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搜查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一線搜查|移英遇疫情見盡歧視 90後調酒師回流轉行斬豬肉 「香港環境始終最理想」
港人移民外國後難做回老本行,不少人會選擇回流返港,90後調酒師Ray居英期間就見盡人情冷暖,不甘遭受歧視白眼下決定回流,返港後毅然投身街市賣豬肉,而且堅持做這份工作並非因為「山窮水盡」,反而是在海外拓闊眼界後啟發了他,今年初更「升級」自己開檔做,更得到一眾街坊捧場。 「其實不少香港人都對英國有憧憬,都想在那邊生活,落地生根去見識體驗一下。」本身有大學學位的Ray移居倫敦時任職調酒師,但適逢遇上新冠疫情,令他感受到當地人的歧視,「亞洲人的面孔是很容易看得出來,還有你又要戴口罩,當時情況會令到自己很害怕,擔心戴口罩會否被人打呢?」 Ray直言在當地生活感覺很危險,因此決定回流香港,「始終自己(在海外)見識過不少事,雖說不是很厲害那種,但總算念過書……其實坦白說,都是向現實低頭……覺得已經玩夠了,已見識夠了,都要腳踏實地去人謀生,意識到之後就放下了所謂的尊嚴和見識過的事。」 「不少專業人士去到外國也不能幹回本行,都要投身其他行業,為甚麼在外國你可以這樣做,但在香港就不行呢?」Ray指自己起初也是為肉檔打工,當上「肉類切割員」,幸而這份工肯付出就會有收獲,收入不錯,但由於未能得到老闆賞識,「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一線搜查|屯門男放惡犬咬流浪狗BB 義工受傷街坊震怒 心理學家:或有反社會傾向
網上早前流傳一段影片指屯門有男狗主懷疑故意放狗追咬流浪狗,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有心理學家分析男子的行為或涉及嚴重的負面情緒,甚至可能存在反社會傾向。亦有律師指出,若證實狗主故意放開狗繩,導致狗隻傷人,狗主或要承擔民事及刑事責任。 毛孩守護者創辦人Kent向《一線搜查》講述事件經過,指接獲街坊反映屯門西北泳池附近傍晚有流浪狗覓食,當中包括數隻幼犬,部分更患有皮膚病,於是當日傍晚在現場設置陷阱,打算為牠們進行治療及絕育手術,隨後再安排領養。「我哋喺現場設咗圍欄,到夜晚7、8點,流浪狗開始落嚟。正當我哋準備捉之際,有個男人拖住三隻狗落嚟,有晒頸帶拖住,但佢突然放手,連狗帶都放埋,其中兩隻狗就衝埋嚟打嗰班狗BB,叫得好緊要,一叫所有狗就鳥獸散,全部衝返上山。」 疑蓄意放狗襲擊流浪狗 義工、街坊震怒 Kent指出,當時見到有幼犬被打傷,自己與另一名義工隨即上前喝止,而在混亂期間有義工腳部疑被唐狗咬傷。根據現場影片可見,男狗主當時帶同兩隻狗,拍攝者質疑男子故意放開狗繩,質問道:「你放狗咬人,仲要放狗追野狗,見你幾次放狗,又嚟啦!你隻狗咬到人呀嘛,你仲同我講放佢追野狗。」不過男狗主否認指控,聲稱是狗繩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8日
一線搜查|WhatsApp「白撞群組」猖獗 港男一招反呃騙徒$800 警籲勿貪小利反陷法網
