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創未來|AI生成影片掀創作浪潮 學者:AI電影快上戲院
【有線新聞】近年全球興起以AI人工智能生成影片,有大學透過藝術科技教育鼓勵學生創作AI電影。有學者預計AI高度參與甚至完全由AI生成的電影,最快一至兩年內正式進軍戲院。
這35部電影短片全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製作,是科大今年舉行的大中華區首個「AI電影節」入圍作品,活動吸引來自全球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700多部電影短片參加。有學者相信未來電影的影像和製作流程應用AI的比例會愈來愈高。科大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助理教授饒安逸:「無論是在美國或在中國可能馬上就有這個純AI,或者說用AI介入非常多,比如60%、70%以上的真的電影,可能在今年或明年,可能就會走入電影院。」
不過亦有影視從業員認為要等到AI電影在票房上取得實質成功,本地業界才會真正擁抱這項技術。香港專業電影攝影師學會名譽顧問魏天明:「因為電影工作者很實在,他一定要有一個價值在這裡,否則哪個人會花時間去做呢?又要謀生,又要去發展,你一定要讓他覺得有一個前景,還要有一個成果。」
有跨學科博士生今年嘗試根據一部他們4年前花5萬元人民幣實景真人拍攝的電影作品,利用AI影像生成技術重新創作成微電影。不過受到AI的技術和局限性影響,他們需要調整創作意念。科大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博士生唐譽瑛:「這個人物移植性目前在這種開源(程式碼)軟件裡面是無法通過提示指令來控制的,所以我們會放棄傳統短片,可能以一個角色為主的這種方式。」科大藝術與機器創造力學部博士生魏征:「喜怒哀樂,可能會有些表情AI是能去模仿,但凡是講一個有情感或者是有愛的故事,觀眾和演員與屏幕建立起的那種連繫,我覺得這種非常細微的情感是AI很難去付現或傳遞的。」
以目前AI的技術製作電影有一定難度,但則可能有助廣告創作。有本地廣告製作公司近兩年有因應客戶的需求,以AI製作具電影感的廣告。本地廣告公司創辦人及創意總監Justin Choy:「廣告可能真是3秒一鏡、4秒一鏡就跳至下一個位置,所以它的情緒、情感未必需要達至這麼高。譬如飲品廣告的跳躍,有數個女生在那裡跳躍,然後那一幕就完了,但是真人很難做。」
他補充,AI能夠支援背景等創作有助擴闊及實現廣告創作人的想像空間。