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金百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28日
財金百科|下沉市場
【有線新聞】內地電商平台京東近日於河北開設全國首家折扣超市,開業兩日吸引逾10萬客流量,下沉市場的發展潛力再度引起關注。 「下沉市場」泛指三線以下的城市,2023年人口規模近九億,佔全國總人口逾六成,貢獻約三分之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亦逐步成為內地消費領域主力。 下沉市場消費者特點包括消費群較分散、對價格相對敏感,著重性價比、以及注重消費體驗,較偏好到門市購物等。因此企業進入市場前要謹慎制定市場布局及定價策略等,也不能完全複製一、二線城市營運模式至區內。 搶佔下沉市場的案例包括連鎖茶飲店蜜雪冰城,公司在2006年首推1元雪糕產品,以低價、薄利多銷策略進攻三、四線市場,再將業務版圖滲透至更低線城市。在逾4萬間門市中,逾五成半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 諮詢研究機構沙利文報告指,今年底中國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望突破2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下沉市場貢獻近八成,即逾20萬億人民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4日
財金百科|米蘭加入聯儲局將加劇局內矛盾?!
【有線新聞】庫格勒提早離任聯儲局理事,特朗普隨即提名白宮經濟委員會主席米蘭暫代理事職位,試圖增強他在聯儲局局內的影響力。 米蘭被外界視為特朗普在經濟戰略上的「軍師」,最廣為人知的是他在上年11月、特朗普剛當選美國總統時發表的「重構全球貿易體系使用指南」,獲特朗普用於關稅政策的藍本,並引發「海湖莊園協議」的熱烈討論。這份41頁的報告提出四大戰略,包括重新制定貿易規則、協調貿易夥伴將貨幣升值、要求海外美國國債持有者更換超長期債券,另外透過主權基金增強本土產業發展,意圖解決美國三大結構性矛盾,包括美元被高估、產業競爭力衰退,以及美國在全球承擔過重責任。 若果米蘭成功進入聯儲局,分析認為會帶來鮮明的反對傳統政策的聲音,聯儲局局內普遍擔心關稅會推高通脹、削弱經濟,導致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局面,對減息猶豫不決。不過擁有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米蘭就對此有相反觀點,認為關稅不會顯著影響整體物價或消費者對未來通脹的預期,即使部份商品價格上漲亦只會屬短暫,反而特朗普的宏觀經濟政策整體上能夠「去通脹」。 若果米蘭能夠說服更多聯儲局官員認同他的論點,或將會令局內分歧加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13日
財金百科|英特爾CEO:陳立武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點名要求英特爾行政總裁陳立武立即辭職,聲稱他與中國的商業聯繫,存在利益衝突。事隔不足一周,特朗普與陳立武會晤後態度有所改變,既形容會面非常有趣,亦稱讚他的成功及崛起是驚人故事。 1959年出生於馬來西亞的陳立武,在1987年創立創投公司,主要投資在美國同亞洲的半導體,福布斯曾形容他是亞洲創投先驅,亦於2022年獲得半導體行業協會最高榮譽的獎項。在2022至2024年,他曾在英特爾工作,今年3月回歸公司出任行政總裁,是公司歷來首位華人CEO,肩負帶領英特爾走出財務困境。 不過上任後不久已有報道指出,他透過創投公司於十多年間向數百間中國先進製造及晶片公司投資至少2億美元。雖然英特爾董事會表態支持陳立武,不過,背後隱憂亦不容忽視。有傳他與英特爾部分董事會成員於核心戰略問題存在分歧,例如英特爾是否應該繼續從事晶片代工業務,還是完全退出有關業務。 陳立武近日擬集資收購人工智能公司,亦受董事會成員阻撓。分析關注事件為英特爾轉型之路增添政治因素,將會變得複雜、艱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8月06日
財金百科|內地政府債徵增值稅有三大好處?!