詐騙短訊層出不窮,其中「白撞WhatsApp兼職群組」近月更是肆虐,連《一線搜查》報料熱線電話也被拉進詐騙群組,甚為猖獗。這種新型詐騙手法利用群組的虛假互動,誘導受害者參與所謂的「刷單」任務,最終導致巨額金錢損失。警方提醒市民,切勿因貪小便宜而嘗試「反騙」騙徒,否則可能誤墮法網。 假兼職高回報誘惑 警5月接300宗求助 騙徒通常自稱「活動專員」,聲稱參與酒店「刷單」任務可每日賺取高達1,000港元的佣金。這些群組內充斥著大量回覆,營造熱烈氣氛,有人聲稱:「我朋友前一日畀我睇,佢做呢啲一日賺咗千幾蚊,聽到口水流!」、「嘩!真係收到錢!」、「期待每日可以賺到千幾蚊!」「搭棚」意味甚濃。為了增強說服力,騙徒會在群組內分享所謂的轉帳截圖,聲稱已有人收到佣金。然而,細看之下,這些截圖漏洞百出,甚至連銀行名稱也出現錯別字。 據警方守網者網頁統計,60%的騙案受害者是通過「白撞WhatsApp群組」墮入騙局。僅在今年5月,警方已接獲超過300宗相關求助個案,其中一名女子更因參與刷單,分14次轉帳共260萬港元,損失慘重。 市民反呃騙徒$800 憂有法律風險 市民A先生(化名)分享其親身經歷,指過往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7日
一線搜查|落閘加鎖圍封天台屋 79歲婆婆有家歸不得 樓下業主逼賣屋、警察不受理
香港的唐樓天台屋文化由來已久,但有關業權爭拋、使用權爭突事件都不時出現,居於深水埗天台屋的79歲蘇婆婆早前就遭到樓下業主「為難」,天台屋前的通道突然被人「落閘加鎖」,令蘇婆婆有家歸不得。據報樓下業主以解決天台漏水為由,提出低價收購天台屋,更立下麻煩規矩「為難」蘇婆婆。 據了解,蘇婆婆與丈夫當年是以12萬港元買入該天台屋,再用了8萬元裝修,由1989年起至今已住了三十多年。而蘇婆婆丈夫離世前也一直是在天台屋靜養,不願入住醫院,只為了臨終時也要與蘇婆婆共床。因此,這間天台屋對蘇婆婆可謂意義重大。 不過,蘇婆婆在一個月前突然發現天台屋前通道,加了圍欄、閘門及鎖頭,樓下業主稱有天台業權,因此有權加閘。「不過你也要讓我有路進入天台屋,對嗎?」蘇婆婆指對方可以把鎖匙給她,但是只能每次去地產舖拿取,「第一條件是不准配匙,第二是守規矩去拿取及交還」,但問題是地產舖在兩、三條街外,加上往天台要走樓梯,對行動不便的蘇婆婆來說可謂「十級困難」。 「我先生的衣服還在裡面,他結婚時穿的西裝還在這裡,我們的結婚相也在屋內……業主現時這樣逼我賣天台屋給他。」蘇婆婆指業主開價五萬元,「他在欺負我,不讓我返回天台屋就是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3日
一線搜查|疑遭棄養「徘徊」愛民邨 狗狗獲救尾巴壞死 毛守救援:牠還在等主人
愛民邨信民樓一個月前突然出現一隻骨瘦如柴的狗隻,在樓層走廊不斷徘徊,由於牠前腳有包紮,不像是流流野狗,因而引起網民及街坊高度關注,懷疑遭人虐待再棄養。狗狗雖然獲愛護動物團體救助,但證實尾巴完全壞死而要截除,身體雖然好轉,但仍無法找到主人,終日活在哀傷之中。 據了據,上月17日有網民在社交平台上發文,指愛民邨信民樓有隻「皮包骨」狗狗在樓層徘徊,前腳亦有包紮,懷疑狗狗走失,希望透過網絡尋得主人。目擊街坊阿軒向《一線搜查》表示,他當日六時半回到信民樓,在六樓看到狗狗徘徊,半小時後見到牠在五樓徘徊,「當時就很瘦了,樣子也不太精神」 幸好貼文發出後傳遍社交平台,「毛孩守護」創辦人Kent趕到現場救助,「街坊以為是邨民自己養的,但後來發現不是,不知道為甚麼會出現在上址,坐在那裡,不見牠走來走去,不是一隻正常狗狗的行為」,當時有熱心街坊即時提供食水及狗糧,但狗狗吃完之後,馬上就吐了出來,然後又喝了很多水。 Kent隨後將狗狗帶到診所檢查,發現包紮起的前腳有個小傷口,而尾巴就有壞死跡象,「中間是差不多見骨的,斷開了,尾巴要切除」。雖然狗狗其餘身體狀況不算差,但照X光卻發現胃中有條鐵線,可能是流浪期間誤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一線搜查|紅磡、何文田升降機工程進度緩慢 便利設施反成障礙 居民兜大圈過馬路
