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梁振英指人才家庭大多沒落戶 孫玉菡:以數據說話 人才子女是香港生力軍
【有線新聞】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早前指本港私樓入住量近年變化不大,說明絕大多數人才家庭沒有落戶香港。勞福局局長孫玉菡不點名回應,解釋是因為本港20至34歲年齡層人口下跌。 孫玉菡用「以數據說話 招攬人才效益顯著」為題在社交媒體撰文,指現時已有超過22萬名人才抵港,受養人逾10萬名;他指出本港20至34歲人口在10年間急跌約24萬,至去年只有約115萬,這年齡層人口下降令本港住宅需求減少。孫玉菡解釋住宅物業空置率大致不變,正是「搶人才」帶來了新客源,形容是「幸保不失」,又說外來人才帶動住屋需求,私樓租金指數近年升逾一成。 另外,孫玉菡認為外來人才扭轉本地勞動人口跌勢,2024年30至44歲的勞動人口較2022年累上升1.7%,比整體勞動人口同期0.3%的增長率更快;而六成人才受養人為他們18歲以下的子女,孫玉菡指他們是香港未來生力軍,有望改善人口結構,形容「搶人才」措施是「育才」的長線投資。 高才通首批簽證上年12月底起陸續到期,勞福局指續簽情況相當理想,未來兩星期內會公布相關統計數字。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啟德體育園「五行童樂園」啟用 設沙池、十米塔 以五行劃分主題
【有線新聞】啟德體育園「北斗園」戶外運動遊樂區開放公眾使用。 啟德體育園行政總裁莊澤基、九龍城區議員張景勛等出席開幕儀式。新開放遊樂區包括「五行童樂園」,佔地超過4,300平方米,有超過10米高的遊戲塔,為傷健兒童設計的沙池及彈床,還有攀石牆、滑索等,以五行「金、木、水、火、土」劃分五大主題區。遊樂場朝九晚九免費開放。 啟德體育園行政總裁莊澤基期望能夠透過戶外遊樂場推動社區健康發展。莊澤基:「目標培養孩子們天馬行空的創意,鼓勵孩子們進行體能鍛煉,並培養必要的社交互動。我們希望孩子們在一個精心打造的安全環境中挑戰自我、結交新朋友、解決問題,並在玩耍的快樂中盡情放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五旬男染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命危 醫生:疫情後感染呈上升趨勢
【有線新聞】一名57歲男子感染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情況危殆。本港至今累積8宗個案,有醫生說全球疫情之後感染有上升的趨勢,呼籲市民注意衛生。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會長關日華:「部分人士我們稱為無徵狀帶菌者,在我們鼻腔、鼻較後位置藏有細菌,是不會發病,如果這些人有行為,例如咳嗽、流鼻水,又沒有妥善清理、處理,分泌物附於一些表面,就會傳染給他人。如果沒有用任何抗生素,或者抗細菌治療,細菌可以在鼻入面很長時間,直到抵抗力差,病徵才會發出來。發病到病情轉差甚至到死亡,時間可以很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摘星借殼風波|崇正中學校監:與「摘星」無關係 九年前已失學校控制權
【有線新聞】崇正中學辦學團體為崇正總會,校監說總會九年前已未能控制學校,正為學校控制權跟對方打官司,強調總會與「摘星」無關,計劃報警跟進。 崇正中學校監黃華安:「學校目前不讓我們進入,正在打官司、不准進入,我們崇正總會怎會知道,現在報道出了才知道,我們跟他正在司法訴訟,暫時不想透露太多。『摘星』跟我們完全無關,與崇正總會無關,有人強行處理。」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摘星借殼風波|聲稱香港校區收生 深圳摘星教育:僅宣傳代理崇正中學招生
