「預製菜」問題,由國家衛健委主導《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將向公眾諮詢意見。 有內地知名博主在網上發文,指有連鎖餐飲品牌旗下餐廳提供的是預製而非即製菜,引發公眾關注。涉事品牌起初否認有問題,並開放分店廚房「以證清白」,但卻遭媒體直播揭發廚房衛生情況惡劣,部分食物的保質期長達兩年。食材是預製品或直接由中央廚房供應,事件持續發酵,涉事企業其後表示會把多款餐品改為門店現做,以釋公眾疑慮。 有分析認為,未必所有消費者都完全反對預製菜,但餐飲門市應公開使用預製菜的標準和情況,增加透明度。內地媒體報道,由國家衛健委主導的《預製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已通過審查,將公開徵求意見。餐飲門店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預製菜,將首次納入信息披露範疇,同時首次提出「不添加防腐劑」等強制性指標。 針對預製菜問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去年發布通知,明確預製菜的定義和範圍,多個地方都有採取相應措施。例如廣東發布《粵菜預製菜包裝標識通用要求》,規定預製菜產品名稱上必須有清楚標示,並且要註明成分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