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南丫海難|各方完成結案陳詞 海事處認管理、溝通「不夠全面」 裁判官擇日裁決
【有線新聞】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各方完成結案陳詞。家屬和海事處都質疑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說謊,掩飾漏裝水密門,船廠堅稱為滿足規例,設計時決定移除水密門。裁判官將擇日裁決。 遇難者家屬包括趙炳全到庭旁聽。各方結案陳詞,財利船廠一方指「南丫四號」的設計是根據標書要求,參考有六塊水密艙壁的「東區一號」,董事羅愕瑩為滿足「一艙進水不沉」和「船總長度一成」的本港規例,設計初段便決定移除水密門,重申並非遺漏安裝。 家屬一方就持相反意見,提出沒有任何文件顯示「南丫四號」在設計初段已經移除了水密門,質疑羅愕瑩可能為個人或船廠聲譽而說謊,以掩飾船廠疏忽;又提到多名專家都一致認為如果有安裝水密門,「南丫四號」不會迅速沉沒。 海事處一方亦表明立場,認為「南丫四號」設計原意是要有水密門,羅愕瑩的解釋不合邏輯,認為他在2013年獨立調查委員會的供詞與死因庭上作供有出入,難以令人信服。 就各方對驗船工作的批評,海事處一方指「南丫四號」理應由船東管理,而非海事處,處方無法確保驗船做到十全十美,但承認當年內部管理和溝通都不夠全面。海事處一方指海難後已經汲取教訓,並落實多方面建議,包括完善驗船程序和指引。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8日
南丫海難|死因研訊開始結案陳詞 家屬質疑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虛構證供
【有線新聞】南丫海難死因研訊開始結案陳詞,家屬一方質疑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虛構證供,以掩飾漏裝水密門;船廠就堅稱為滿足規例,設計時決定移除水密門。 遇難者家屬趙炳全到庭旁聽,家屬代表大律師首先陳詞,引述海事專家指如果「南丫四號」尾艙有水密門,即使撞船都不會迅速沉沒,有足夠的救援時間,強調水密門在今次研訊至關重要。又指沒有文件顯示「南丫四號」在設計初段就決定移除水密門,質疑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證供有多個版本,可能是為個人或船廠聲譽而說謊,以掩飾船廠疏忽。 財利的代表資深大律師指,「南丫四號」的設計是根據標書要求,參考有六塊水密艙壁的「東區一號」,但為了滿足「一艙進水不沉」和「船總長度一成」規例,才選擇移除水密門,又稱研訊重點並非羅愕瑩有否錯誤理解規例。 家屬一方又認為,海事處多年來都沒有改善雙更制海員輪班工作24小時的問題,希望裁判官可提出建議。 港九小輪代表律師指海員並非無間斷工作,船上有提供床鋪和廚房,制度能減少通勤時間,行業人手短缺,須平衡公眾乘船需求。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15日
南丫海難|死因研訊歷時43日、逾70證人 揭尾艙無水密門 船廠、海事處互推責任
【有線新聞】南丫海難死因研訊星期四結案陳詞,研訊43日,傳召超過70名證人。 事隔近13年,南丫海難五月初終於召開死因研訊,傳召超過70名證人。證人主要來自財利船廠及海事處,圍繞海難中迅速沉沒的「南丫四號」。死因庭嘗試還原「南丫四號」的建造過程,當中關鍵是尾艙的水密門。 根據建造標書,列明要有5塊水密艙壁,分隔成6個水密艙,結果原來尾艙根本沒有安裝水密門,變成一個通道口。究竟哪一個環節出錯?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先後傳召出庭三次,他稱早在設計初段就決定移除水密門。他解釋當時誤解了海事處「船總長度一成」的規定,以為尾艙長度不能少於船總長度一成,所以打通船尾兩艙。 這個說法不單船廠上下都不知情,他自己在2013年獨立調查委員會作供都沒有提及過。另一個爭議點是由繪圖到批圖則,去到建造以至海事處驗船,一直都沒有人發現缺少一道門。但船廠先後為「南丫四號」做過三次穩性計算,又當尾艙是水密。 問題亦落在海事處,「南丫四號」建成,海事處檢驗沒有發現出問題,隨後的年檢又不帶圖則,沒有加裝或改動痕跡就審批,令到問題「滾雪球」般延續。船廠覺得海事處理應要把關,船東亦有責任提出疑問,但海事處就認為不能用公帑為私營
- 有線新聞
- 2025年09月05日
