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警方下周全港採取行動 針對不專注駕駛及貨車違例 兩地將用無人機協助執法
【有線新聞】本港首七個月有49人在交通意外中死亡,當中電單車司機按年多四成三,警方指主要是危險駕駛導致,最多牽涉貨車,下周起會有全港執法行動,並會出動無人機。 電單車「捐車罅」、衝燈失事,今年首7個月全港發生288宗致命及嚴重受傷交通意外,雖然按年少四成七,但導致272人嚴重受傷,49人死亡。死者當中10人是電單車司機,按年增加四成三;行人有23人,也上升兩成;另外有6人是騎單車人士。導致行人死亡的意外當中各有三成牽涉貨車及私家車,其次是公共小巴,佔兩成二。 港島總區交通部調查及支援組總督察王紀聰:「主要的交通意外成因包括危險駕駛、不專注駕駛及失控。我們仔細分析每一單交通意外,發現這些交通意外極少數是涉及行人失誤,最主要是駕駛者嚴重危險駕駛行為。」 警方特別提到49宗致命意外,有13宗涉及貨車,當中有司機忘記拉手掣,下車後被自己的貨車溜前撞斃,也有私家車無留意路況,直接撞向處理壞車的隧道職員。 警方針對危險駕駛及貨車違例趨勢,下星期起在全港採取執法行動。過去5年共發生10宗死亡事故的荃錦公路及石澳道,會首次出動無人機協助蒐證。 交通總部道路安全課總督察林啟森:「這兩個路段是地域廣闊,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口岸爆炸案|七名被告反恐條例串謀爆炸罪脫 其中三人交替控罪罪成
【有線新聞】2020年口岸爆炸案,8人涉嫌策劃在明愛醫院、羅湖港鐵站和將軍澳尚德商場引爆炸彈,7人被控反恐條例全部罪名不成立,其中3人被裁定交替控罪罪成。另一人被控企圖製造炸藥,陪審團亦一致裁定罪名不成立。 獲判無罪的被告分別坐的士及私家車離開高等法院。第二宗律政司引用反恐條例起訴的案件,原定75日審期,直至第160日,兩男七女陪審團連續四日退庭商議約34小時有結果。八個不認罪被告中,七人被控反恐條例下串謀犯對訂明標的之爆炸,全部獲陪審團一致裁定罪名不成立。屬於交替控罪的《刑事罪行條例》串謀導致爆炸罪,陪審團以8比1大比數裁定何卓為、李嘉濱和張家俊罪成,這項控罪最高刑罰是監禁20年,其餘被告獲一致或大比數裁定罪名不成立。 整合審訊時的案情,何卓為和李嘉濱涉嫌分別租用大角咀兩個單位擺放爆炸品或原材料,亦參與運送炸彈,張家俊就被指製作炸彈遙控器。李嘉濱另因被指謊報地址,被控意圖妨礙司法公正,獲一致裁定罪名不成立。至於單獨被控企圖製造炸藥罪的周皓文,同樣獲一致裁定罪名不成立。 部分被告聽到裁決時微笑,亦有家屬落淚。三名罪成的被告將於下月10日求情,期間會索取他們的心理報告,會額外拿張家俊的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政經CHAT|禁毒專員李基舜、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大灣區禁毒高峰會首在港舉行 禁毒專員李基舜:邀請青年分享、發表聯合禁毒宣言
【有線新聞】禁毒處上月將依托咪酯納入健康校園計劃,讓自願參與的學生檢測,禁毒專員李基舜在本台節目《政經CHAT》強調目的並非要拘捕或懲罰學生,又說會研究壓縮程序,提高學校參加誘因。 禁毒處健康校園計劃推行超過十年,上月將依托咪酯納入自願檢測毒品種類,本學年有268間學校參與計劃,剛剛超過整體中學數量的一半。禁毒專員李基舜在本台節目《政經CHAT》稱一開始只有40多間學校參加,數字已大幅上升幾倍,「你說我滿不滿意,當然我不滿意,我想再多一點,更多學校參與,但其實我們也做了很大的進步。我們未來最主要都是跟學校、家長和學生講解這個計劃目的,說清楚是鞏固他們遠離毒品的決心,不是要來拘捕或懲罰學生,其實我們是幫助、輔導他們。」目前每間參與學校平均每年可獲40多萬元資助教育及宣傳禁毒,李基舜說會研究壓縮申請程序,為計劃提供誘因。 有非政府機構指會利用多種渠道接觸有需要幫助的學生,青協副總幹事陳文浩:「透過我們正在輔導的,有吸毒的年青人,當他知道、感覺到成效時,也會介紹身邊的朋友給我們認識,這是一個『滾雪球』的形式。過去幾年也跟警方和海關有轉介機制,如果他們找到一些販毒或吸毒的年青人,會轉介給我們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入境處搗非法勞工 八內地人收錢攝影、化妝 兩港人涉協助教唆
