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
- 資訊節目
- 2025年11月03日
智創未來|北斗產學研
【有線新聞】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在全球交通運輸、農業和災害應急等範疇。有本地科技教育公司,早前帶領15間中小學生到廣州的南粵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參觀,並利用系統編程的機械車,與大灣區的學校競賽,完成多項模擬場景的任務,從而掌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知識及實際應用。
- 有線新聞
- 2025年11月01日
智創未來|中小學生赴穗參觀北斗系統 探索衛星導航科技應用
【有線新聞】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在全球運輸、農業和災害應急等範疇,有本地科技教育公司早前帶領15間中小學生到廣州的研究院,參觀認識這項系統和技術。 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王芷瑩:「(機械)車可以帶東西、可以推,可以自己設計車子。」保良局莊啟程小學學生林景朗:「例如有些天災,那些消防員未必可以自己親身尋找,還可以運用北斗衛星系統,讓消防員可以更加準確以及可以更加快捷地救出人命。」這群學生要與逾20間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學校競賽,執行災區定位、救援、道路清理和物資運送等多項任務,從而認識北斗衛星的科普知識和實際應用。 中國的「北斗」是繼美國和俄羅斯後,第三個成熟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去年中國的衛星導航和位置服務產業,產值逾5,700億元人民幣。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副秘書長武曉淦:「一共現在發到『北斗三號』,我們在空中現在最少有45顆星,這個密度加起來一定是更大更高的,而且我們三個軌道,不同的軌道,完成了不同的任務,對我們的導航經度、緯度都有非常大的提升。」 有份主辦這個學生參觀活動的南粵航空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是國家航天局的直屬研究機構,近年積極為粵港澳青少年提供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25日
智創未來|科技與熱帶氣旋群發研究
【有線新聞】當在一個海洋區域,例如香港所處的西北太平洋,同時出現兩個或以上熱帶氣旋,這現象便稱為熱帶氣旋群發。有本地氣候學者利用氣象科技進行研究,發現熱帶氣旋群發在西北太平洋有減少的跡象,而在北大西洋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25日
智創未來|本地氣候學者研究發現 海洋區域出現熱帶氣旋群發現象
【有線新聞】有本地氣候學者的研究發現在一個海洋區域,出現多於一個熱帶氣旋的熱帶氣旋群發現象,在香港所在的西北太平洋有減少的跡象,而在北大西洋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由港大、城大及復旦大學多名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首創了一個概率模型,透過過往的氣候數據,以及模擬不同的氣候情況,分析計算熱帶氣旋群發出現的頻率,今年8月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 港大地球與行星科學系助理教授席大智:「第一個成果是,歷史上來說,多熱帶氣旋,主要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地區,也就是我們所生活的這個地區。但是我們的研究發現,這幾十年來多熱帶氣旋在北大西洋地區,也慢慢的頻發了起來。相對而言,我們的這個區域,呈現出一個不太顯著的減少趨勢,我們也發現一些熱帶氣旋的群發,它是有內在的物理聯繫的。」 席大智解釋,內在的物理聯繫,主要是受拉尼娜現象影響,令北大西洋地區成為熱帶集旋群集的新熱點。「過去這些年來,我們有所謂的拉尼娜的海溫增暖型,也就是說我們東太平洋地區的增暖,要比西太平洋地區的增暖要來得慢一些,它使得北大西洋地區的熱帶氣旋的數量增多,西北太平洋地區的熱帶氣旋數量減少。」 雖然西北太平洋出現的熱帶氣旋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20日
智創未來|古董車電動化
【有線新聞】減了減少污染物排放,政府積極推動綠色出行,本港電動車的佔比不斷上升。但對於古董車愛好者來說,或許較難轉用電動車。有初創研發可將傳統燃油車改裝為電動車的技術,讓古董車都可以重新出發。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8日
智創未來|有初創研發燃油車改裝電動 保留原有零件度身升級古董車
