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4日
一線搜查|黃大仙地盤隔音布不足 民居硬食噪音廢氣 呻商場有活動始停工:欺善怕惡
工作整日回到家中都想安靜地休息,有住在黃大仙過渡性房屋居民投訴,指長期受到旁邊地盤噪音及廢氣滋擾,由一早開工嘈到夜晚,雖然地盤有安裝隔音屏障,但阻隔效果強差人意,嚴重影響生活及健康。 地盤隔音布不足 居民硬食噪音廢氣 涉事地盤為房協竹園聯合村專用安置屋邨項目,於2023年動工,目前正進行地基工程。現場可見,地盤與民居只有一米之隔,受影響街坊陳先生表示,地盤每日早上七點就開始工作,發電機等機器噪音一直不間斷,直至到夜晚六、七點。工程的廢氣又飄入屋,家中的風扇及牆壁更出現黑色污漬,令他完全開不了窗。他說已經多次向房協反映要求增高現有隔音屏等措施以減低影響,但一直未有回音,「裝高啲可以隔噪音兼廢氣,你盡咗力就算隔唔到,咁都冇人怪你,但佢都冇盡力,法例允許操作時間範圍是七時可開動機器,咁無可厚非,但隔音屏一定要起,對健康影響非常大。」 陳生又指,地盤出入口附近周圍亦沒有住客,只是出入車輛及洗車,卻興建一個大型帳篷並且鋪滿隔音屏,「反而民居旁邊就點都整唔到,但近廣場那邊又圍得很好,若有活動舉辦時,更會把機器關掉,整個地盤停工,等活動完了再重新開工」,批評承建商欺善怕惡。 居民:有時會嚇醒 議員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一線搜查|圍標「天仙局」由零拆解 防止法團出古惑 莊榮輝慨嘆:惡性循環越嚟越多
數年來《一線搜查》收到的投訴求助個案,最多的都與樓宇有關,當中涉及維修、業主立案法團的更是為數不少,反圍標大聯盟莊榮輝更明言現時有關求助個案,「多到做不完」。由於憂慮越來越多個案陷入「法庭見」的惡性循環,莊榮輝提醒業主們從細節入手,避免遭遇「圍標」才後知後覺。 「咁多間工程公司、管理公司,我揀邊間好呀?我真係答唔到呢個問題。」莊榮輝表示,工程、管理公司表演其實很難一概而論,不同公司也有它做得好的地方,但有時也有做得不好,而且報價是否「超高價錢圍標」,還是「超低價錢、打算在其他地方賺錢」,很難就此去分辨。 「我很多時第一個問題就問街坊,你因為強制驗樓令所以做大維修,那你知不知驗樓結論是甚麼?」莊榮輝指他接觸的街坊基本上沒有人能回答以上問題,他認為業主首先不要先入為主,認定法團不是忠、就是奸,而是尋求由好的意見去主導決定,因此要知道樓宇的真實狀況,業主才能夠判斷。 「因為如果我係好有機心、要謀利嘅法團,我過去做啱一千件事,只要最關鍵嗰次做錯就夠。」他呼籲業主平常就要去監察重要工程的決議,以及法團委員的表現,「點樣判斷法團好定壞呢?第一,視乎佢提供幾多資訊畀你,會議議程、會議紀錄、財務報表都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3日
一線搜查|遊港台女為慳$100寄存費 行李篋偷藏草叢堆 律師:或觸犯法例