南丫海難|難屬聯署致謝信 冀「面對面感謝官員」 促守諾公開內部調查報告
【有線新聞】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將於本月18日結案陳詞,40名南丫海難死者的家屬向行政長官及多名官員發致謝信,多謝政府事發時和後續的支援,更希望與官員面對面表達感謝。 家屬聯署信指出召開死因研訊讓他們知悉更多海難的前因後果,在遺憾中得到慰藉,亦感謝紀律部隊、醫護人員等在海難當晚以及後續的支援,又指政府和當年運房局分別責成事故調查委員會和內部調查小組的完整内部調查報告仍未公開。家屬指時任特首梁振英公開承諾絕不姑息,時任運房局局長張炳良亦稱調查報告不可能不公開,期望政府兌現承諾。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4日
南丫海難|最後出庭專家:安全角度沒理由移除水密門 案件9.18結案陳詞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最後一位出庭的海事專家同意從安全角度出發,沒有理由要移除水密門。法庭已完成傳召所有證人,9月18日結案陳詞。 研訊第43日,最後一位證人、英國船舶工程專家Anthony York出庭。庭上先關注「南丫四號」船艙只有外部圍板高度,符合海事處要求的300毫米,內部圍板只有190毫米高。專家指如果兩塊圍板高度都符合要求,能減慢船艙進水速度,但國際公約沒有相關管制,最理想是向海事處釐清正確詮釋。他之後在海事處提問下,同意本港海浪高度只有約兩米,海面比其餘水域平靜,所以規例會比國際寬鬆。 死因裁判官提到合併計算船尾兩艙的規例,會否令船舶設計師認為水密門不影響船隻穩性,因而選擇移除。專家指有這個可能,但設計須同時考慮所有法規,又指移除水密門只能減低成本、幫助通風,同意如果從安全考慮出發,就沒有理由要移除水密門。 死因庭由5月6日展開聆訊,兩個半月以來傳召超過70位證人,包括海事處前處長廖漢波、驗船和批圖人員及生還者趙炳全等。其中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被傳召三次,他供稱當初為了讓「南丫四號」設計合乎本港法規,因此決定移除水密門設計,後來又承認對「船總長度一成」規例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4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從安全出發不應移除水密門 案件押9.18結案陳詞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已完成傳召所有證人,押後至9月18日結案陳詞。 研訊第43日,庭上先關注「南丫四號」船艙內部圍板高度未達海事處要求的300毫米。英國船舶工程專家指沒有相關國際規例可參考,但內部圍板可減慢船艙進水速度,最理想是詢問海事處正確的詮釋。裁判官亦問到,合併計算船艙的規例會否令船舶設計師認為水密門不影響船隻穩性,因而選擇移除。專家指有這個可能,但設計須同時考慮所有法規,又同意從安全考慮出發,就沒有理由移除水密門。案件押後至9月18日續審,屆時各方將作結案陳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3日
南丫海難|專家同意尾艙倘有水密門 能撐至救援到達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最後一位海事專家出庭。 英國船舶工程專家供稱,在海難發生後六星期,曾經為「南丫四號」計算穩性,登船視察發現尾艙沒有安裝水密門,跟圖則顯示的情況有差異。計算後發現尾艙的穩性結果不及格,若尾艙進水,水位會超越界線。他同意死因研訊主任指,如果尾艙有水密門,海難時即使進水,也能撐至救援到達。又同意圖則不夠清晰,最理想應列明所有水密標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2日
南丫海難|海事專家指豁免航速限制須有正式訓練評核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五位海事專家出庭。 英國海事專家作供指,本港海事指引沒有列明瞭望員須由其他船員擔任,但若船長不能離開駕駛位置環顧四周,就不算是一個完整而恰當的瞭望。專家又同意船隻晚上及高速航行時要更謹慎,庭上亦提到當年海事處批准有兩年駕駛經驗的船長豁免航速限制,專家指不知道有其他地區會單憑經驗批准豁免,認為須要有正式訓練及評核。海事處一方之後回應海難發生後已更改有關規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7日