政府於2012年推行「人人暢道通行」計劃項目,在各區加裝無障礙設施,便利市民出行。然而,紅磡戴亞街及何文田愛民邨的工程進度緩慢,多次延期,引發當地居民不滿。有區議員認為政府部門需要加強監督工作並設立罰則。 戴亞街升降機工程七年仍未完 進度堪憂 《一線搜查》早前報道,紅磡戴亞街的升降機工程自2018年規劃,原定於2026年第一季完工,但因原承建商財困導致爛尾,路政署其後收回工程並重新招標,於2024年8月與新承建商簽約後重啟工程,但至今進度緩慢。 九龍城區議員林博表示,該工程是居民日後出行的關鍵,它貫穿不同屋苑,包括紅磡邨、黃埔新邨、海逸豪園、黃埔花園等,及附近街市等重要設施。若無此設施,居民需攀爬70多級樓梯,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者及居民尤為重要。 林博在議會上追問相關部門,部門回覆稱工序時間表理想,但林博對此表示質疑,指工程有多次延誤的前科,居民對能否按時完工缺乏信心。加上由於地形複雜、靠近山坡,以及風季、雨季等因素,可能進一步影響施工進度。他不滿指,項目由2018年規劃,原定2026年第一季預期完工,足足要用8年時間,又質疑新承建商的時間表是否可行,擔心工程會再次延期,「因為佢哋由流標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30日
一線搜查|葵涌大隴街商場、大廈疑沉降 牆身現巨大裂縫 區議員憂影響樓宇安全
葵涌大隴街附近商場、大廈自去年起相繼發現裂縫,懷疑有沉降情況出現。初時市民懷疑是附近的升降機工程引起,不過路政署就表示,圍繞地盤的監測點記錄無出現異常情況。有區議員擔心如果情況持續,可能會影響樓宇結構安全,目前區議已經成立跨部門小組跟進,務求盡快找出裂縫成因,釋除公眾疑慮。 裂縫問題浮現 商場、大廈受影響 《一線搜查》報道,2024年11月路政署首次接報,指葵涌大隴街石籬商場附近有疑似沉降個案,裂縫最初出現在商場牆身,以中間位置最為嚴重。而隨著時間推移,裂縫範圍擴大,不僅牆身,連地面及其他周邊牆面也陸續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紋,部分裂縫闊度甚至超過5元硬幣,觸目驚心。 與此同時,位於大隴街附近的友明大廈亦發現類似裂縫問題,甚至大廈旁的書報攤老闆娘亦向《一線搜查》表示,其攤檔同樣出現裂縫,懷疑與附近正在進行的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工程有關。 路政署指未見異常 惟問題未解 葵青區議會議員吳任豐表示,路政署首次接獲報告後,曾表示圍繞工程地盤的監測點數據未見異常。至今年2025年3月,署方再次接報友明大廈附近疑似沉降個案,4月底派員實地巡視後,確認公共道路路面沒有不尋常裂縫。然而,商場及大廈裂縫問題持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7日
一線搜查|街頭攝影師尋找「消失香港」 訪問120個香港故事 出書記錄老店最後情懷