社交平台近年興起「窮遊香港」熱潮,不少網民出攻略教人以低成本暢遊香港。其中有台灣女遊客為節省約100港元的行李寄存費,竟將行李篋藏在草叢數小時,此舉卻引發熱議,有人質疑安全隱患,亦有人直斥行為離譜。有律師就向《一線搜查》表示,將行李篋收藏在草叢或其他公眾地方有機會觸犯法例。 為慳$100 行李篋偷藏草叢堆 該名女遊客早前在社交平台上傳影片,指自己在天壇大佛旅遊時,為了節省行李寄存費,遂將行李篋藏於草叢,還自信滿滿地表示「行李絕對安全」,甚至揚言「別想從客家人手上拿到錢」。不過其做法引起不少人批評,有遊客直言不妥,認為應該先到酒店安置行李再出遊更為穩妥;也有港人怒斥:「梗係唔安全啦!放喺草叢污糟邋遢,擺喺嗰度做乜嘢呀,係咪有問題!」有清潔工則透露,暫未見過遊客偷藏行李的情況,但若發現類似事件,會即時通報公司並報警處理。 倡增設公共儲物櫃 楊永杰:滿足旅客需求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指出,近年不少旅客為節省旅費,會將行李或私人物品藏於公眾地方,但這不僅有失竊風險,還可能被清潔工誤當垃圾清走。他建議,香港可參考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做法,在巴士站或地鐵站安裝公共儲物櫃,滿足旅客,特別是背包客的需求。 「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2日
一線搜查|彩虹邨童黨橫行 BB彈槍周圍射、劃火柴掟長者 街坊報警勸阻不果
有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彩虹邨內有青少年做出惡劣行為,引起居民熱烈討論。有區議員向《一線搜查》坦言邨內一直有童黨問題,過往亦曾發生欺凌事件,房屋署正與警方密切聯繫,加強巡邏。 向長者扔火柴、碎沙 拳打腳踢小童兼「兜頭淋水」 《一線搜查》發現有網民在社交平台發長文,細數彩虹邨童黨的惡劣行徑,當中包括向長者扔燃燒的火柴及碎沙、高處向途人投擲雞蛋、燃燒球場垃圾桶、後樓梯玩火、破壞停車場內燈管、騷擾居民、對小童拳打腳踢並「兜頭淋水」、踢壞多個單位門外的拜神用品等,當中部分事件更曾報警,並作出勸阻但不果。 街坊:你玩時玩、唔好傷害老人家啦 帖文又列出童黨名單,旁邊附有照片及「罪狀」,又指截至2月12日,版主已經收到13宗相關的投訴,提醒家長及長者留意提防。另外亦有街坊上傳照片,指有青少年手持疑似BB彈槍在邨內遊走並「周圍射」,而另一段影片就可見有身穿紅衣的小童手持大型掃帚,疑在停車場進行破壞。 有居民直言邨內一直有童黨問題,曾聽聞發生偷竊及打人事件;亦有年老的居民認為情況恐怖、令人害怕,「你玩時玩,唔好傷害老人家啦,呢啲小朋友(老人家)都好驚佢。」 區議員:房屋署與警密切聯繫 加強巡邏 黃大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11日
一線搜查|遊大馬遇車禍致鼻樑移位 網約導遊失蹤拒認責 女事主後悔:錯信小紅書
不少人外遊會選擇自由行,能夠靈活安排行程,不過《一線搜查》近日接獲觀眾報料,指自己與家人前往馬來西亞旅行,並透過小紅書平台推介預約當地一名司機兼導遊,怎料到達當地後猶如被「賣豬仔」,除了每天由不同司機接載,更在旅途期間遭遇車禍,自己更被撞至鼻樑移位。然而車禍發生後,司機竟未有協助報警及聯絡救護車,最終他們在流血受傷的情況下,在馬路邊截車前往醫院。 「選擇佢(導遊)嘅原因係因為小紅書上面好多用戶推薦佢,話佢好似幾熱情,我哋好信任佢嘅原因就係佢識廣東話同普通話。」陳小姐與家人於今年一月前往馬來西亞自由行,出發前她參考小紅書的推介,透過微信聯絡了當地一名導遊,並預約包車服務。陳小姐:「佢哋應該係同一個人,第一日見到佢(導遊),係佢接我哋;跟住第二日,佢就安排咗第二個人嚟車我哋,佢話係佢姑丈嚟嘅;第三日,佢又換咗個司機,就同我哋講係佢表弟。」 包車遭車禍 「網約導遊」無報警 路邊截車求救 行程至第三天,陳小姐與家人更遭遇車禍,「我哋六個人入面,其實有三個人都受咗傷,其中兩個係擦損、撞瘀。我當時比較嚴重啲,口同鼻一直流血,當時都好驚,因為我唔知馬來西亞嗰邊call白車係點call,我哋係路邊度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06日
