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2日
一線搜查|皇后山邨瀝青水風波 部分住戶買濾水器自保 學者教路點揀最好
粉嶺皇后山邨及山麗苑早前爆出「瀝青水」風波,水務署日前就在坪輋路搭建臨時喉管,預計下月初完成工程,同時爭取年底前更換藏於地底的永久喉管。雖然政府多番向市民解說,部分市民為求安心仍會加裝濾水器,但如何選購才是最有效過濾? 瀝青水風波|主流三類濾水器 哪種最適用? 《一線搜查》早前報道過,粉嶺皇后山邨居民的家居食水受污染,雖然政府強調水質符合安全標準,但有部分居民仍憂心忡忡,紛紛搶購樽裝水及升級濾水設備,但用濾水器是否可以完全阻隔雜質? 化學系博士史東甫表示,市面上濾水器主要針對三種類型的危害:第一類譬如異物,則會透過用纖維性的濾網將異物隔走,「因為纖維很密、異物過不了,只有水能過」。第二類為化學類,例如擔心有害的化學物或氣味、味道,便需要用活性碳物料吸走味道。第三類則是微生物等,一般的濾網或活性碳未必處理到,可能要透過用紫外線燈、滅菌燈或臭氧的方法去殺菌。 瀝青水風波|纖維性濾芯最有效隔走瀝青水? 市面上濾水器款式林林總總,如何選擇才可以飲得安心又放心?史東甫指,食水經水務署的水廠處理後,其實出來的水是可以直接飲用,「但由於水廠輸送水經過一輪水管或水務設備才到你的水喉,水管或物料的老化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9日
一線搜查|港男疑網購工具自行箍牙 醫生警告或致不可逆轉後遺症 籲市民勿嘗試
不少人追求整齊、漂亮的牙齒,而箍牙便是常見的解決方法。不過,有網民近日在社交平台分享自行在淘寶購買工具進行箍牙的經驗,引起廣泛關注。有牙醫就警告,這種做法不僅未必能節省金錢,更可能導致嚴重且不可逆轉的後遺症,呼籲市民切勿嘗試。 網民自行箍牙 街坊:唔敢想像有人自己箍 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傳自行箍牙的照片,聲稱能以低成本達成矯正效果。此舉引來不少市民質疑,許多街坊表示無法理解自行箍牙的做法,「一定唔會,根本唔知點整,點解會自己買嚟整,梗係去牙醫度整。」、「冇可能,自己點會識箍?有問題肯定係光顧牙齒,唔可能自己識箍。唔敢想像有人自己箍,冇可能搞得掂。」亦有學生表示擔憂安全性,認為若果操作不當,導致牙齒神經受傷後果更嚴重。 專家:網購工具存多重風險 註冊牙醫梁柱恆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指,網購工具自行箍牙存在多重風險,「我哋要諗下佢(網上平台)買返嚟嘅嘢可唔可靠?醫療器材供應商買返嚟嘅嘢全部符合規格,單純上網買,首先我對材質會有質疑,佢可能有很多唔同類型嘅金屬在內,可能存在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所以呢方面要留意。」 梁柱恆續指,牙齒矯正涉及精密操作,一般牙醫為病人進行牙齒矯正前,需分析其面部輪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8日
一線搜查|黃牛黨肆虐 啟德港鐵站成交易熱點 區議員批罰則太輕:炒一張飛都唔止$2,000啦