【有線新聞】入境處拘捕10人,當中8名內地人違反逗留條件,以及兩名港人涉嫌協助及教唆違反逗留條件。 入境處在8月底至9月初分別在迪士尼、迪欣湖以及中環碼頭等地點,拘捕8名內地攝影師和化妝師,涉嫌違反逗留條件,以及兩名港人涉協助及教唆違反逗留條件,年齡介乎19至39歲。他們在主題公園及海濱公園提供隨行拍攝服務,或為舉行婚禮和大型活動客人化妝。入境處檢走被捕人攝影器材、道具、化妝品和智能電話等,不排除有更多人士被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古洞公屋地盤26歲工人墮斃 工權會促交代意外原因 房署副署長慰問家屬
【有線新聞】古洞北一個公屋地盤,一名26歲工人於高處工作期間懷疑失足墮下死亡,承建商向死者家屬致以最深切慰問,地盤將全面檢視安全程序,勞工處調查意外原因。 救護車接報後到達涉事地盤,將傷者送往北區醫院治理,經搶救後證實不治。事發早上10時許,一名26歲模板工人在青山公路洲頭段正興建住宅大廈的地盤,懷疑失足由七樓墮一樓簷篷,頭部重傷離世。房署副署長梁洪偉到醫院慰問死者家屬,但未有詳細交代事件。 工業傷亡權益會要求相關部門盡快查明事故原因,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我們希望要求承建商以及房署盡快進行調查後,交代意外原因,避免再有這些不幸事故發生,並要求相關部門向家屬做好恩恤的安排。」 權益會促請當局檢討工地安全流程,蕭倩文:「建造業由一月至今已經發生最少十宗死亡事故,當中五宗屬高處墮下,看到情況一如以往嚴重,我們要求政府各個部門,無論是最高的特首,勞福局、勞工處也好,應該要一起關注,檢討如何再減少這些意外發生。」 勞工處表示案件已列作工業意外有人死亡處理,正就意外展開調查。 房屋署回覆查詢表示非常關注今次事故,必定會嚴肅跟進,署方已安排與承建商會面,並要求承建商提交詳細調查報告,將加強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油麻地的士撞壆翻側 七旬司機受傷
【有線新聞】油麻地有的士失事翻側,70歲司機受傷。 的士橫臥路中,擋風玻璃脫落。上午十時許,的士沿加士居道往紅磡方向行駛,去到勞資審裁處外懷疑失控撞向路邊石壆翻側,司機手腳受傷,由消防員救出送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工聯會調查:住屋、經濟、時間成生育阻力 陸頌雄倡持續津貼免審查
【有線新聞】有調查指金錢和時間是市民考慮生育的阻力,建議政府和企業提供更多支援。 工聯會訪問了315位46歲以下人士,超過六成受訪者表示4年內不會考慮生育,認為最大的阻力是住屋問題、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超過三成已生育的女性為全職家庭主婦或兼職工作。工聯會指女性平衡事業和家庭有壓力,建議政府提供免審查的持續津貼,企業對產後員工提供彈性上班安排和提供育兒假。 選委會界別(工聯會)陸頌雄:「兩萬元鼓勵生育的津貼,當然要繼續維持每年的津貼,我認為有效鼓勵生育,一個明顯的政策風向,一個完善的鼓勵生育政策,可能是一個投資,但其實也有回報,因為看到經濟都需要可持續的人口支撐。不只靠外來人口補充,很需要本地的年輕一代願意生育。」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口岸爆炸案|陪審團仍未達成裁決 官:毋須對時間感到壓力
【有線新聞】口岸爆炸案,陪審團連續第四日退庭商議,仍未達成裁決。 8名被告由囚車押送到高等法院,法官陳仲衡重申陪審團毋須對時間感到壓力,如果需要重聽涉案語音訊息、庭上證供或翻看證物,可以向法庭提出。兩男七女陪審團周一起退庭商議,曾經要求法官重播第一被告何卓為及第四被告張家俊庭上作供的錄音,亦要求解釋反恐條例下的主要控罪與刑事罪行條例下的交替控罪兩者的分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九三閱兵|學校安排直播 中學校長:引導學生反思抗戰歷史、了解國家現況