一線搜查|舊「手提」設計女士為先? 收藏家拆解各經典款 「以人為本」遠勝智能手機
現代智能手機如同小型電腦,但舊式手提電話設計卻是千變萬化,不同「經典款」特色都令人難忘,有愛好者就搜羅數百部舊「手提」收藏,如同一個小型手提電話博物館,見證手機這五十年間的驚人「進化」。 自70年代史上第一部手提電話面世,一機在手,便可以與千里之外的朋友通訊,而經過技術不斷改良,為人熟悉的水壺型「大哥大」在1983年終於正式發售,自此手機進化一直令人嘆為觀止。而愛好者Mike收藏手提電話多達數百部,不但有多部初代、二代「大哥大」,往後數代舊手機也不是只有機穀,大部份都可以正常使用。 「那個時代的手提電話,你看到布許多設計很特別,例如這些顏色很漂亮以及設計很女性化」、「有些可能機身很薄,可以讓女士照鏡化妝」,Mike收藏的舊手機設計千變萬化,直言以前的很多設計都是以人為本,一些更是「特別」型號。 「這部手機的型號叫8850,首先它這個顏色已經很少,第二是當時你可能需要跟電訊商開一個較高的服務計劃,才可以拿到這個型號。」Mike指自己也是透過另一個收藏家,才拿到這部連盒子及所有配件的「金色版」。 他手上這部二代「大哥大」依然運作良好,但可惜所用GSM M1網絡已於去年11月8日停止,「其實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05日
一線搜查|太古城翠湖台缺無障礙設施 長者難出入 街坊反映十年冇人理:等咗咁耐都冇
隨著人口老齡化,長者利用無障礙設施出入的需求也逐漸增加,近年不少地方亦設無障礙設施,方便大眾。不過近日有觀眾向《一線搜查》反映,指太古城翠湖台鄱陽閣對出,多年來一直未有設置無障礙設施,不但令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出入不便,更影響救護人員運送患者,然而一直未有相關人士處理。 居住在翠湖台10多年的街坊何先生表示,鄱陽閣對出有4條樓梯、3個樓梯位,但一直未有設置無障礙坡道,「上落樓梯搬嘢,或者老人家抬上抬落呀,我嗰到就麻煩少少咁囉。有啲裝修車擺係出面,搬運啲泥土會成塊板直接推落嚟,其實好危險。」他透露,初時遷入時曾多次詢問管理處無障礙設施問題,然而惟獲回覆指沒法跟進。 「政府有啲公園有V型斜台,呢啲其實都係可行嘅事,但係冇,等咗咁耐都冇呢啲情況出現。」何先生坦言,近年行動開始不便,上落樓梯較以往辛苦,希望屋苑能增建長型斜台,減少市民出入受傷的風險。 根據資料顯示,太古城翠湖台在1976年12月份開始落成,由3座樓宇組成,共有644個單位,因為交通便利,多年來也吸引多人入住。 東區區議員丁江浩指出,翠湖台在早期七十年代落成,當時設計可能未有考慮人口老化問題。而早在十多年前,東區區議會已經接獲區議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04日
一線搜查|多區現不明舊衣回收箱 未寫機構名、印簡體字 街坊質疑有人轉售圖利