【有線新聞】自啟德體育館於今年3月正式開幕以來,作為香港新地標吸引了眾多本地及國際明星舉辦演唱會,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搶票熱潮。然而一票難求下,「黃牛黨」活動日益猖獗,啟德港鐵站A出口更淪為黃牛黨的新「大本營」。有區議員認為現時懲處阻嚇力不足,希望未來能夠加強罰則。 黃牛黨轉移陣地 港鐵站成交易熱點 《一線搜查》近日接獲啟德居民報料,指原本在啟德體育館門口兜售門票的黃牛黨,因警方在體育園一帶加強巡邏而轉移至港鐵站附近交收,直言「啟德站A出口已經淪為黃牛天堂,佢哋轉晒去鑽石山站屯馬綫客服中心或啟德站A出口車站廣場地面交收。」她指出,自四月底起,啟德港鐵站A出口及車站廣場地面已經成為黃牛黨的新聚集地。 據報料者觀察,每逢有演唱會舉行的日子,A出口附近都會有一堆人聚集,「我睇住佢哋交收、過數,你行埋去問佢哋,佢哋先會拎疊飛出嚟。因為佢哋未必係有飛喺手,可能係要嘅時候先會同一個持飛人係手拎飛。」 康文署代表指黃牛手法日趨狡猾 執法有難度 九龍城區議會於上月底召開會議討論黃牛黨問題。會上,有區議員質疑黃牛黨在港鐵站附近大搖大擺兜售門票,但執法行動卻未見成效。康文署代表承認,黃牛黨的手法日趨精明,執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7日
一線搜查|石澳道成非法私油站據點 貨車載30油桶停路邊 居民憂安全:烈日當空、唔知會唔會爆炸
《一線搜查》近日接到石澳居民報料,指石澳道一帶存在多個非法私油站據點,日夜均有車輛排隊等候入私油,當中更涉及政府外判車輛。記者實地調查時更目擊有男子明目張膽在路邊入油,有街坊擔憂有安全隱患,又指曾多次投訴及報警但不果,促請相關部門採取行動,杜絕非法私油站的運作。 私油站據點遍布石澳道 街坊憂安全隱患 據街坊報料,石澳道有多個非法私油站據點,集中在停車場及避車處,由歌連臣角道、西灣墳場對出,去到石澳道、爛泥灣避車處,一直去到石澳泳灘停車場,單是石澳道就至少有三個地方是入油大本營。而《一線搜查》記者實地視察,發現這些地點經常有多輛輕型貨車停泊,車窗全被封閉,部分以報紙或遮光板遮擋,車內物品難以窺探。而多輛車尾印有「南無阿彌陀佛」字樣,識別度極高。 街坊張先生表示,自今年年初起發現非法私油活動,每逢周五便有多輛輕型貨車停泊在停車場,星期一始駛走,當中不少車尾印有「南無阿彌陀佛」字眼,有街坊更發現車內載有20至30個藍色桶。他又說,自己曾親眼目睹兩名男子使用電泵入油,質問對方時卻遭粗言穢語辱罵。 明目張膽路邊入油 政府外判車疑涉案 記者於傍晚6時許到達歌連臣角道西灣墳場對出,當時已有八、九輛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6日
一線搜查|觀塘僭建廣告牌屹立逾十年 收入料達$480萬 議員曾落廣告:我都中咗伏
位於觀塘協和街一列大型廣告牌依著護土牆而建,外觀如同巨型貨櫃,屹立當地十多年。然而,經居民查詢證實,這座廣告牌竟是非法僭建物,卻至今未被清拆。 居民投訴無果 廣告牌屹立不倒 家住附近的蔡先生向《一線搜查》表示,早在三、四個月前已向屋宇署查詢,確認該廣告牌為僭建物,當時署方稱已跟進處理。然而,數月過去,廣告牌依然存在,毫無拆除跡象。《一線搜查》以市民身份再次聯繫屋宇署,職員回應指,處理僭建物需由大廈業主立案法團自行負責,「唔應該話下下出動政府部門幫佢處理,因為始終香港太多僭建物,好難話一發現僭建物就出命令,我哋要排住隊做。」 翻查網上街景圖顯示,該廣告牌早在2009年3月已存在,當時尚未出租。數月後,陸續有護老院、旅行社等租用廣告位,近年廣告種類更趨多元化,涵蓋多個行業。 廣告公司租用近20年 收入估計達480萬 廣告牌位於協和街,業權屬於月華街一大廈,至於廣告牌的營運則由觀塘一間廣告承辦商負責。公司職員表示,廣告牌位置由大廈業主出租,租約已近20年。根據公司報價單,協和街該幅牆設有五個廣告位,每位月租4,000元,製作及安裝噴畫另收4,000元。若廣告位長期出租,估計20年總收入可高達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3日