【有線新聞】深圳「摘星教育」涉嫌違反教育局規定,聲稱在崇正中學設「香港校區」招收中四、中五學生,「摘星教育」最新澄清沒有此事。 深圳「摘星教育」透過微信澄清只是代理崇正中學招生,亦只限於深圳宣傳,沒有在香港宣傳或招生。截至目前為止,未為崇正中學錄取任何一位學生,又說崇正中學計劃招收的學生均在崇正中學校址上課,教師均是崇正中學老師。 教育局日前回覆查詢稱正採取適當執法行動,聯絡崇正中學負責人交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基孔肯雅熱|食環署到花墟滅蚊 商戶做防蚊措施 稱不擔心:怕就要回家睡覺
【有線新聞】本港錄得四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食環署去到太子花墟巡查並噴灑滅蚊劑,署方指已加強全港防蚊滅蚊工作,以及在患者住所一帶調查病媒。 食環署人員早上在花墟一帶草叢噴灑滅蚊劑,又執走枯枝、枯葉。署方說花墟屬高風險地方,留意到有積水的機率高,人流亦較多。食環署潔淨及防治蟲鼠組總監鄺德慧:「一直以來食環署都是以環境防治為主去做防蚊、滅蚊工作。蚊的成長周期有四個階段,包括蚊卵、幼蟲、蛹和成蚊,其中三個階段都需要在水中成長,所以消除蚊患需要去除積水。」 有商戶稱不擔心附近蚊患情況。花墟商戶馬先生:「不能怕這麼多,這麼怕要回家睡覺休息。(記者:開店的防蚊措施?)用清潔劑、消毒水周圍拖一下,有破爛的東西就棄掉。很難說的,我們的貨品有泥,乾的關係不大,濕的差一點,蚊多數在大自然,店舖人多會少一點。」 至於輸入個案患者住所,食環署會在250米範圍調查病媒。鄺德慧:「病媒監察工作持續22天,根據衞生防護中心指示和通知,繼續做病媒監察,就個案出現過在這些地方,也會是高風險地方,不會這麼快就減低工作量。如果見到有積水,引致蚊患的地方我們會處理。不能即時處理的,我們會施放幼蚊殺蟲劑,或者立即通知相關部門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暴雨|熱帶氣旋「楊柳」料移向台灣 天文台:AI對颱風強度預報仍偏弱
【有線新聞】天文台預料在關島以北的熱帶氣旋「楊柳」未來數日會向台灣一帶移動,有機會移向福建及廣東沿岸。天文台指目前人工智能模型對颱風強度預報仍有待提升,但在捕捉過去一周的大暴雨,表現比傳統預測準確。 過去數天為本港帶來惡劣天氣的活躍西南季候風已逐漸緩和,加上高空擾動遠離,廣東沿岸驟雨減少,天文台預告本港未來一兩日將迎來晴朗酷熱的天氣。天文台指位於呂宋附近的低壓區未來一兩日進入南海,並維持較弱強度,下週初為南海北部帶來驟雨。至於關島以北海域的低壓區已發展為熱帶低氣壓,該熱帶氣旋命名「楊柳」,會採取偏西路徑移向呂宋海峽至台灣一帶,隨後路徑及強度仍存在變數。 現時天文台使用多款電腦預報模式,預測的熱帶氣旋路徑及強度有分歧。天文台指人工智能電腦模型的誤差大約300至500公里。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何宇恒:「熱帶氣旋路徑預報似乎比傳統更好,但對颱風的強度預報明顯地偏弱,即是做不到強颱風的強度預報,這是將來需要,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天文台早前使用AI系統「風烏」提前一周捕捉一道東西走向雨帶,將覆蓋廣東沿岸地區,認為AI對大範圍形勢預報比傳統天氣預報模式好。何宇恒:「雖然人工智能模式個別的預報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外判邨僅發信處理冷氣機滴水 議員楊永杰:因無扣分權 冀改善工作指引
【有線新聞】申訴專員公署調查發現,由房署外判管理的屋邨多以「提示信」處理冷氣機滴水投訴,難以解決問題。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外判公司欠缺啟動「扣分制」的權力,建議改善工作指示。 現時約三分之一屋邨由房署直接管理,其餘三分之二是「外判邨」,由房屋署聘任的外判服務承辦商承辦物管工作,當中包括處理租戶冷氣機滴水投訴。申訴專員公署主動調查發現就每宗滴水投訴,「外判邨」平均發出兩封提示信,數目是房署「直管邨」的十倍以上。 有議員指出外判邨欠缺系統化紀錄,前線人員亦未必清楚投訴情況。