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海難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4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從安全出發不應移除水密門 案件押9.18結案陳詞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已完成傳召所有證人,押後至9月18日結案陳詞。 研訊第43日,庭上先關注「南丫四號」船艙內部圍板高度未達海事處要求的300毫米。英國船舶工程專家指沒有相關國際規例可參考,但內部圍板可減慢船艙進水速度,最理想是詢問海事處正確的詮釋。裁判官亦問到,合併計算船艙的規例會否令船舶設計師認為水密門不影響船隻穩性,因而選擇移除。專家指有這個可能,但設計須同時考慮所有法規,又同意從安全考慮出發,就沒有理由移除水密門。案件押後至9月18日續審,屆時各方將作結案陳詞。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3日
南丫海難|專家同意尾艙倘有水密門 能撐至救援到達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最後一位海事專家出庭。 英國船舶工程專家供稱,在海難發生後六星期,曾經為「南丫四號」計算穩性,登船視察發現尾艙沒有安裝水密門,跟圖則顯示的情況有差異。計算後發現尾艙的穩性結果不及格,若尾艙進水,水位會超越界線。他同意死因研訊主任指,如果尾艙有水密門,海難時即使進水,也能撐至救援到達。又同意圖則不夠清晰,最理想應列明所有水密標示。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22日
南丫海難|海事專家指豁免航速限制須有正式訓練評核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五位海事專家出庭。 英國海事專家作供指,本港海事指引沒有列明瞭望員須由其他船員擔任,但若船長不能離開駕駛位置環顧四周,就不算是一個完整而恰當的瞭望。專家又同意船隻晚上及高速航行時要更謹慎,庭上亦提到當年海事處批准有兩年駕駛經驗的船長豁免航速限制,專家指不知道有其他地區會單憑經驗批准豁免,認為須要有正式訓練及評核。海事處一方之後回應海難發生後已更改有關規定。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7日
南丫海難|重召羅愕瑩出庭 同意水密艙壁「越多越安全」 惟刪改合乎法規沒問題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重新傳召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出庭,羅愕瑩同意改變水密設計會降低船隻安全性,但只要改動合乎法規就沒有問題。 研訊來到第40日,重新傳召建造「南丫四號」的財利船廠董事之一羅愕瑩。 家屬一方引述專家一致認為「南丫四號」圖則顯示尾艙要安裝水密門,不過羅愕瑩早前供稱設計初期已提出要移除尾艙水密門,而最後船隻建成後也沒有安裝水密門,形容是匪夷所思。羅愕瑩回應稱,很多人「做過、睇過」工程,從來沒有人提出質疑,堅持是外判設計公司繪圖出錯。 海事處一方問,有三名繪圖員編製圖則一起出錯是否不太可信,羅愕瑩稱這是事實。 死因研訊主任質疑更改水密艙壁會影響船隻安全是重大改變,問為何沒有就改動書面通知港燈及更改合約條款。羅愕瑩認為港燈信賴財利船廠,如果港燈認為合同及船隻有不脗合的地方,可以提出異議,但最後沒有人提出過疑問。 他同意水密艙壁是越多越安全,但強調這不是造船規範,認為改動合乎法例,不覺得有問題,又指任何交通工具都有變得更安全的空間。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5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海事處臨時航速限制欠妥 提「海泰號」欠獨立瞭望員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四位海事專家。 專家指,獲豁免航速限制的船隻包括「海泰號」,仍要遵守《避碰規例》,必須以船長自行判斷的安全航速行駛。死因研訊主任指海事處應該根據交通情況,為獲豁免航速的船隻制定臨時航速限制,專家同意這樣做會更安全,但海上交通密度很難量度,相信世界各地的海域都沒有採納這做法。專家又提到船隻航行時除了雷達系統,船員也必須要瞭望窗外情況,而「海泰號」事發時沒有獨立瞭望員,而是由船長同時負責瞭望工作。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1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尾艙需一道水密門 惟圖則沒標明令人困惑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第38日,船舶工程專家繼續出庭。 專家指綜合所有圖則來看就可以理解「南丫四號」尾艙需要一道水密門,但總佈置圖尾艙通道位置沒有標明要有水密門,指圖則令人困惑,認為清楚標明水密門是更好做法。專家又稱無法確定設計是否曾經被修改,亦從未遇過設計原意是「非水密」,但圖則上顯示「水密」的情況。研訊下星期二繼續。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10日
南丫海難|船廠、驗船人員同時忽略安裝水密門 船舶工程專家:不可思議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第三位海事專家出庭,他相信「南丫四號」設計原意是要在尾艙安裝水密門,又形容船廠和驗船人員同時忽略水密門是不可思議。 研訊第37日,死因庭傳召船舶工程專家Simon Burthem出庭。庭上展示「南丫四號」圖則,Simon Burthem稱多張圖則都有在尾艙標示水密艙壁,他不同意圖則有矛盾,相信「南丫四號」的設計原意是要在尾艙安裝水密門。 海事處一方指,負責設計「南丫四號」的外判公司負責人曾經供稱,繪圖員在圖則錯誤標示水密。Simon Burthem稱圖則分別由兩名繪圖員編製,繪圖後亦有人覆核,整個工序牽涉不同人,若這些人同步出錯,他會覺得難以置信。海事處一方又向他展示「南丫四號」尾艙通道口的照片,Simon Burthem稱通道口沒有安裝過水密門的痕跡,又稱負責興建「南丫四號」的船廠以及確保按圖施工的驗船人員都忽略要安裝水密門是不可思議。 死因研訊主任提到,財利船廠董事羅愕瑩早前供稱,設計初期已經決定要將「南丫四號」尾艙艙壁改為「非水密」,問Simon Burthem這是實際情況的機會大不大,Simon Burthem說不太尋常,認為財利更改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7月02日