一線搜查|連環爆水管影響民生 維修方式只解燃眉之急? 區議員倡加裝水閘應對
全港多區都面對水管老化問題,例如屯門公路早前爆水管,令屯門多個屋苑要暫停食水、影響近廿萬人。水務署表示已在鋪設多個監測點,對應水管滲漏情況,有區議員則建議加裝水閘減低對居民的影響。 九龍城區頻爆水管 水務署智管網作用小? 香港與鄰近已發展國家一樣,都面對供水管爆裂及滲漏問題,水務署推智管網的管理系統,在全港鋪設約2,400個監測點,對應水管滲漏情況。但再多監測點都難以做到滴水不漏,以九龍城區為例,去年2月至5月就接連發生七宗爆水管事故,而在今年2月紅磡寶其利街及湖光街交界亦有水管爆裂,期間要出動水車及臨時街喉,直至深夜始恢復供水。 連環爆水管影響民生 維修方式只解燃眉之急 附近食肆、民居林立,接連爆水管對居民生活影響甚大,面對水管「爆完又整、整完又爆」,但問題始終未徹底解決,九龍城區議員林博指,當區水管大多使用了30至50年,而且鐵喉經長年累月使用後生鏽,當水壓太強容易造成喉管破損及爆裂。 現時水務署維修方式或只能解燃眉之急,林博表示,若喉管出現破損,維修人員只會在該段水管外圍做接駁,但旁邊仍是老舊喉管,「新舊喉接駁變相另一喉管亦容易相繼爆裂,可能在前面數十米或同一街道亦會再爆。」他指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2日
一線搜查|鵝頸橋「打小人」擴張惹爭議 檔主紛撐發牌制 揭有雙程證混入開檔
銅鑼灣鵝頸橋「打小人」是香港其中一個名揚海外的本土文化風俗,每日都吸引不少遊客慕名參觀,但由於橋底地方有限,人流卻越來越多,開始出現不少亂象,甚至有街坊投訴噪音過大、攤檔阻街等,最近就掀起發牌監管的爭議。 現有約10個攤檔 打小人全年無休 鵝頸橋「打小人」及「祭白虎」是流行在廣東的民間傳統習俗,起源於「驚蟄」之日農民驅趕害蟲儀式,後來漸變成驅趕霉運、以免小人為害,已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一。據了解,鵝頸橋目前有大約10個打小人攤檔,而且是全年無休,但近年已不時與街坊起衝突。 灣仔地區管理委員會最近就發出通告,指收到公眾人士投訴橋底有雜物堆積,阻礙行人通過,造成環境衛生及安全問題,要求在上月27日或之前移走,否則按法例跟進。灣仔民政處則統籌跨部門行動,今年1月至5月間進行了九次清理行動。 揭雙程證人士混入 檔主:橫行霸道 「沒有阻礙,我們有規矩的,別人的攤檔擺出外面,阻礙路面是別人的事」,有檔主向《一線搜查》表示多年來都有規有矩,「我自己做自己的事,讓條路給別人走」。亦有檔主承認影響到行人,「說沒有影響別人是假的」,但亦透露「大陸雙程證的人也來混做」,「當然不行,沒有人管理,橫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1日
一線搜查|百年西港城年底翻新 特色花布街恐消失 布商嘆難捨街坊情