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議員梁子穎:「直管邨當中,房屋署另外在合約中有『樓宇監督』。『樓宇監督』是在保安當中如果工作表現較好,會引入在樓宇監督內,所以工作成效較大。最大問題是外判邨沒有這個制度,要靠管理公司外聘管理員,究竟保安公司有沒有清晰處理冷氣機滴水情況?」 房署對於外判管理的屋邨欠缺清晰指引去啟動扣分制,變相削弱提示信的阻嚇性。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委員楊永杰:「是管理公司同事按照合約和其他法例,沒有直接權利、直接方式處理,唯有可以發出勸喻信。如果做這個(啟動扣分制),要交給房署直接處理,所以操作層面上相對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8日
暴雨|天文台AI「風烏」提前捕捉雨帶 預測更準確、惟分布預報有局限
【有線新聞】本港過去一周迎來大暴雨,天文台使用人工智能電腦模型「風烏」,提前一周捕捉雨帶發展,指人工智能部分預測表現比傳統準確,但對預測雨帶分布仍有局限。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何宇恒:「人工智能天氣預報模式對未來10日大範圍、大尺度的天氣預報表現,例如西南季候風的強度、高空擾動的位置、高空輻散的程度,對大範圍形勢預報已經達到甚至比傳統天氣預報模式好。雖然人工智能模式個別的預報,是次對降雨具體空間分布的掌握未必完全準確,例如『風烏』曾經有早期預報說最大的區域集中香港東面,總體來說,也能較早為大雨提供預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7日
暴雨|大埔新娘潭路山泥傾瀉路段 晚上恢復單線行車
【有線新聞】大埔新娘潭路,暴雨期間因山泥傾瀉而封閉的路段恢復單線行車。 來往大埔墟與烏蛟騰的20R專線小巴營辦商晚上在重開的路段進行測試,周五清晨頭班車起恢復服務。 這段新娘潭路位於新娘潭燒烤場以南,日前因山泥傾瀉塌陷而要全線封閉。路政署連日加固斜坡及復修路面後,晚上10時左右重開一條行車線及行人路,實施單線雙程行車。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7日
基孔肯雅熱|防護中心致函全港醫生 提醒須呈報住安達邨、利東邨及曉峰園病人個案
【有線新聞】衞生防護中心再向全港醫生發信,指有臨床表徵的病人如果住在有輸入病例的觀塘安達邨、鴨脷洲利東邨及青衣曉峰園,即使最近沒到訪基孔肯雅熱爆發地區,亦要向中心呈報。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7日
基孔肯雅熱|嶺大研智能蚊患預報系統 將於房協三港島屋苑試行
【有線新聞】基孔肯雅熱入侵本港,嶺大有團隊研發智能蚊患預報系統,逾50個監測點數值顯示近日蚊患高危,要加強滅蚊工作。 這座智能滅蚊燈結合了滅蚊燈、氣象站,收集氣溫、濕度和蚊子數量等數據,能結合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預測未來三日蚊患趨勢,亦比食環署誘蚊器指數的兩星期監察期更實時。 房協率先在觀龍樓引入試用,房協總經理(保養)張仁貴:「一般屋苑、屋邨也有滅蚊燈,我們當然也有,但純粹是殺滅蚊患,這個系統會有數據幫助我們作出調整。一些灑蚊油工作,恆常一個月做一次,但因為數據指數最近較高,就可以加密灑蚊油時間,將蚊患指數立即降低。」 未來三個月房協會在北角健康村和大坑勵德邨新增監測點。 過去一個星期不斷下雨,在這個監測點全日滅蚊數目只錄得雙位數,但這一天放晴,截至下午3時半,已經殺滅了逾250隻蚊。 系統由嶺大團隊研發,希望為屋苑提供更精準蚊患數據,例如8月1日指數急升,便可即時加強滅蚊工作。嶺大科學教研組主任及副教授王沛欣:「天文台的氣象站數據與個別屋苑始終有偏差,天文台數值對一般屋苑稍為缺乏熱島效應問題。」 項目早前獲政府創科基金,以及私人企業資助330萬展開先導計劃,已在全港安裝逾5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