【有線新聞】內地由8月8日起新發行的國債、地方債,以及金融債券獲取的利息收入,將會恢復徵收增值稅,一般機構投資者將要繳交3%至6%的增值稅。投資成本增加,內地債市「資產荒」的情況會否因而出現逆轉呢? 分析認為,恢復增值稅背後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是增加稅收,紓緩政府財政收支的壓力;其二是內地債市已達一定的規模,發展趨向成熟,無需再給予稅務優惠支持;其三是有望緩解債市過熱、利率過低的問題,增加人行以買賣國債用作調整貨幣政策的彈性。 至於對內地債市的影響,現時市場上的政府債連同金融債規模超過130萬億人民幣。由於現有的舊債仍可免稅會更為吸引,短期內新債與舊債之間的息差預計將會拉闊,出現新舊債券「雙軌定價」。另外,市場在資產配置上或者會調整購買相關債券的比重,例如銀行購入相關債券會考慮到需要繳納6%增值稅的影響。內地券商估算收益率可能會減少9至14個基點。 市場亦都關注暫免了近17年的儲蓄存款利息稅會否亦會恢復徵收。內地在1999年開徵存款利息稅,稅率高達20%,到2007年為鼓勵儲蓄、下調到5%,再到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海嘯,中央決定暫停徵收。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31日
財金百科|熊貓債
【有線新聞】2005年10月第一隻熊貓債誕生至今已有20年,在中國低的融資成本及國際機構對人民幣的需求上升的背景下,熊貓債愈見旺場。 早前亞投行發行的兩年期熊貓債券創下最多機構參與紀錄,大行摩根士丹利早前亦進軍熊貓債市,成為首間美國公司發行熊貓債。首隻熊貓債是亞開行發行,截至7月下旬累計654隻熊貓債誕生,規模逾1萬億元人民幣。 境外機構在另一個國家發行以發行地貨幣計價的債券,就是「外國債券」,通常以發行地的特色命名。所以境外機構在中國內地以人民幣發行的債券,統稱為「熊貓債」。 熊貓債之所以成為國際資金「寵兒」,主要受惠中國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息差倒掛,以中美10年期國債孳息率為例,2022年中開始,中國債息低於美國,現時兩國的息差超過2.5厘,變相提升了境外機構以人民幣資產融資誘因。 繼去年熊貓債發行量創新高後,德意志預計今年發行規模可達1,610億元人民幣,加上機構債券到期置換需求,估計總發行量將再破紀錄,有望升至約2,230億元人民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30日
財金百科|內地「價格法」成法律武器打擊惡意低價競爭?!
【有線新聞】為搶佔市場、內地外賣平台推「零元購」等補貼,引致亂象叢生。官媒不斷發聲、試圖透過輿論平息惡性競爭之際,「價格法」亦剛好在這個時候作出修正的諮詢,特別在打擊低價傾銷行為上能夠「有法可依」。 「價格法」在1998年推出以來首度作出修訂,在過去的27年,互聯網平台等新經濟、新行業生態以及新營運模式不斷湧現,「價格法」亦是時候「與時並進」。其實相關的修訂在2023年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之中,由國家發改委以及市監總局成立修法工作小組起草修正草案初稿。 今次修正草案共10條,主要涉及三方面,最為外界關注的就是「不正當價格行為」相關條款的修訂,尤其是有關「低價傾銷」的規定。修正草案將低價傾銷的適用範圍從「商品」擴展到「商品和服務」,規範對象除了「經營者」本身之外,還新增了「強制其他經營者按其定價規則低價傾銷」的行為。 修訂清楚地界定低價傾銷的兩個核心要素,手段、即是以低於成本傾銷,另一個是目的即是排擠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修正後可以監管執法提供了有力支持。分析認為「價格法」修訂後將與「反壟斷法」以及「反不正當競爭法」互相協同,建構起更全面的市場監管體系,有助於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4日
財金百科|中國旅遊業有望成全球之冠?!
【有線新聞】新冠疫情過後,內地消費模式出現改變,由追求物質轉為更重視生活體驗,令到旅遊度假等消費成為新趨勢。旅遊產業對經濟帶來的貢獻日益重要,世界旅遊業理事會更預測中國在未來十年內旅遊業收入會超越美國,成為全球之冠。 根據他們的2024年報告排名旅遊業對經濟的貢獻,中國排名全球第二,規模比第一位的美國少1萬億美元左右,但比第三的德國超出一倍有多。理事會另一份研究報告指,2024年、旅遊觀光為全球經濟帶來近11萬億美元的貢獻,比2023年增加8.5%,並已經超越疫情前的規模,相較2019年的高峰仲要多6%。增長地區主要來自美國、中國及德國,整體產業規模相當於全球GDP的一成,聘請的員工、接近3.6億人。 理事會預計今年產業規模會進一步增加到11.7萬億美元,佔全球GDP比重、擴大至10.3%;預測未來十年,規模會達到16.5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11.5%,並相當於每年平均增3.5%,高於全球經濟預測的2.5%;行業職位會增加到超過4.6億個,相當於全球每八個職位就有一個與旅遊業相關,反映推動旅遊發展成為帶動經濟及就業不可或缺的一環。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3日
財金百科|港股T+2結算期
【有線新聞】港股交易實行T+0制度,即市場俗稱的「即日鮮」交易。不過,交收結算方面就是採用T+2制度,假設周三買賣股票,在交易後兩個工作日,即是周五才完成資金和證券交收。 這個股票現貨市場T+2結算期1992年起採用,不過近年來全球許多市場已轉向或正在考慮轉向T+1或更短的結算周期,例如印度2022年至2023年分階段過渡至T+1;美國等美洲市場就於去年5月轉至T+1;預計到2027年10月,歐洲經濟區、英國和瑞士市場都會實行T+1結算。有統計數據預測,2027年全球約八成八股票交易會在T+1或更短周期内完成結算。 推行T+1可謂有利有弊,好處包括降低市場風險、與國際市場接軌,亦可以提升資本效率。以美國市場為例,推行T+1後,結算所保證金就減少超過兩成。 不過券商同時間亦要面對營運模式改變等的挑戰,至於一般香港散戶或機構投資者預計的影響就較細,反而落實T+1沽貨者可加快套現。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港股國際機構投資者佔比相當高,基於時差關係,假若股票結算縮短至T+1,國際機構投資者要留意交易後流程緩衝期減少,亦要確保外匯交易適時進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7日
財金百科|50%銅關稅打擊「美國製造」?!