【有線新聞】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舉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指大會警示平等相待的重要性。學校亦舉行直播活動,校長期望引導學生對抗戰歷史的反思。 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譚耀宗認為閲兵儀式除了彰顯國家軍事實力,亦警示世人不要散播仇恨,平等共處,避免歷史重演,「歷史警示我們,如果我們不是平等相待,不是和睦共處、守望相助的話,就不能消除戰爭的根源。因為回看當今世界,仍然出現人類究竟面臨和平還是戰爭,是對抗還是對話,是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這個時候提出來我認為特別有歷史意義及現實意義。」 行政長官李家超率領360人代表團出席閲兵,比十年前多了75人,但國家整體參與人數減少,譚耀宗認為反映中央對港澳同胞的關心和信任。 在香港,也有學校安排直播閲兵儀式,有校長表示期望活動能引導學生對抗戰歷史有所反思。香港創知中學校長黃晶榕:「這是活生生的課堂,讓他們親眼看到,無論是軍備或是集體主義精神,或是艱苦訓練,看到今時今日的國家不再是戰時狀態,由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從而引導學生作為中華民族、作為香港特區市民,如何在歷史洪流自強不息,如何參與,引導學生能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西九財赤續增 陳智思:賺錢非文化藝術目標 企業創新求變要靠自己
【有線新聞】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上年度收入減少一成八,營運赤字增加超過三成,董事局副主席陳智思強調西九並非以賺取收入為目標,又說市道疲弱影響整體氣氛,各行各業需要自己創新求變。 西九文化區2024/25財政年度訪客人次及活動數目持續上升,但面對市民和旅客消費習慣改變等挑戰,全年收入只有8億7,100萬元,跌18%,企業對客戶和企業對企業收入均有所下降,營運赤字增加逾三成至7億6,900萬元。董事局副主席陳智思強調西九並非以賺取收入為目標。 陳智思:「香港整個西九模式,由第一日開始都是想以商業活動來補貼文化設施,只不過是時差方面商業收入未到位。(主持:我們走現在的一套有沒有將來?)有,不過當然大家要記得,文化藝術是投資,大家不要期望文化藝術本身是賺錢的,當然不要蝕太多。」他又指外國的文化設施都靠大型基金或政府補貼等方式支持,西九短期內可以透過拍賣品儲存、評鑑等文化新產業開拓收入。 身兼團結香港基金主席的陳智思又說市道疲弱影響整體氣氛,加上地緣政治因素,企業需要自己創新求變,「因為政府都不是營商的,如果大家期望政府教你面對轉型,你就肯定會被淘汰。政府不會教你 ,政府是一個平台,最終要靠自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4日
建造業失業率達7.2% 商會冀工友「一專多能」 工會:絕大部分工種不需外勞
【有線新聞】建造業最新失業率達7.2%,商會指工人須學習更多不同技能,以提升競爭力。工會就質疑本港開始沒有新工程 ,屬前期工種的工人開始受影響,認為政府應精準評估輸入外勞的需求。 近年香港私人工程量減少,加上引入不同施工技術,建造商會指年紀較大以及低技術勞工競爭力較低,難免首當其衝受影響;加上香港輸入的外勞多為熟練工人,普通工人容易被取代,現職工人須提升工作能力,否則面臨被淘汰危機。建造商會會長廖聖鵬:「(組裝合成法)對釘板及紮鐵工人的需求減少,但就用另一角度看,對於組裝吊運及操控員的需求更大。業界鼓吹一專多能,即每個工人學多一兩種技能,因為建造業有超過100個工種,施工程序及市場需求都有不同變化。如果每個工人只熟練其中一種,當在環境不理想下會較容易面臨更大就業壓力。」 工會指外勞增加會降低本地工人流動性,即使政府工程量增加,都不能彌補私人市場的流失情況,建議政府精準評估輸入外勞需求。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現時陸續前期工種受影響,未來亦沒有新工程,基建都會受影響,要用去年及當今數據,究竟市場上是否仍然需要輸入外勞。相信某些工種需要,例如特種鋼燒焊,實際真是缺人就輸入,須精準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