擁有逾百年歷史的西港城即將於年底展開為期兩年的大型翻新工程,這座法定古蹟亦將暫時關閉。然而,位於西港城內「花布街」的商戶,卻因未獲妥善安置,對未來感到迷茫,擔憂這條充滿傳統特色的街道可能就此消失。 從永安街到西港城 延續「花布街」記憶 位於港島的花布街最初是座落在中環的永安街,是一條以售賣各式布匹聞名的小街。雖然街道不長,但雲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布料,琳琅滿目,成為香港的傳統特色之一。然而隨著上世紀90年代市區重建,以前的花布街已經成為了今日中環中心的一部分。為保留這份文化遺產,布匹商戶獲安排搬遷至上環舊街市活化而成的西港城,繼續經營。 西港城二樓的花布街,十多間布匹店舖相連,延續了永安街的記憶。70多歲的布商陳伯憶述當年永安街的盛況,指「以往永安街多數都係賣布匹,全部都係賣布,冇其他嘢。」陳伯的店內存放過百匹絨布,每匹布都由他親手用繩紮好,店內那張70多年的木桌更是他數十年布匹生涯的見證,「張枱開張時候做㗎,入行嗰陣我瞓呢張枱㗎。70幾年啦,一定係唔捨得啦。」 陳伯分享,當年長輩教導做生意要有「三本」,分別是本事、本錢和本心。「冇本心就做唔到長遠。」他坦言,「我唔識做其他嘢呀,我係做呢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0日
一線搜查|藍田五桂山驚現巨型非法山墳 攝製隊實地調查 堪輿學家:可能有人睇錯風水、點錯穴
近日有市民向《一線搜查》報料,指藍田廣田邨對開的五桂山懷疑有人進行非法殯葬,兩座巨型山墳赫然出現在接近山頭位置。《一線搜查》攝製隊實地調查發現涉事山墳地面遺留燒過的香、空的米酒玻璃樽。有堪輿學家指涉事山墳規模較大,猜測有機會是夫妻墓又或「種生基」。 巨型墳墓現身五桂山 攝制隊實地調查 今年3月,藍田廣田邨的居民發現對面山頭出現異常活動,接近山頭有一大片土地被人非法移平,附近樹木均被砍伐,更興建兩座巨型墳墓。涉事地點位於五桂山,鄰近衛奕信徑第三段,《一線搜查》攝製隊實地調查發現,地政總署已在現場豎立告示牌,明確警告禁止佔用、傾倒、挖掘或耕種,違者將被檢控。 涉事的兩個墳頭直徑長約4至5米,深度達1.6米。現場未有發現墓碑,無法確認墳墓是否已有先人下葬,但地面遺留燒過的香、空的米酒玻璃樽,以及藏於草叢中的小鐵鏟,懷疑曾有人進行祭祀活動。 地政總署:已張貼通知 飭令佔用人限期前停止 有街坊透露,事後曾聯繫區議員求助。觀塘區議員簡銘東表示,五桂山過去亦曾發生非法佔用土地事件,例如非法耕種。至今年3月初,再有街坊發現有人非法耕種及懷疑挖掘墓穴,已經向地政總署及民政事務總署反映,促相關部門盡快調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9日
一線搜查|土瓜灣垃圾站變「私家停車場」 街坊丟垃圾遭拒 清潔工:冇位
近日有土瓜灣居民向《一線搜查》投訴,指貴州街的垃圾站長期被車輛霸佔,淪為「私家停車場」,更離譜的是清潔工以「無位置」為由,拒絕居民丟大型垃圾,甚至要求他們前往數條街外的其他垃圾站棄置,引起居民強烈不滿。然而問題已持續至少兩年,居民甚至三度向當局投訴,但情況仍沒改善。 垃圾站變停車場 居民棄垃圾受阻 貴州街的垃圾站位處民居及工廈密集的地區,附近設有停車位,使用率極高,惟有居民投訴該垃圾站長期被車輛佔用,質疑有人公器私用。更令街坊不滿的是,當街坊想丟垃圾時,職員竟以「沒位置」拒絕。 報料人Peter(化名)表示,問題自2023年他搬入土瓜灣時已存在。他憶述,當年新居入伙需丟棄舊傢俬,卻被垃圾站職員以「無位置」為由拒絕,要求他前往土瓜灣室內運動場的垃圾站,甚或更遠的牛棚垃圾站。