【有線新聞】有初創研發可將傳統燃油車改裝為電動車的技術,讓古董車在度身訂做之下,升級至以電能驅動重新出發。 1994年的賓利,一輛已經超過30年汽車,當時的科技在今天應用是不適合的。Angus三年前創立一間初創研發出將燃油車改造成電動車的技術,目前他已經成功將這輛古董車改造為電能驅動。Refined Motor Company Limited創辦人Angus:「我們的研發就是一套模組化的電動系統,就可以裝進去任何汽車,包括了一套取得專利模組化高壓電池包、高壓電機,即是高壓摩打以及一部分的控制器,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控制器,譬如說我們的系統內有一個模組稱為4G模組,就把4G卡安裝在內,變相用戶可以好像新車一樣用電話去控制。」 每一輛準備改裝的古董車都需要度身訂造整個升級過程,團隊會盡量保留車輛原有可用的零件在不影響車輛結構的情況下進行改裝。Angus:「現時每輛車進來後,我們首先會做一個評估,了解車輛本身的結構及本身的電子零件,哪些可以保留、哪些不可以保留。下一步我們就將引擎、波箱、油缸所有有關的零件拿走,然後就做一個立體掃瞄,然後就將電池、摩打等零部件去設計及生產,生產完後直接將所有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11日
智創未來|廚餘再生
【有線新聞】近年社會環保意識提高,政府亦積極推動環保政策,但廚餘量仍佔都市固體廢物三成。 有機構就在屋邨商場試行餐前廚餘再生計劃,透過收集商戶的餐前廚餘,交由實驗室餵飼黑水虻,再化為魚糧,組成魚菜共生循環系統。機構又在商場擺活動攤位講解計劃及提供互動體驗,讓市民認識廚餘再生技術,推廣綠色生活。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11日
智創未來|有機構在屋村商場回收餐前廚餘 以黑水虻技術轉為肥料及農作物
【有線新聞】社會環保意識提高,有機構在屋村商場試行餐前廚餘回收計劃,利用黑水虻技術把廚餘轉化為魚糧,回饋社區。 小朋友手上拿著的都是已經過期的包裝食物,用以餵飼黑水虻幼蟲。有機構早前在屯門這個商場設立攤位,讓市民觀察黑水虻消化廚餘的「工作」。商場內多個商戶都參與了餐前廚餘再生的回收計劃,三個半月內已回收近3公噸餐前廚餘,運送至同區的實驗室,透過餵飼黑水虻,轉化為1公噸的農作物及肥料,持有參與商場的機構期望可以把計劃推廣至旗下其他物業。 基匯資本可持續發展總監何婉琳:「第一方面,因為這個概念很創新,也是很有趣的,在商場方面也帶動人流,因為有些顧客也比較重視環保,還對可持續發展有興趣,所以透過黑水虻概念,令我們更明白怎麼做環保工作。第二,在租戶方面,我們間接提供平台給他們減少廚餘和為環保者盡一分力。商場方面,因為這件事就是將租戶的廚餘減少,然後轉化成為飼料,整件事對履行社會責任上也能提供幫助。」 活動亦設有展板講解本港回收廚餘所面對的困難,負責資助這個計劃的機構期望這個方案可以推動源頭減廢。擇善基金會行政總監蘇梅玲:「現在有很多廚餘處理方法,也是儲起一些廚餘在機裡攪碎然後運到其他地方處理,
- 資訊節目
- 2025年10月04日
智創未來|科藝劇場
【有線新聞】藝術治療逐漸普及,透過戲劇、故事創作等能促進思考。 藝發局的藝術推廣計劃,「校園藝術大使計劃」踏入第十七屆,每年每間學校可提名兩位學生,參加一系列藝術活動,其中一個活動「青藝週」,由歷屆大使帶領同學,以創新科技創作互動劇場和藝術展覽,造就跨屆連繫和藝術交流,讓同學認識藝術的多元化,啟發無盡創意。
- 有線新聞
- 2025年10月04日
智創未來|劇團帶領學生以科技融入藝術創作 藝發局:將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
【有線新聞】藝發局早前的一個活動讓中小學生以科技融入藝術,創作互動故事空間,認識藝術的多元化,啟發創意。 拍手,擺動身體,互動體驗裝置就會根據拍手力度或擺動幅度,以電腦生成相應的燈光。表演學生家長詹太:「第一次在劇場行,小朋友可以自由行,小朋友又可以參與其中,例如海浪那些場景,可以走進海浪中。演員會因應小朋友或其他觀眾的情緒變化,做出相應的指引或互動。」 這個蘑菇燈用環保物料製成,而且有聲控功能。第17屆校園藝術大使鄭梓沛:「她一說話蘑菇燈就會發光,要營造比較神秘的效果,氣氛也可以感染觀眾,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當演員說台詞時,觀眾就會看到他的樣子,但當他不說話時那種神秘的黑暗又出來,這個氣氛非常好。」第17屆校園藝術大使張凱婷:「一般戲劇可能很少真的用到燈或投影,但是我們整個團隊,幕前人員反而是用到一些燈,可以自己的手拿著去動,或象徵著一些意義。我覺得可以將這件事帶回學校,STEM這樣東西在多媒體範疇內,原來還有這樣的東西。」 這班由每間學校最多提名兩位再經藝發局委任的藝術大使,來自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在參與一系列藝術課程後,由策展劇團帶領創作出這個互動劇場,展示藝術學習成果。跳樂劇團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27日
智創未來|初創推智能升降機監測系統 預測故障實現預測性維修
【有線新聞】升降機意外不算常見,但一旦出現可能會威脅生命安全。機電署與科技公司合作研發升降機智能監測系統,利用包括人工智能等技術主動識別潛在風險。 升降機使用頻繁,機件容易出現故障或者老化,但傳統維修方式不僅耗時,而且多數是被動應對,難以預防潛在問題。機電工程署機電工程師林志騫:「升降機有沒有得到妥善的管理是會直接影響市民的正常生活和安全。我們希望透過開發智能升降機監測系統,及早發現升降機異常以及運作不良的情況,有效地進行預測性的維修保養。」 這套系統透過安裝傳感器收集即時數據,分析升降機的運行狀態,協助監測平台及早發現異常,提升安全與效率。系統以非入侵方式安裝,可以支援任何品牌或型號的升降機。 機電工程署機電工程師余昊南:「智能升降機監測系統是通過在升降機重要機件的線路,包括『摩打』、制動器、安全線路以及『門摩打』等,安裝非入侵式電流傳感器採集電流數據,以及通過在關鍵位置安裝傳感器測量升降機的位置、位移及速度,24小時實時監測升降機的數據和狀態。」 這個智能升降機監測系統是由林炯康的團隊研發,他說監測系統的成功標誌著香港在機電科技領域上的突破,不僅提升了升降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