南丫海難|重召羅愕瑩出庭 同意水密艙壁「越多越安全」 惟刪改合乎法規沒問題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重新傳召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出庭,羅愕瑩同意改變水密設計會降低船隻安全性,但只要改動合乎法規就沒有問題。 研訊來到第40日,重新傳召建造「南丫四號」的財利船廠董事之一羅愕瑩。 家屬一方引述專家一致認為「南丫四號」圖則顯示尾艙要安裝水密門,不過羅愕瑩早前供稱設計初期已提出要移除尾艙水密門,而最後船隻建成後也沒有安裝水密門,形容是匪夷所思。羅愕瑩回應稱,很多人「做過、睇過」工程,從來沒有人提出質疑,堅持是外判設計公司繪圖出錯。 海事處一方問,有三名繪圖員編製圖則一起出錯是否不太可信,羅愕瑩稱這是事實。 死因研訊主任質疑更改水密艙壁會影響船隻安全是重大改變,問為何沒有就改動書面通知港燈及更改合約條款。羅愕瑩認為港燈信賴財利船廠,如果港燈認為合同及船隻有不脗合的地方,可以提出異議,但最後沒有人提出過疑問。 他同意水密艙壁是越多越安全,但強調這不是造船規範,認為改動合乎法例,不覺得有問題,又指任何交通工具都有變得更安全的空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5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海事處臨時航速限制欠妥 提「海泰號」欠獨立瞭望員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四位海事專家。 專家指,獲豁免航速限制的船隻包括「海泰號」,仍要遵守《避碰規例》,必須以船長自行判斷的安全航速行駛。死因研訊主任指海事處應該根據交通情況,為獲豁免航速的船隻制定臨時航速限制,專家同意這樣做會更安全,但海上交通密度很難量度,相信世界各地的海域都沒有採納這做法。專家又提到船隻航行時除了雷達系統,船員也必須要瞭望窗外情況,而「海泰號」事發時沒有獨立瞭望員,而是由船長同時負責瞭望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尾艙需一道水密門 惟圖則沒標明令人困惑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第38日,船舶工程專家繼續出庭。 專家指綜合所有圖則來看就可以理解「南丫四號」尾艙需要一道水密門,但總佈置圖尾艙通道位置沒有標明要有水密門,指圖則令人困惑,認為清楚標明水密門是更好做法。專家又稱無法確定設計是否曾經被修改,亦從未遇過設計原意是「非水密」,但圖則上顯示「水密」的情況。研訊下星期二繼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南丫海難|船廠、驗船人員同時忽略安裝水密門 船舶工程專家:不可思議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三位海事專家出庭,他相信「南丫四號」設計原意是要在尾艙安裝水密門,又形容船廠和驗船人員同時忽略水密門是不可思議。 研訊第37日,死因庭傳召船舶工程專家Simon Burthem出庭。庭上展示「南丫四號」圖則,Simon Burthem稱多張圖則都有在尾艙標示水密艙壁,他不同意圖則有矛盾,相信「南丫四號」的設計原意是要在尾艙安裝水密門。 海事處一方指,負責設計「南丫四號」的外判公司負責人曾經供稱,繪圖員在圖則錯誤標示水密。Simon Burthem稱圖則分別由兩名繪圖員編製,繪圖後亦有人覆核,整個工序牽涉不同人,若這些人同步出錯,他會覺得難以置信。海事處一方又向他展示「南丫四號」尾艙通道口的照片,Simon Burthem稱通道口沒有安裝過水密門的痕跡,又稱負責興建「南丫四號」的船廠以及確保按圖施工的驗船人員都忽略要安裝水密門是不可思議。 死因研訊主任提到,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早前供稱,設計初期已經決定要將「南丫四號」尾艙艙壁改為「非水密」,問Simon Burthem這是實際情況的機會大不大,Simon Burthem說不太尋常,認為財利更改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