南丫海難|澳洲專家:南丫四號若有水密門 可多撐1小時足夠救援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船舶工程專家出庭,專家堅信「南丫四號」的原有設計要在尾艙安裝水密門,若「南丫四號」有水密門,事發當晚可能不會沉沒。 研訊第三十六日,家屬一方延聘的澳洲船舶工程專家Martin Renilson以視像形式作供。家屬一方提到設計「南丫四號」的外判公司負責人曾經供稱,繪圖員在圖則錯誤標示尾艙艙壁為水密艙壁,Martin Renilson稱他不認為圖則出錯,如果結合所有圖則一同閱讀,就能毫無疑問地理解尾艙應該要有水密門,所以堅信設計「南丫四號」時原意是要在尾艙艙壁安裝水密門。 他又質疑水密艙壁理應會令船更加安全,不理解船廠為何會更改設計,沒有為尾艙艙壁做水密,形容是很奇怪的舉動,又指造船行業有共識尾艙應該要做水密。他又推斷如果尾艙有一道水密門,撞船後「南丫四號」很大機會不會沉沒,就算最終沉沒也能浮在水面支撐超過1小時,相信足以採取救援行動。 研訊下星期四繼續會傳召第三位海事專家出庭。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3日
南丫海難|政府總化驗師出庭作供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政府化驗師出庭。 政府化驗所總化驗師鄭郁棋,在海難發生後先後登上「南丫四號」和「海泰號」檢驗,他說「海泰號」左邊船頭損毀,無法看到是否有L型金屬鋼板,也沒有找到掉落的鋼板,但發現「海泰號」兩邊船身浸在水中的水線標記不對稱。其後聽到警方說船東在海難發生前已經拆下鋼板,因此他深信撞船當刻「海泰號」左邊船頭沒有鋼板。死因研訊主任指出鋼板只是厚兩毫米,鄭郁棋說這樣的鋼板硬度不足,存在與否對撞向「南丫四號」造成的損害分別不大。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0日
南丫海難|專家對船廠把密封艙壁切割成通道口感驚訝 同意海事處有責任核實圖則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繼續傳召海事專家出庭,專家對財利船廠將「南丫四號」密封的艙壁切割成通道口感到驚訝,又同意當年核實圖則的重擔在於海事處。 研訊第三十四日,庭上繼續傳召船舶工程專家Robert Vart。財利船廠一方指出負責設計「南丫四號」的新加坡外聘公司負責人,曾供稱當時決定將「南丫四號」尾艙設計更改為非水密,但最後部分圖則出錯,錯誤標示尾艙為水密。Robert Vart認為「南丫四號」的建造合約清楚列明要建造6個水密艙,合約是造船的基礎文件,所有人都應該會根據合約知道尾艙需要做水密,若當初決定更改設計,理應要修訂合約條款。他亦提到當年海事處的驗船指引沒有供船廠參考的繪圖指示,認同港燈一方指核實圖則及確保船隻正確建造的重擔都在於海事處驗船人員。 他曾於1976至1980年在海事處工作,指當時會由驗船督察細看並批核圖則,之後再由部門上司覆核,形容雙重審批過程是一個「安全網」,可以避免圖則出現差異。他指出財利從梧州船廠接手船殼後,將原好密封的艙壁切割成通道口做法令他感到驚訝,認為任何人看到這個情況,包括海事處及船廠人員都應該響起警號和提出疑問。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20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藍書」沒繪圖指引 海事處驗船人員需承擔沉重責任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繼續傳召海事專家出庭。 船舶工程專家Robert Vart指,合約是造船的基礎文件,根據「南丫四號」的建造合約,清楚列明要建造6個水密艙,因此所有人都應該知道尾艙需要做水密,若當初決定要更改設計理應要修訂合約條款。 他又提到,財利將原好密封的艙壁切割成通道口,做法令他感到驚訝,認為任何人看到這個情況,包括海事處及船廠人員都應該響起警號,並提出疑問。 他亦提到當年的「藍書」,沒有供船廠參考的繪圖指引,因此海事處驗船人員需要承擔沉重的責任,要核實圖則及確保船隻正確建造。
- 有線新聞
- 2025年06月19日
南丫海難|專家指圖則水密標示有矛盾 料因不夠清晰致仍留有通道口
【有線新聞】2012年南丫海難死因研訊傳召海事專家出庭,專家指出「南丫四號」的圖則不夠清晰,相信通道口是一個錯誤,又指驗船督察沒有經過通道口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研訊第三十三日,庭上首位被傳召的海事專家是船舶工程專家Robert Vart。庭上向他展示「南丫四號」的圖則,他指出同一份圖則上的水密標示有矛盾,雖然兩個部分一起看就能理解要安裝水密門,但圖則依然不夠清晰,最理想的做法是列明所有水密標示。死因研訊主任問,「南丫四號」尾艙留有通道口會否是因為財利船廠更改設計,將艙壁改為非水密。Robert Vart指邏輯上不合理,如果不做水密,根本沒有必要留有這塊艙壁,可以以更便宜的框架代替,堅信通道口是一個錯誤,而非故意這樣設計。之後庭上向他展示通道口的相片,他看到通道口邊緣已經有物料加固,看似已經完工,同意有可能是財利只看圖則部分内容就判斷要留有通道口,所以沒有裝門。他又指「南丫四號」做過三次穩性計算,但計算人員假設尾艙艙壁為水密,亦沒有使用「船總長度一成」規例,形容每次計算都有嚴重缺陷。 對於日前有驗船督察指,只會從甲板上的入口爬進尾艙,沒有經過及發現通道口,他形容是「無稽之談」,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