常言道「世事常變」,香港社會也是每一日在變,有位攝影師希望為香港留一份紀錄,四出尋找「消失香港」,出書記錄老店最後情懷。他身體力行訪問120個「香港故事」,由玩具店到舊式影樓都有,甚至與90歲店主成為好友。 疫情令社區「洗牌」 未及好好了解歷史 本身從事廣告行業的Carlos在2021年開始在社區「周圍走」,走過有感覺的街道就會拍照。Carlos:「有一天我在整理自己的作品時,覺得(香港街道)很漂亮,那個時候開始很多店舖選擇不再經營,很多樓宇也重建, 然後那時候因為疫情時,大家也留在香港,被迫自己也多留意了這個社區。我拍照已經有十年了,原來沒有拍過這個地方,沒有好好了解這個地方的歷史及故事,便覺得不想後悔多一次。」 「真的拿起相機,希望幫自己留一些回憶,大家將來看到這些照片時,也會有些共鳴或想起以前的事。」Carlos直言香港「開埠」這麼久,很多建築物周而復始地清折及重建,很多店舖一直在「循環」,就像在追趕時間,所以他每天都會到處去,儘量去些未去過的地方,看看有甚麼的店舖。 九旬店主成摰友 背妻「偷偷出來」飲茶 除了街景以外,Carlos還會走遍大街小巷,發掘不同的特色舊舖,因此與不少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6日
一線搜查|扶手電梯意外頻發 今年首季逾700宗 專家教保命三招
扶手電梯作為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隨處可見,但與其相關的意外事故屢見不鮮。有專家指出,意外涉及不同原因,包括乘客未有緊握扶手、機件故障及異物卡入梯級等,呼籲市民提高警惕,掌握安全乘梯知識。 700宗事故敲響警鐘 鞋子、手推車成「攝物」元兇 翻查資料,2025年首3個月,全港已錄得超過700宗扶手電梯意外,當中大部分涉及乘客不當使用,部分事故更導致乘客受傷。卓越培訓發展中心(電機業)首席教導員(電梯)黎家駒接受《一線搜查》訪問時指出,最常見的意外類型是乘客未有緊握扶手而失平衡摔倒、機件故障,以及異物卡入梯級導致「炒梯」。 他指出,鞋子是「攝物」的主要元兇之一,尤其軟身物料的鞋子更容易發生意外,包括膠鞋、尖頭高跟鞋及人字拖。其次手推車、BB車等亦是常見的「攝物」元兇,「一啲膠轆貼住梯級背板,用力推嘅話,梯級上升到頂部時就會夾住個轆,行到梯梳齒嗰度就會有『炒梯』現象發生。」 黎家駒解釋,扶手電梯的運作原理是梯級緩慢上升,當鞋子或物件卡入梯級間的縫隙時,若未能及時拔出,物件可能被帶到梯頂的梯梳位置,導致「炒梯」。 專家教三招緊急應對 提醒勿電梯上走動 若不幸被梯級夾住,應如何應對?黎家駒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6日
一線搜查|紅綠燈倒數器研究20年仍無定案 區議員轟進度慢:點解惟獨香港永遠做唔到
不少國家及地區都有安裝行人交通燈倒數器,方便市民預計紅綠燈轉換時間,然而在香港,這項看似簡單的設施卻研究近20年仍未全面推行。《一線搜查》報道,東區區議會近日針對有關議題展開激烈討論,有區議員炮轟進度緩慢,質疑遲遲未有安裝時間表,認為政府不應無了期拖延。 東區區議會在今年6月初就安裝行人交通燈倒數器燈展開討論,東區區議員何毅淦建議在東區選定地點增設試點,並評估其成效,以作為未來推廣至全區的基礎。