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劇團帶領學生以科技融入藝術創作 藝發局:將推動藝術與科技融合
【有線新聞】藝發局早前的一個活動讓中小學生以科技融入藝術,創作互動故事空間,認識藝術的多元化,啟發創意。
拍手,擺動身體,互動體驗裝置就會根據拍手力度或擺動幅度,以電腦生成相應的燈光。表演學生家長詹太:「第一次在劇場行,小朋友可以自由行,小朋友又可以參與其中,例如海浪那些場景,可以走進海浪中。演員會因應小朋友或其他觀眾的情緒變化,做出相應的指引或互動。」
這個蘑菇燈用環保物料製成,而且有聲控功能。第17屆校園藝術大使鄭梓沛:「她一說話蘑菇燈就會發光,要營造比較神秘的效果,氣氛也可以感染觀眾,是一個很聰明的做法。當演員說台詞時,觀眾就會看到他的樣子,但當他不說話時那種神秘的黑暗又出來,這個氣氛非常好。」第17屆校園藝術大使張凱婷:「一般戲劇可能很少真的用到燈或投影,但是我們整個團隊,幕前人員反而是用到一些燈,可以自己的手拿著去動,或象徵著一些意義。我覺得可以將這件事帶回學校,STEM這樣東西在多媒體範疇內,原來還有這樣的東西。」
這班由每間學校最多提名兩位再經藝發局委任的藝術大使,來自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在參與一系列藝術課程後,由策展劇團帶領創作出這個互動劇場,展示藝術學習成果。跳樂劇團藝術總監王啟敏:「這次的設計,除了觀眾可以用眼睛看,其實就好像走進空間,作為一個主角進去感受到內裡環境。除了展覽外有兩天,用了這個空間演出,透過演員講故事,但到了展覽期間就不會有演員帶領。我們透過裡面加入不同的科技令觀眾有互動元素,感受到究竟這個空間,我們所講的故事是甚麼。」
這個校園藝術大使計劃已經舉辦了17屆,往年曾參與活動的「畢業生」亦會回來與今屆大使進行交流,鼓勵傳承創新。藝發局行政總裁曾淑儀:「藝術很多可能性,很多地方可以發展的,當然現在科技很進步,很多人工智能和藝術科技融合。《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都說希望藝術和科技融合,我們的一個大方向是會鼓勵、會推動。」藝發局又期望「畢業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經歷,成為參與學生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