惟眼見有私家車停泊在垃圾站,Peter認為不合理,遂與對方理論。而在數月後,Peter要棄置沙發,事件再次重演。Peter直言:「有冇搞錯,垃圾站唔可以丟垃圾,咁垃圾站用嚟做乜?我哋又係見到呢幾架車,又係泊喺嗰度,你垃圾站攞嚟泊車呀?」 《一線搜查》攝製隊於5月中一連四日到垃圾站視察,發現每日均有車輛停泊,當中一輛貼有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5日
一線搜查|疑內地漁船闖吐露港拖網捕魚 議員指罰則過輕難阻嚇、促加強執法力度
近年香港水域非法捕魚活動頻繁,引起關注。《一線搜查》接獲市民報料,指指懷疑有內地漁船進行非法拖網捕魚,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及本地漁民生計。有立法會議員亦指,特區政府雖已實施多項法規保護海洋資源,但執法力度及罰則成效備受質疑,業界亦促請當局提高罰則並加強海上巡邏。 疑內地漁船非法拖網捕魚 律師:可拘捕及充公工具 香港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宜人,孕育豐富海洋生物,漁業曾是本地主要產業之一。然而,自上世紀80年代起,本港水域漁獲量持續下降,政府為保護海洋生態,設立本地漁船登記制度,並先後立例禁止使用電力、拖網等損害海洋生態系統的捕魚作業方式。 不過近年來,香港水域不時發現有漁船進行各式各樣的非法捕魚活動。居住在大埔的高先生向《一線搜查》表示,曾於大埔海濱公園發現有疑似內地漁船從三門仔方向駕近,期間於吐露港多次落網及收網,「船身編號都唔同,以我所知,吐露港係唔准用拖網捕魚,我就話點解有咁嘅情況。」 事務律師林志宇指出,在香港有多項條例保護海洋生態及管制香港漁業的捕魚方式,非漁民垂釣或水塘釣魚需要取得牌照,船隻出海捕魚亦需註冊及牌照,海洋保護區更全面禁止捕魚。他續說,漁船若沒有任何註冊而在香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04日
一線搜查|啟德過渡屋入住率低 住戶投訴管理混亂、停電頻生 「啟福居」歸咎一原因
為改善基層市民的居住環境,政府早前推出過渡性房屋計劃,旨在為劏房居民提供適切居所。然而,位於啟德的過渡性房屋項目「啟福居」自去年9月入伙以來,入住率僅達26.6%,遠低於其他同類項目。住戶更反映多項問題,包括蟲鼠滋擾、停電事故、管理混亂及承諾的設施未有兌現等。不過,「啟福居」的營運機構「齊惜福」回應《一線搜查》查詢時反駁指控,更聲稱「啟福居」入住率低是受到政府前後矛盾的政策所連累。 住戶投訴蟲鼠為患、停電頻生 除了環境衛生惡劣,與曱甴、老鼠做鄰居外,住戶L小姐表示,自入住「啟福居」以來,近三個月內已發生三次停電事故,特別在夏季用電高峰期,電壓不穩問題尤為明顯。「當你真係收管理費又好,但你嘅管理員呢?夜晚6、7點停電,完全黑晒,啲人打去管理處,佢哋話係呀而家停電呀,但冇嘢幫到我哋。有老人家跌親、有BB喺屋企,突然冇晒電。試過等幾個鐘先有電,其實你管理費係做咩?管理啲咩呢?」 住戶對管理處的服務亦多有不滿,認為管理不透明且效率低下。L小姐續指,每次有問題需要聯繫管理處,總是找不到負責人,「初頭打去管理處,佢哋話負責人唔係到,或者你等負責嚟到再打返俾你。咁就打去長沙灣辦公室,電話不停轉,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