而出席的運輸署代表在會議上回應,政府已在2023年底於東涌達東路試驗安裝新型數字倒數計時器,數據顯示,該試點的倒數器令行人在綠色人像燈閃動結束前完成過馬路的情況略有改善,又指當局正計劃進行更大規模的測試,正敲定選址,並已聘請承建商購置新款倒數器,同時考慮委託大學團隊進一步分析行人過路行為的數據,以制定未來推廣方向。 質疑進度緩慢 區議員:結論係乜嘢?有未? 不過,不少區議員不滿進度緩慢,質疑政府研究多年仍無明確結果,認為應盡快行動,而非無止境地進行測試。東區區議員阮建中在會議上直言:「而家科技日新月異,你研究30年,可以有30種新發明!今天大家問你呢個倒數器你用定唔用?點解用?點解唔用?就係咁簡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4日
一線搜查|購入啟德連租約單位 新業主遭拒認身份 租客欠租兩月兼貼告示反擊:你唔係真業主
啟德一個樓齡未滿五年的屋苑,近日爆出租霸事件。《一線搜查》早前接獲觀眾Apple(化名)求助,指早前購入連租約單位,計劃於租約完結後自住,怎料租客拒絕承認其新業主身份,更以「業主失聯」為由,連續兩個月拒交租金。新業主無計可施下企圖上門交涉,惟對方拒絕應門,甚至報警處理。 拒認新業主身份 租客:你唔係真業主、你哋唔係真agent Apple於今年3月14日購入該啟德屋苑一個400多呎的單位,當時單位已連租約,租客為一名60多歲的退休公務員,地產代理指其過往交租紀錄良好。根據租約,單位每月租金約18,500元,租約為「一年生約、一年死約」,至2025年8月死約到期。Apple計劃於租約結束後收回單位自住。惟成交後,租客卻拒絕承認Apple的業主身份,聲稱無人通知單位轉手,並連續兩個月未有交租。 「佢話業主失聯,交唔到租,再打俾律師問我哋身份。由頭到尾佢都否認我哋業主身份,我都唔知我哋可以做咩。」Apple透露,租客曾於4月與其丈夫在雙方地產代理安排下會面,當時勉強繳交4月租金,但會面過程氣氛不愉快,租客聲稱前業主未有通知賣樓事宜,又質疑丈夫及地產代理身份,會上叫嚷:「你唔係真業主、你哋唔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3日
一線搜查|西沙路臨時公廁衛生惡劣 市民投訴無人理 食環署:私人嘅、唔關我哋事
西貢西沙路一個臨時公廁因長期無人清潔,衛生環境極其惡劣,引發市民強烈不滿。《一線搜查》接到市民投訴,指該公廁已大半年未有清潔,形容衛生惡劣程度達「災難級」,甚至連攝影師到場採訪時亦忍不住乾嘔。市民曾向政府部門投訴,卻被指該廁所為「私人廁所」,政府無能為力。 臨時公廁衛生狀況惡劣 市民憂衛生隱患 涉事臨時公廁位於西沙路香港浸信會神學院後方、鄰近巴士總站及的士站,由兩個貨櫃改建而成,原本旨在為附近司機及市民提供便利,然而,臨時公廁的衛生狀況極差,令人避之不及。市民陳先生直言,該公廁污糟程度「難以形容」,近四個月來每天如是,令人難以忍受。另一位市民簡先生則說,該公廁散發濃烈惡臭,每次經過都要閉氣,質疑為何旁邊的新公廁遲遲未能啟用,「好邋遢,人都癲呀,嗰啲阿摩尼亞。」 「除咗洗手盤,全部都冇水供應,兩個尿兜冇水、生晒鏽,尿兜喉斷咗,兩個廁格通地排泄物、廁紙。」投訴人植先生表示,惡劣的衛生環境不僅影響市容,更可能成為傳播病菌的溫床,「最近袁國勇醫生都有講,而家有C組輪狀病毒,呢度分分鐘有(病毒)啦,好易傳染!」他認為,如此骯髒的公廁對公眾健康構成威脅,特別是該路段人流頻繁,使用率高,問題更不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