不少人為響應環保,會捐贈舊衣物予有需要人士,不過有觀眾向《一線搜查》反映,指近月街上出現大量來歷不明的舊衣物回收箱,當中不少未有按規定印上機構名字及聯絡方法,甚至更有部分回收箱印有簡體字,質疑有人想藉此變賣圖利。 不明回收箱分佈各區 街坊:「無名無姓」有可疑 《一線搜查》接獲多位街坊報料,指住所附近出現不明來歷的舊衣物回收箱,包括屯門仁愛街、元朗西菁街、西貢沙咀遊樂場等,分佈全港十八區。居住在大埔的黎先生表示,新年前就發現有回收箱被放置在大埔中心對出空地,「有啲藍色、有啲綠色、有啲字係簡體字,無名無姓嘅,我就覺得有啲可疑,究竟會唔會有人回收到街坊嘅物資拎去賣呢?我哋感覺會係咁。如果真係做善事,一般會有晒(機構)名、聯絡電話之類。」 黎先生當日已經致電1823政府熱線處投訴,獲地政總署回覆指處方並無對涉事的舊衣回收箱發出任何許可,又指該位置屬於公共道路範圍,移除該違法回收箱屬食環署職權範圍,已將個案轉交食環署跟進。 黎先生坦言,自己會選擇知名度較高的慈善團體進行捐贈,「好過就咁街邊當垃圾丟,啲街坊可能諗住有人收就擺落去,但我諗都要留意返回收係咩人、咩組織,係咪合法。」 淘寶200元有售
- 有線新聞
- 2025年03月03日
一線搜查|九龍公園清潔工粗暴對待動物 魚類半擱淺、凌空擲龜入池 揭禍首源自街坊?
九龍公園內中國花園的水池早前由於大清洗,揭發有清潔工於放水後粗暴對待池內動物,導致有魚類缺水掙扎甚至死亡。有動物救援組織負責人亦向《一線搜查》表示,目睹乾涸的池中有大量龜隻、魚類奄奄一息。 「我發現到一尾大魚,只有半邊身體浸在水中,他的上半身明顯地乾掉了。」動物救援組織「龜途」創辦人阿邦表示,他在場甚至看到有些魚正被烏龜啃咬,一般而言魚隻在水中不會那麼容易被烏龜吃掉。他指現場只有四、五尾魚,而粗略估計烏龜則約有十多。 有網民向他傳送影片,見到有清潔工對待烏龜時較為粗暴,包括凌空將烏龜放落地、擲落地,用腳踢牠。而管理處人員雖然安排用撈箕撈起擱淺的魚,再轉放園內其他的水池中。不過有專家指出,相關魚類應該是鯉魚,在淺水情況下大約半小時至一小時就可能死亡。烏龜雖然沒太大影響,但天熱時也可能會中暑。據了解,中國花園的水池由於涼亭修葺,池水還未回復。 署方回覆時表示,現有龜隻均由市民放置在內,康文署根據指引「盡量」讓被放養的魚類或龜隻繼續在池內生活;經初步調查場後,發現有個別外判清潔工於放水期間,沒有跟從指引處理龜隻及魚類,會向清潔服務承辦商發出警告。 「這事情我認為可以有更好導向,不要只責怪前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7日
一線搜查|大圍單車舖霸路3年未解決 逾百部車阻街「封路」 街坊無奈:投訴完都冇用
《一線搜查》早在2023年曾報道過大圍積壽里有單車舖長期霸佔公家路,將大量單車停泊路中心,不但嚴重影響街坊出入,甚至連救護人員也沒法順利使用擔架床,拖延救援工作。然而事隔近三年,問題不但未有解決,反而日漸惡化。 「目測都過百部單車,淨係留返條好窄嘅路俾我哋出入,顧客又會係路中揀車、試車,搞到『人車爭路』。」街坊陳先生居住在大圍十多年,指涉事單車舖由舊舖搬至新店後,情況便每況愈下。以往尚會「朝行晚拆」,傍晚時會用大貨車運走大部分單車,「過一段時間之後佢哋就冇再做呢個動作,將啲單車24小時泊晒係條街到。」陳先生曾向食環署職員投訴,惟跟進後問題依舊。 事隔近三年,《一線搜查》攝製重訪現場,發現仍然有大量單車停泊在積壽里的路中心,甚至情況有所加劇,連附近行人路欄杆、後巷及行人路中間石壆等地方都停滿單車,居民出入倍加困難。 大圍區議員鄧肇鋒指出,沙田區因單車使用者眾多,長期存在「人車爭路」及單車停泊位不足等矛盾。當局雖然在2018年成立了跨部門單車工作小組,定期清理單車違泊黑點,但成效有限。部分店舖在執法期間將單車移走,待行動結束後又故態復萌,問題始終未能根治。 鄧肇鋒續說,以《簡易程序治罪條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6日