【有線新聞】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8月1日起對進口銅徵收50%關稅,消息隨即刺激紐約期銅抽升,價格更創出歷史新高。 特朗普明言銅涉及國家安全的重要資源,需要重掌行業主導地位,但大加關稅就為重振美國製造業蒙上陰影,因為美國有一半消耗的銅要依賴進口。美國本土製造業例如家電、汽車及晶片,將要承擔更重的材料成本,而全國電網維修都需要大量的銅,關稅令營運成本轉嫁的話都會加重企業同家庭的用電開支。 美國是銅的淨進口國,據上年統計的數字,國內消耗的精煉銅高達一半要來至進口,當中智利是美國精煉銅最大的供應國,佔美國進口精煉銅總額的七成,之後就到加拿大同秘魯。白宮表示過,美國本身擁有大量的銅儲備,只是冶煉同精煉設施的產能明顯落後全球同業,導致供不應求,要依賴進口精煉銅。而美國本土生產的精煉銅有超過三分之二的產量是來至亞利桑那州,其餘就位於猶他州、新墨西哥及內華達州,總產量不少,是全球第五大的銅生產國。 而中國在全球銅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就愈來愈重要,據統計,過去五年全球新的銅礦規劃投資有550億美元,中國就佔了當中近一半,估計自2000年以來全球冶煉廠的增長有四分之三來至中國的貢獻。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6日
財金百科|熱浪危機
【有線新聞】氣候變化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與強度,影響日常生活之後,大家又有沒有計算過對經濟構成的打擊多大呢? 熱浪迫人,歐洲10多個國家發出溫預警,埃菲爾鐵塔「曬至變形」,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及希臘熱門度假勝地克里特島等均發生山火;中國多地亦出現罕見早發高溫,水泥路更出現「熱到爆」。 安聯研究院指出,一天氣溫超過32度的極端高溫造成的影響相當於罷工半日,體力勞動能力會下降約40%;當氣溫達到38度,體力勞動能力大減三分二。安聯研究院估計,熱浪將導致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0.6個百分點;對歐洲各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介乎0.1至1.4個百分點;對美國經濟影響0.6個百分點;而對中國的影響則有1個百分點。 中國上次區域性高溫出現在2022年,持續約80日,當年6月中至8月底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同期最高,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偏強偏大及拉尼娜現象等影響,多地實施限電措施。國家應急管理部指出,旱情高峰期全國逾5,200萬人次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到512億元人民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財金百科|王興興幫助推動本港機械人經濟?!
【有線新聞】宇樹科技創辦人王興興成為香港特首顧問團成員,他2023年入選《財富》中國40位40歲以下商界精英,來頭有多厲害?要數今年央視春晚,憑跳民俗舞蹈「扭秧歌」爆紅的機械人就是他的傑作。 1990年出生於浙江寧波余姚市普通家庭,小學至初中已嘗試製作風力汽車和渦輪發動機,2009年考入浙江理工大學機電專業,大學畢業後加入著名無人機生產商深圳大疆創新科技,工作兩個多月便辭職創業。2016年創立宇樹科技,數年間公司規模迅速擴大,員工人數逾1,000,年度營業收入已超10億人民幣,成為「杭州六小龍」之一。他更受國家器重,今年2月國家級民營企業座談會上坐在中心位置並有份發言,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在會上勉勵王興興,稱他是會議上最年輕的,國家創新需要年輕一代貢獻力量。 宇樹科技亦躋身獨角獸行列,6月完成7億人民幣C輪融資,由中移動、騰訊、阿里巴巴、螞蟻集團等共同出資,融資後公司估值約120億人民幣。公司亦為上市作準備,近期易名為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認為股份制改革是為上市鋪路,王興興早前稱有可能到香港上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9日
財金百科|百年老牌地捫食品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有線新聞】本港超市隨處可見、有近140年歷史的罐頭食品生產商地捫食品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主要受消費者消費模式的轉變、借貸成本上升及疫情後庫存過剩等問題困擾。 美國破產法第11章容許企業在不清算資產及法院監督下繼續營運,公司提交至美國破產法院的文件估計負債最多100億美元,公司將出售資產及債務重組,目前已與銀行達成重組協議,並獲債權人承諾提供逾9億美元融資,當中包括1.65億美元的新資金。 公司1886年在美國三藩市成立,最初從事食品分銷商一度成為酒店咖啡品牌,1890年代開始引入水果罐頭,慢慢開始成名之路。1960年代起,公司將業務擴展至全球80多個國家。對於在亞洲業務的影響,在新加坡上市的母公司地捫太平洋澄清不會對美國以外的地區造成影響,亞洲業務表現穩定,並會繼續營運,香港暫時亦沒有受到影響。 今年第一季共有188間美國大型企業申請破產,按年大升三成半,兼創十五年來同期新高。面對全球環境不確定性以及經濟放緩等憂慮,企業如何面對挑戰及保持盈利或成為經營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