一線搜查|單位滲水投訴無門 自費請專家調查 業主無奈:滲水辦不停拖、好漫長
滲水問題令不少業主及住客頭痛,《一線搜查》接獲觀眾反映,指其單位廚房去年11月起出現漏水問題,至今源頭未明,又批評滲水辦程序拖沓,無奈要自費請專家調查。 「個藍色桶五日就滿,最多五日,我晚晚都要換報紙。嗰個位置原本放熱水壺,放唔到,煮飯都要就住就住,放唔到嘢,又怕清洗食物時候啲水彈過嚟。」劉先生居住的屋苑有32年樓齡,去年11月1日發現單位廚房位置滲水,翌日向管理處投訴。然而,管理處兩周後始跟進,否認大廈公家糞喉存在滲漏,僅代通知樓上單位。 同月26日,樓上單位業主聯絡裝修工人檢查,懷疑是水箱波曲漏水,並沿喉管及櫥櫃流至劉先生單位。無奈下劉先生只能用膠桶及報紙接水,惟十多日後,櫥櫃竟流出黃色液體,劉先生再透過管理處聯絡樓上住客,對方就推說自並非業主,要求劉生與其兒子聯絡,事件最終不了了之。 今次並非劉先生第一次經歷滲水問題,早在10年前樓上單位亦曾出現滲水,甚至有約一尺乘一尺半的石屎墜落。當年劉先生亦有向滲水辦求助,但花費長時間始尋獲源頭,幸好當時樓上單位業主願意承擔責任,惟單位至今已經易手。 劉先生今次再向滲水辦求助,人員在12月5日到場量度濕度、抹走水漬化驗後,至今未有答覆。劉先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2月24日
一線搜查|觀塘花園大廈二期分階段重建 居民難捨街坊情 區議員促房協及時發放資訊
有「雀仔樓」之稱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重建計劃分階段進行,有關注重建安排的區議員表示,希望房協能盡快公布詳細的重建計劃,向居民提供更多資訊。他同時期望社工隊進駐後,能與現有屋邨社工隊緊密合作,發揮協同效應,協助長者順利搬遷。 由房屋協會興建的觀塘花園大廈二期是區內第一條廉租屋邨,在1966年落成入伙。屋邨分為五座樓宇,分別以「燕子」、「喜鵲」、「畫眉」、「百靈」、「孔雀」命名,古雅且富有詩意。根據房協計劃,花園大廈二期將分階段清拆,其中燕子樓和喜鵲樓將率先拆卸重建。在清拆前,房協會將部分空置單位翻新,改造成過渡房屋,支援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花園」承載回憶 居民難捨街坊情 杜生和杜太以「花園」為家,這裡承載了他們無數快樂回憶,子女也在此長大。面對即將搬離,他們不禁感嘆街坊情的難以割捨。據悉,搬遷可能在2026年底進行,但二人至今未收到正式通知。杜太坦言,最擔心的是重建後租金問題,指聽聞房協重建明華大廈和觀龍樓後,回遷租金大幅上升,讓她頗感壓力。不過,杜生就相信政府會妥善安置,「一定會有(屋)俾你,細房也好、中房也好。」離開「花園」對他們而言既憂喜參半,杜太提到現有單位日益老化,天花剝落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